苏阳
【摘要】李光耀“被死亡”事件,媒体犯错的原因:监管不严,媒体对公众猎奇心理的迎合,媒体竞争激烈,某些媒体人从业素质不高。避免假新闻的策略在于:加强监管,媒体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坚持真实性和时效性并重,加强公众监督。对新闻价值做出正确的选择,对于树立媒体公信力,增强媒体责任感,保障人们生活稳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闻价值时效性真实性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发达,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要想吸引受众,媒体必须发布有新闻价值的报道。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的客观标准,新鲜性、真实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是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其中真实性和新鲜性是必备的。①然而,现今的媒体常为抢先报道新闻而犯舍真求快的错误,李光耀“被死亡”就是一个典型事件。
一、媒体新闻价值选择失误案例分析
1、案例回放
2015年3月18日晚间,互联网曾流传一张新加坡总理公署网页截图,声称李光耀逝世,后被证实为虚假消息。第一则假新闻爆出是21点50分左右,然后22点15分开始,各网纷纷辟谣、道歉。短短二十五钟,成就了这则荒谬的大新闻:李光耀没有死!②
按过往的常识说怎么可能呢?难道真的就这么着急,容不得二十五分钟去证实下一国领导人之死?新闻竞争之激烈,网媒之匆忙可见一斑,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在过去,二十五分钟时间,连假新闻的展开与传播都不够,但现在,从假新闻出炉,到广泛传播,到辟谣,到辟谣形成大新闻,整个过程,不过二十五分钟。
微博被刷屏,朋友圈被刷屏,这边已经辟谣“李光耀没死”,那边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纪念李光耀”的文章还在陆续发出,人人都是新闻捕手,人人都是新闻推手。这些刺耳的谣言,除了来自诸如Twitter、微博等SNS和新媒体,让人失望的是还来自包括CNN、央视国际频道和凤凰新闻在内的大媒体。
2、李光耀“被死亡”事件,媒体报道中的误区:求快舍真
乌龙的事件引发的新闻界海啸,值得深思。在这样的时代,是时效性重要呢还是真实性重要呢?
无疑,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在传播短、平、快的消息上具有天然优势,传统媒体既无“求快”胜算,理应坚守求真,而不是跟风传播。但在李光耀“被死亡”一事中,这些媒体却挥霍了公众的信任。虽然在李光耀入住的新加坡中央医院有传统媒体的大批记者驻守,但部分世界级媒体依然过于相信互联网流传的消息。18日10时04分,美国著名电视机构CNN的“推特”账号抢发了消息,称李光耀逝世。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得到522次转发和315个赞。虽然此后CNN删除了此条消息,并连续播报了两条辟谣帖,但不良影响已经造成。当然中国媒体也未能幸免。央视国际频道抢播了“李光耀去世”的快讯,而凤凰网更是将头条新闻的标题做成了“新加坡开国总理李显龙逝世”,“乌龙”事件此起彼伏。
然而,对媒体公信力要求严格的网民,不想轻易放过此事。有网友义正词严地说:这件事情给了中国媒体一记响亮的耳光!真实性永远要高于时效性!还有人借此呼吁媒体从业人员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发布消息一定核实信息来源,同时“恳请政府从严从实监督网络舆论”。新闻竞争激烈,网媒报道匆忙,时效性是各大媒体所追逐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真实才是新闻的生命。面对新挑战,更要用平稳心态去对待,求真索实。求快不一定要舍真,两者并不是对立面,应该找到一个平衡点。
二、媒体犯“求快舍真”错误的原因
1、对失实报道的监管和执行机构欠缺
我国新闻出版部门强调新闻采编加强规范,防虚假失实报道,对于各大媒体的失实报道设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而各媒体失实报道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在于“虽有法可依,却没有赋予明确的机构来监管”,就像空有法律,却没有监狱一样。有网友说“错了不就发几个字道歉嘛!代价这么低,怕个毛线”,③低廉的犯错成本与缺失的监管机制,是目前现状的成因。李光耀“被去世”后,各大报道过该事件的媒体纷纷发表“致歉声明”了事,也没有任何机构进行监管和问责,如此低廉的犯错成本,在发表“致歉声明”时还赚了一把关注呢。
2、迎合公众的猎奇心理
李光耀被誉为新加坡国父,其政治生涯可谓波澜壮阔。“被去世”之前已经入院治疗,他的病情被各国媒体时刻关注着。“去世”这一事件完全符合了新闻价值选择中的“新鲜性”、“显著性”和“重要性”。有网友说“现在人们喜欢的,只是一个能成为话题的新闻而已,内容不那么重要,是不是头条才重要。看的人都把新闻当成生活中的一种娱乐或谈资了,媒体把新闻弄错了,评论数照样爆棚,也不会真有多少人以后因为该假新闻而不再看这家媒体的东西,所以媒体才变成了这样”。媒体一味追求新闻时效性与刺激性的做法,实则是对观众猎奇心理的迎合。④长期以来,公众对假新闻的宽容催生了媒体的草率。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似乎永远是两个矛盾的地方,与其说媒体过于简单粗暴,不如说观众的猎奇和嗜好培养了媒体的这种习惯。其实受众和媒体的共同成长极为重要。
3、媒介竞争激烈
同类新闻媒体的竞争激烈,为了“抢头条”“赚眼球”,媒体不愿过多花费时间对信源进行核实。互联网时代,媒体确实生存不易,但新闻不是商品,向公众传达准确的信息,才是媒体应该做的事情。媒体企业化运营市场化运作,发行广告是媒体的主要收入,为了利益,一些媒体只求时效,不问真实,抢得关注才是王道。受众对李光耀的关注,使得媒体争相抢先机发新闻,争取受众的状况更是愈演愈烈。
4、某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媒体在招聘记者的时候,大多数需要的条件之一是30岁以下的,某些年轻的新闻从业人员理论和经验不足,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相对缺失,报道新闻事件更容易求快舍真,新闻从业人员整体水平的下降。⑤某些新闻工作者自身思想修养差,业务素质差,为求头条而对真实置若罔闻,最终忘记“负责任报道”的根本。卢因的“把关人”理论中,把关的过程就是对新闻事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因此,在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中,把关人即新闻编辑担负着重要的把关作用。李光耀去世的大新闻更应该经过记者、编辑、总编等的层层把关,何以还出现如此局面,恐怕得问责于某些媒体从业人员。
三、如何正确选择新闻价值,避免求快舍真
媒体该如何更好的使用自身话语权引领受众,而不是一味求快舍真呢?
1、完善监管体制
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我国新闻出版总署制定的相关制度规定,强调新闻采编加强规范,预防虚假失实报道,完善媒体管理机制,加强对失实报道的惩处力度。传媒应作为一个既有自由权利又有道德义务的行为主体去引领受众,承担起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社会责任。如果类似李光耀“被去世”这样的虚假新闻再流出,应该加强立法,并由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进行惩处,而且力度还不能过小。⑥
2、坚持真实性和时效性并重
遇到报道新闻源较远而不能亲自考察时,应迅速依靠各种技术手段反复多次求证,切勿为了时效性而放弃真实性。其实时效性和真实性不是割裂的对立面,完全可以协调统一的,真实性要和时效性并重。李光耀远在国外,国内媒体面对此消息应该立刻向新加坡官方求证,确认无误再报道,否则也只是让媒体丧失节操和公信力的虚假新闻。
3、强化社会责任感
媒体具有高度的话语权,对大众产生直接的影响,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也就显得日益重要。应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为读者服务,引领健康向上的社会潮流,加强媒体内部人员培养,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对层出不穷的假新闻进行反思,强化自身社会责任感。李光耀“被去世”,反映出媒体中的浮躁心理,缺失求真的职业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同时也缺乏法律意识。⑦再者,媒体也要坚持健康向上的原则,不能一味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要尊重事实,找准自身定位,对受众好奇心进行适当引导。
4、公众参与监督
媒体对李光耀去世的报道,也引起了专家和学者的反思,对新闻时效性和真实性的衡量重新加以审视。因此可建立公众监督的第三方机构。美国哈钦斯委员会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提到,建立一个新的独立机构,每年评估和报告新闻界的表现。如果新闻媒体失去了客观、公正的立场,公众可以适当地进行监督,敦促其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事件进行报道。可以通过建立第三方机构,每年评出像李光耀“被去世”这类的虚假新闻和公信力差的媒体,予以惩处,监督鞭策媒体以真实为准绳去报道新闻。
结语
在对李光耀“被去世”事件的报道中,某些媒体求快舍真,反映了相关制度的不完善,在媒介激烈的竞争中,媒体未能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对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媒体应该正确处理自身利益同社会责任的关系,切实负起充当信息和讨论的公共传递者的责任,刊播信息不能只考虑时效性,时效性与真实性之间要有一个平衡点。国家应该给媒体一个有效的保障和监督制度,从业人员要坚守社会良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公众也要有意识地敦促媒体的自律,才能维护媒体对社会的诚信,加固社会的稳定发展,媒体的道路才能够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①王庆起,《关于新闻价值各要素划分的再思考》[J].《编辑之友》,2014(1):54-56
②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 20150408/n410929592.shtml
③④新浪新闻,http://news.sina.com. cn/o/2015-03-21/025931629396.shtml
⑤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论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2005-11
⑥朱文丰,《如何更好地防止假新闻事件的发生——对〈纽约时报〉假新闻事件的反思》[J].《现代传播》,2003(5)
⑦《提高制假成本用法律遏制假新闻泛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8
(作者: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2014级硕士)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