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类报刊手机客户端的交互性构建

2015-09-10 07:22康亢贾殿华李刚
新闻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报刊客户端都市

康亢 贾殿华 李刚

【摘要】媒介环境的变化,多数都市类报刊推出手机客户端,但多数手机客户端还停留在传统纸质报刊的内容平移阶段。对此,都市类报刊必须从用户需求出发,从新闻内容呈现方式的交互性与操作的交互性双向出发,构建都市类报刊客户端。

【关键词】都市类报刊受众需求交互性

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媒介环境。随着数字化媒介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信息传播渠道不断增加,受众可选择的媒介丰富,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数字化媒介对传统纸媒的“替代效应”明显,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的冲击有目共睹。世纪华文对全国各地70个城市的报刊零售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各类报纸总销量环比下降10.03%,同比下降18.07%。都市类报刊在零售市场的销售依然占据着较大的比例,高达58%以上,但也是零售市场各类报刊销量降幅最为明显的。都市类报刊销量的下降,是拉低全国报纸总销量数据的主要因素。紧随其后的是IT类报刊和党政类报刊。①

大众媒体在“被替代”浪潮中寻找突破,于是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领域进发逐渐演变为新旧媒体在内容和渠道方面的融合。其中,受数字化新媒体冲击最大的都市类报刊,纷纷采取全媒体战略,发展多种媒介渠道。随着4G时代的到来,各地都市报选择与手机媒体联姻,纷纷推出报纸的手机客户端。但传统都市类报刊手机客户端发展缓慢,在与同类产品(如网易、新浪、腾讯)手机客户端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用户满意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产品交互性程度低,用户体验差。本文以《春城晚报》APP为例,以交互性视角分析都市类报刊APP,探讨其在新媒介环境下如何体现交互性思维,提高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

一、都市类报刊APP用户的分类及需求

1、用户分类

数字化媒介环境下,都市类报刊APP的用户可分为: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成长的一代是数字化媒体的“原住民”;在纸媒与数字化媒介双重作用下的一代是数字化媒体的“移民”;还有市场化媒介时代下纸媒的忠实受众,而被动接受网媒的一代被称为数字化媒体的“难民”。②

我国媒介宏观生态变迁,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政治化生态阶段(1949年~1978年),市场化生态阶段(1979~90年代末),数字化生态阶段(90年代末至今)。③都市类报刊兴起于市场化生态阶段,因其内容聚焦地方新闻,贴近民众生活而赢得了大量读者。这部分读者是现在都市类报刊APP的主要用户。这部分用户主要为年龄偏大,有新闻需求并有智能手机的人,主要是对心理微观层面上的情感依赖,对APP产品主要是被动型的接受。同时还有关注本地新闻的年轻人,主要是数字化媒介的“移民”,并且以精英阶层为主。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成长的数字化媒体的“原住民”用户数量相对较少。

2、用户需求

传统报刊属于单向传播模式,大量信息由传播方流向受众,却很少由受众流向传播方。媒体和受众之间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是受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媒介的传播中来,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界限正在消解。④新媒介改变了传统意以上的受众心理,对互动性和话语权的追求使用户的参与需求更加强烈。

“碎片化”是数字化媒介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用户的阅读习惯也体现出了碎片化特征。这个碎片化,表现出了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用户的阅读时间表现出了碎片化的特征,近80%的用户每天使用时间在30分钟以下,并被切割在不同的时间段。⑤要使地方都市类报刊APP具有竞争力,增加用户黏度,APP所推送内容要呈现出相对简化的信息架构。但简化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用户随着媒介信息和渠道选择的丰富程度的提升,消费者意识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用户的个体意识也开始增强,要求媒介所传播内容呈现出较高水平的可选择性。

从操作层面上来讲,都市类报刊APP是传统纸媒的转化产品。一般而言,用户主要以数字化媒介环境下的“难民”和部分“移民”组成,而事实上真正的都市类纸媒APP的受众,仅是数字化“难民”中的“较为传统、会翻阅报纸、拥有智能手机及扫码软件、时间宽裕,并且掌握新媒体技术”的那部分人。⑥这部分所谓的“难民”,并不熟悉移动互联网的操作逻辑,在不同的手机APP之间转移学习成本高,同样由于较高的操作转移学习成本,如果一款APP有着令用户满意的交互性体验,则有利于增加这部分用户的用户粘性,加之使用地方都市类报纸APP的用户主要是纸质报刊的“受众”,本身对于内容的接纳度或认同感相对较强,所以增加手机APP的交互性,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交互性思维的融合

交互具有多层面、多维度的属性。交互性思维的精神内核,实质上是一种强调人性化的设计思路。⑦在传播学领域,研究者们将“交互”看作信息通道的属性之一,这是由于交互使得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之间建立动态依赖成为可能。舍扎夫·拉菲里认为交互代表了一个系统中信息互相联系,他将交互视为基于连续信息相关性的变量。

提升交互性是为了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使用户对都市类报刊APP的依赖性增强。其核心思想是重视受众,以受众的需求为核心构建APP。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良荣提出,纵观新闻传播的历史,重视受众是一切新闻媒介兴旺发达的起点。重视受众的新闻媒介不一定是非常成功的媒介,因为新闻媒介的成功还有其他的因素,不重视受众的新闻媒介绝对不会是兴旺发达的媒介。⑧

基于媒介环境的变化,在数字化媒介环境下,交互性体验包含两方面的交互,一个层面是所传递信息内容和方式的交互性;另一层含义是指产品终端(APP)操作性能体验的交互性。

1、APP新闻内容呈现的交互性

新闻内容生产方式更替与演化,本质上是被读者的需求所驱动。围绕读者需求生产新闻是都市类报刊的传统优势。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都市类报刊APP所呈现的新闻内容,处于纸质版报纸内容的平移阶段。对比纸质版《春城晚报》与手机新闻客户端,从形式、内容来源、推送时间、推送次数上来看,均可以说是传统纸质版的翻版。与平台式的新闻手机客户端(如网易、新浪、腾讯新闻APP)比较,更新速度慢,这无形当中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时长。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阅读习惯本来就呈现了碎片化的特征,更新速度慢会导致用户遗忘,最终卸载APP,选择其他更新速度更快的媒介。

由于内容生产方式的限制和保持新闻质量的要求,报纸客户端在内容更新上与报纸生产周期保持一致,有其合理性。但是,数字化媒介的用户,对新闻信息的动态性需求增长,更渴望对某一新闻事件的深度阅读。

为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在不打破报纸生产周期的前提下,报纸客户端可以仿效传统报刊发行“号外”的形式——通过新闻实时推送的方式,来对突发事件、重大事件进行报道,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推进传统报纸新闻生产方式即时性。⑨

在新闻的呈现方式上,可以采取关联式新闻推送的呈现方式,来满足用户深度阅读的需求。如用户在进入华西都市报APP后首页默认为新闻TAB,在此页面,用户可在频道导航栏左右滑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频道,甚至更进一步点击右侧的加号来选择添加或者删除本地、财经、周末、评论等四个频道。然后用户就能够在感兴趣的频道下,尽情浏览新闻。我们可以在图一中看到,在浏览完一条完整的新闻后,可以看到一个相关新闻的模块,在相关新闻里,用户可以看到三条与已浏览新闻相关的推送新闻,感兴趣的情况下又会继续点击浏览,在这种沉浸式的阅读设计中,用户会不知不觉地持续阅读,增强了用户粘性,增加了用户对APP的使用时长。而《春城晚报》手机客户端没有深度化沉浸式阅读的新闻推送方式,《春城晚报》APP的新闻详情页将新闻报道底部设计为评论区域,意在能与用户增加互动,但新闻栏下的互动评论量达不到10%。而《华西都市报》APP新闻详情页下相关新闻阅读量都有千位或万位的点击量。

2、APP操作的交互性

(1)APP信息架构的交互性

信息架构代表着APP的操作和使用逻辑。都市类纸媒APP的受众并不熟悉移动互联网的操作逻辑,在不同的手机APP之间转移学习成本过高。从信息架构的视角出发,要求搭建扁平化的信息架构。扁平化的信息架构可以增加产品的交互性,弱化互联网思维逻辑的复杂性,可以使原本不熟悉互联网操作思维的那部分传统报刊受众快速接受产品,改变阅读习惯,增加使用量。同时“宽且浅”的信息架构,有利于信息的碎片化分割。以《春城晚报》手机客户端为例,《春城晚报》手机客户端的新闻架构如图2。

APP信息架构的宽度扁平化,表现出的宽且浅的架构形态。⑩信息架构浅,可以简化操作逻辑,使用户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熟悉APP的操作逻辑,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操作板块,降低操作的复杂性。信息架构的宽度,可以表现出产品功能的丰富性。产品功能丰富性,既可以满足关注本地新闻的年轻人,主要是数字化媒介的“移民”,并且以精英阶层为主的这部分用户的需求。同时信息架构的丰富程度高,有利于争取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成长的数字化媒体的“原住民”用户数量。《春城晚报》APP,基本表现出了扁平化的信息架构。采用三级信息架构,但宽度明显不够,表现出了较少的功能,并且在有限的宽度内出现较多的冗余功能,这反映出了地方性都市类报刊APP产品尚属起步阶段,交互性程度较低。

(2)APP操作界面的交互性

用户主要为年龄偏大,有新闻需求并有智能手机的人,主要是对心理微观层面上的情感依赖,对APP产品主要是被动型的接受。这要求操作界面要简化,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交互性体验。

交互设计的实质是内容以何种方式呈献给用户。媒体注重在内容上的创造,而新媒体的出现提供了以往没有的交互和表现的可能性。都市类报刊APP,在交互设计上,与移动互联网同类平台式新闻APP有着一定的差距。如《春城晚报》APP,存在注册程序繁琐,对于首次用户缺乏引导,操作语意不明等一系列问题。

在首页点击功能键,滑出的左边栏如图3,首行的搜索栏颜色选择了与首页标题栏的近似色,用户容易对它的可点击性产生怀疑,用户在使用时不确定这个地方是否可点,可点击部分是哪些,点击后会跳转还是会产生什么动作等语意模糊。

点击主页界面右上角的个人中心,滑出右侧栏个人中心TAB如图4,这个界面中从最顶端的个人资料设置,我的订阅、我的评论、我的收藏,到我的爆料,这五个模块需要分别跳转至五个二级页面,这些本属于用户个人设置的各项功能被打散,无形中增加了用户负担,带来了不好的用户体验。同时,当从我的个人中心进入个人资料设置页面后,可以发现里面很多功能是冗余的,应该去除不必要的功能。过于繁琐的注册程序无疑会增加用户的流失,而平台化新闻APP都采用相关社交软件的账号即可完成登录。

这些都反映出了传统都市类报刊APP交互性设计不足,不重视技术层面的用户需求满足。传统都市类报刊APP要想摆脱内容平移阶段,走向平台化运营,技术层面上的用户体验提升任重而道远。

三、结论与展望

在数字化媒介环境下,传统都市类报刊转型不论是被动为之,还是全媒体战略的主动出击,其核心是思维的转变。传播渠道的变化,仅仅是形式上的改变与融合。传统媒介环境中以大众传播单向性为基础的单项思维,必须与新媒体的以用户为核心的交互性思维相融合。交互性和以用户为核心,是媒介构建的关键。尽早摆脱内容平移,真正打造平台化和包容性的都市新闻媒介,要从内容的呈现方式,操作思维逻辑的简化出发,注重交互,重视用户需求,这是都市类报刊全媒体战略取胜的关键条件。□

参考文献

①顾明毅、童兵,《互联网受众对网络舆情的需求起源》[J].《新闻记者》,2011(11):51-56

②蒋晓丽、王志华,《纸媒转型中云技术热的冷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146-148

③黄仁忠、王勇,《论我国媒介生态变迁的三个阶段》[J].《今传媒》,2013(1)

④《2012年新媒体理论发展年度报告》,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c76 f7d0100ca5m.html, 2012-2-19

⑤黄可、柯惠新,《本源、动力与核心:媒介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4(4):26-41、125-126

⑥巢乃鹏、薛莹、姚倩,《功能满足、心理满意、主观规范:新媒体持续使用意向研究——以中国3G业务的持续使用为例》[J].《新闻大学》,2014(2):125-131

⑦Silvia Mish, Wolfgang Aligner. A matter of time: Applying a data users tasks design triangle to visual analytics of time

oriented data [J]. Computers & Graphics, 2014,38

⑧李良荣,《从网络到移动终端掀起新传播革命》[J].《媒体时代》,2013(9):76-77

⑨覃京燕,《大数据时代的大交互设计》[J].《包装工程》,2015(8):1-5、161

⑩刘康、蒋晓、李世国,《产品交互设计中反馈机制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9(11):123-125、129

(作者:康亢,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贾殿华,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李刚,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报刊客户端都市
虚拟专用网络访问保护机制研究
穿越水上都市
2017年“少儿报刊阅读季”启动
新闻客户端差异化发展策略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浅析IEEE 802.1x及其客户端软件
2009年10月报刊广告刊登额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