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江纪事》看南派纪录片的风格

2015-09-10 07:22夏清泉曾志
新闻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纪事珠江纪录片

夏清泉 曾志

【摘要】本文以广东电视台《珠江纪事》栏目为例,从题材选择、地理景观、情节表现等方面对南派纪录片风格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受岭南地域文化中重商务实等特质的影响,同时在国内最早开放的传媒市场面对香港电视的合作与竞争中,南派纪录片从境外媒体吸纳多种纪录片形态,将乡土元素和通俗叙事融入到纪录片创作中,形成了一种不拘泥某种理念和形式,灵活多变的市场化通俗纪录片风格。

【关键词】南派纪录片珠江纪事风格岭南乡土

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表现题材经常会反映当地经济文化的基本面貌,创作者也会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形成某种一致的思维方式。2007年,当时的广东电视台副台长蔡照波在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广东日”活动发言中提出了打造“南派纪录片”的希望:“关于打造南派纪录片这个命题,我认为应该是我们南方纪录片创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中国的武术有南拳北腿,中国的绘画与北方相对应的有岭南画派,以至于我们的电视剧……都是凸显南国神韵之作。我们的纪录片当然也不能离开这个地域特有的人文环境,这样才会有我们的价值,我们的底蕴,我们拓展的空间,才能形成我们的品牌”①。虽然南派纪录片是否具备流派的基本特征以及是否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等问题,大家仍有争议。但从地域传媒的角度来检视,南派纪录片的确也形成了某种与地域文化相适应的特质。本文以广东电视台纪录片栏目《珠江纪事》为对象,探讨南派纪录片在地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纪录片创作风格。

《珠江纪事》是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的粤语纪录片栏目,节目时长25分钟,创办于2006年9月。栏目以普通人的视角关注当下社会中独特的人和事,以记录珠江流域各行业、各阶层的人生故事为节目定位。在风格上《珠江纪事》贴近生活,带有浓郁的本土特色,被称为南派纪录片的代表。

一、市井务实的岭南本土题材

《珠江纪事》的选题贴近普通人群的真实生活常态,这也是南派纪录片中岭南文化务实精神的体现。《珠江纪事》镜头对准当下,关注当代广东人的生活状态和新鲜事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各行业各群体中的新风尚,如《爱心狼群行天下》讲的是汽车越野爱好者担当志愿者的故事,《大学生猪肉佬》、《不愿做裁缝的服装设计师》、《重返农村当“农民”的大学生》等反映的都是改革后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关注人群上,都是普通民众,包括工人、农民、学生等,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外来务工人口,这是广东的一大特色。《打工妹诗人》、《漂泊歌者的梦想》、《新客家人传奇》等关注的都是外来人口。《珠江纪事》就是专注于普通老百姓,少有时代尖兵,先进人物,偶尔有名人,也不谈名人丰功伟绩或辉煌成就,如《贵族画家与流浪儿》讲述的是著名画家收养流浪儿童的故事,《不愿做裁缝的服装设计师》讲述的是服装设计师邓兆萍创业的故事,展现改革开放所带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的新变化。该栏目重视百姓的审美趣味与习惯,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有浓郁的本土化、区域化色彩。

二、乡土风情的地理空间构建

纵观南派纪录片,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情绪,即岭南乡土之情。这种乡土风情的描述,不自觉的体现在纪录片创作的地点选择上,也体现在自觉的地理景观的构筑与人物个性的塑造上。

《珠江纪事》大部分纪录片都是对发生在本土的各种事件和本地人物的记录,这种地理上的自然属性会不自觉的表现创作者对当地历史文化的诠释。如《枪战——疯狂劫匪围歼记》中,讲述的故事发生地有清远英德市、佛冈县、花都区等工业化城镇;《亿万富家捉贼记》讲述地是东莞,展现了改革开放后兴起的私营企业主的价值观念;《志愿者来自法国》的故事地点在广州,纪录片展示了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交融的广州都市人群;《大学生猪肉佬》地点在佛山市和广州市,片子中体现了注重实务的广东大学生创业的精神。这些纪录片,既有对当下广东人敢于开风气之先精神的表述,也有岭南传统观念在时代潮流中的隐显,同样也包含了本土乡村城镇生活习俗与生活方式的呈现。对于观众而言,这些熟悉的生活与文化,代表了一种纪录片表达视角的贴近性。在粤语文化中,“街坊”是一个超越了邻居这一空间意义的词,它代表了一种和谐而传统的社群公共关系,哪怕是不相识的人,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语言,以及共同关心的话题,这就是一种“街坊关系”。南派纪录片,是用这种传统的“街坊视角”,为纪录片添加了一层浓郁的乡土情绪。

在空间表现上,《珠江纪事》注重对岭南风格的建筑空间、地标景观的视觉展现。在故事叙述中,纪录片通过景深镜头、空镜头、情绪镜头等方式,融会地域风情于故事情绪的营造中,自然而不做作。《枪战——疯狂劫匪围歼记》中的道路、住宅布局的镜头显示;《志愿者来自法国》中街道社区里面的街坊邻居学习法语、法国志愿者喝早茶的情景;《亿万富家捉贼记》中追捕贼时乡间小道和鱼塘的农间风情;《大学生猪肉佬》中菜市场的环境及肉铺档口的特写等等,这些无不体现出了岭南乡土之情。由此可见,《珠江纪事》作为南派纪录片中蕴含的本地乡土情结,是对岭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小人物,大故事。”是《珠江纪事》的口号②。将对人物的关注提高到节目主旨的高度,充分发挥了纪录片深度表达的优势,同时通过将人物放在大的社会事件和社会背景中展现,让故事成为生活中自在之物,让纪录片获得了一种高度的真实感。在人物的选取上,《珠江纪事》关注岭南务实勤劳的民众,但又从普通人中强调人生的传奇性,着力于捕捉市井生活中的传奇故事,因而《珠江纪事》栏目看上去总是在展现极具卖点的百态人生。对于观众而言,这些人就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具有天然的贴近性,而曲折的人物故事又让叙事妙趣横生,得以从普通生活中形成人生感悟。

三、纪实化的通俗情节表现

《珠江纪事》作为一个栏目化的纪录片,强调情节冲突和悬念设置,以纪实的情节剧为主要叙述样式,来调动市民观众群的收视兴趣。

从片名上看,《珠江纪事》不同于其他纪录片那样带有浓郁人文风味,反而带有强烈的通俗情节剧风格。比如:《枪战——疯狂劫匪围歼记》、《志愿者来自法国》,其他的还有像《惊梦十九天》、《枪声背后的英魂》、《孪生沙腰妹》、《连环劫匪落网记》,这些片名,多是剧情片的感觉,带有强烈的港产通俗剧的风格。此外像《侠客记者赵世龙传奇》、《渔民老戴的海上龙舟情》、《农民老吴的记者路》、《劳模的奇事趣事浪漫事》、《一个人的军营》、《打工妹诗人》等,甚至像那些摆在街头报摊上的“纪实文学”或“法制杂志”。传统纪录片在情节表现上,往往采取淡化情节,强化细节,以达到纪录片对真实的追求。南派纪录片因其本地务实的地域性格,以及粤港两地独特的传媒竞争的格局下,对“真实”、“客观”等纪录片形而上理念不作追求,转而以吸引本地市井受众为主要目标,在情节新奇特等市井趣味的基础上通过日常生活的情感和独特的乡情触动观众的情绪。

南派纪录片在结构上,以悬念为结构建置的核心,故事从悬念设置为开始,完成悬念设置后再出片名,之后通过层层设问来结构全片。在《珠江纪事》中,这种结构方式形成了一种程式化,进而形成了具有识别性的栏目风格样式。在开场的悬念设置上,通常采用富有矛盾性和冲突性的小故事,一下就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如《枪战》开头就以警匪枪战吸引观众眼球,《亿万富家捉贼记》以中年男子开名车、架直升飞机、汽艇抓贼突出故事的新奇,再是一连串的设问,一个个充满悬念的问题引发了观众的巨大兴趣和好奇心,这时候电视机前的人已经是欲罢不能。这开篇的一段长度约30秒。紧接着推出片名,片名富于弹性、奇特性和信息量,它让观众坚信,接下来的内容一定精彩。在后续的情节推进上,纪录片又以层层设问的方式,不断推出新的悬念,以强烈的刺激感来推动情节的进展。《珠江纪事》栏目制片人以“三分钟一个兴奋点,五分钟一个小高潮”作为情节设计的要求③,让密集的悬念和情节变化成为吸引观众的动力。这种以悬念为核心的结构方式,也是通俗情节剧经常采用的一种谋篇布局的方式。

快速的情节转换形成了高速的内部节奏,在外部节奏上,画面节奏、情绪节奏、音效节奏都较传统的纪录片快了许多。不同于常规纪录片使用缓慢的长镜头来展现空间的细节和质感,《珠江纪事》通过快速的镜头变换,较短的镜头持续时间,来丰富画面和解说的信息含量。节目中镜头大都使用中小景,注重镜头的冲击力和变化,选择动态强烈的镜头为节目创造了明快的节奏。节目常规镜头一般8秒到10秒一个,静态镜头基本不过5秒。此外,节目的片花间隔也创造了明确的段落间隔,形成了节奏感。《珠江纪事》每期20多分钟的节目里,通过3次片花的间隔,将节目划分成多重段落。片花往往出在叙事的关键转折点上,越是故事最关键的时候,越会出现片花的隔断,这种片花的分隔方式,在凸显悬念的同时形成了叙事的明确节奏。

《珠江纪事》在高密度的情节叙事中,用细节来烘托事件的气氛与意境,质朴和真实的细节特写为观众营造了真实的氛围。《珠江纪事》没有像宏大叙事的纪录片那样经常以恢弘的全景来强调气势,而使用不固定的中小景镜头,灵活性强,但表现效果非常好。拍特写则尽量借助自然光或灯光,《志愿者来自法国》中选取主人公白天的工作、生活,取景、拍摄特写全都是借助自然光,让观众能真实感受到。《枪战》中,交警运用手机拍下嫌疑人相貌的细节,给观众埋下破案的伏笔;《志愿者来自法国》中,讲述法国志愿者喜欢喝早茶、吃云吞的细节展现岭南文化特色和南派风格;《大学生猪肉佬》中大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吃的菜类、学习粤语、和男朋友吵架等细节,给观众具体展现了大学生卖猪肉这个过程的点点滴滴和艰辛。《珠江纪事》这种点到即止的细节营造氛围的方式,保持了情节与悬念的主体地位,又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故事气氛。

结语

南派纪录片受广东地域文化的影响,在纪录片题材选择、空间呈现模式、故事讲述方式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流派的特征。岭南文化重商务实,注重世俗生活和市井氛围。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老广”重视享受,不务虚,不盲从,同时不尚抽象、凝重的政治与哲学思辨。因此,新奇趣味搞笑的娱乐节目,更容易讨得本地观众的欢心。另一方面,作为最早开放的传媒市场,广东有着独特的传媒生态环境。在香港电视的影响、竞争、合作中,广东电视逐渐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南派纪录片经受30多年香港市场化电视节目的影响,吸纳多种纪录片形态,不拘泥某种理念和风格。而在面对多个境外频道收视竞争的市场格局中,为了吸引本地受众,又将乡土元素和通俗叙事融入到纪录片创作中,最终形成了一种灵活多变的市场化通俗纪录片形态。这也是岭南文化多元、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等特质在纪录片创作中的集中体现。□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项目“地域传媒视野下的南派纪录片研究”(wym1110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蔡照波,《打造南派纪录片》[J].《岭南新闻探索》,2008(1):11-12

②卢镇平,《叫板——〈珠江纪实〉栏目纵横谈》[J].《中国电视》,2010(4):55-58

③张步中,《精湛的艺术手法深沉的人文品格——广东电视台〈珠江纪事〉栏目成功探秘》[J].《中国电视》,2010(4):52-53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纪事珠江纪录片
大匠纪事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Rough Cut
珠江纵队在中山成立
养牛伯脱贫纪事
等待
“数读”2018年珠江水运发展
超级蚁穴
“漫”游珠江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