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创新:电视民生新闻的竞争利器

2015-09-10 07:22刘轩周云云
新闻世界 2015年12期
关键词:黄石新闻节目民生

刘轩 周云云

【摘要】从“好看”到“有用”,从“小民生”到“大民生”,从“市井新闻”到“公共新闻”,电视民生新闻经历了长足发展的二十年,确定了“内容为王”的制作理念,然而电视有声画一体、形象生动、冲击力强、传播内容丰富的特点,作为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应当充分利用电视的特点在视觉听觉上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吸引观众,传播新闻内容。

【关键词】民生新闻线性编排微主播立体包装

电视民生新闻以草根、亲民、本土的特色深受观众的喜爱,成为各地电视台不可或缺的电视新闻样式。然而,经过20年的发展,在媒介大发展、大竞争的时代,许多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存在风格老旧、形式单一、缺乏统一筹划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节目发展的瓶颈。本文试以黄石广播电视台《新闻直通车》栏目为例,探讨在新闻业“内容为王”的铁律下,如何在形态上跳出既有观念和模式的束缚,打造充满现代风格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新闻直通车是黄石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一档主打的民生新闻节目,于1999年亮相屏幕,10多年来,节目以“为百姓生活而忙碌”为宗旨,在内容上关注民生、表达民意、体现民情,在形式上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黄石赢得了市民的口碑。

一、运用开放式的线性编排

“如果说民生新闻是一顿晚餐,那么新闻内容就好比肉食、蔬菜和甜点等各种不同的食物,内容品质的高低等同食物味道的好坏,编排就如同在这些准备好的食物中挑选出最优的,进行合理搭配。”①

民生新闻栏目往往趋向于进行板块式的单元化编排。2012年前,黄石广播电视台《新闻直通车》栏目以板块化播出,同类新闻组合编排,重要的新闻报道排在前面,然后其它报道紧随其后,新闻价值开始递减。它的好处是层次清晰明了,便于操作,但这种明确和固定,有可能造成板块间的割裂,使栏目编排缺乏整体感和灵活性,许多不属于这几个版块内容的新闻被强行填进版块中,一些重要性、时效性强的新闻因为版块的局限不能放在头条播出。

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弊病,2012年,黄石广播电视台《新闻直通车》的“版块式”播出方式改为当下最为流行的“开放式线性编排”。运用这种编排方式的还有江苏卫视《新闻眼》、湖北经视《经视直播》、湖南经视《都市1时间》、安徽卫视《第一时间》等民生新闻节目。

这种编排通过主持人串联的方式,以新闻价值、时效性和节目本身的内在逻辑为编排取向将所有的新闻串接在一起。注重上一条和下一条新闻之间逻辑关系的梳理,通过比较、联想、延展等方式将几条新闻连串起来,形成一种内在的联系感,不仅增强可看性,还深入发掘了新闻价值。为了不引起观众的收视疲劳,按电视线性传播的特点,把栏目编排成若干个时段,时段与时段之间用广告隔开。每个时段的新闻编排是不固定的,有逻辑关联和内容类似的新闻可放在一起编排,合理分布精彩内容和一般内容的位置。这种编排使节目整体具有某种节奏感,更加跌宕起伏,能不断刺激观众的收视情绪。

二、做好电视新闻的“封面”

报纸的封面,代表着整张报纸的面孔,具有“寸金之地”的美称。电视新闻节目也有“封面”,就是它的头条新闻,它是观众对电视新闻栏目的第一印象,是当日新闻价值最高,最具影响力、观众最感兴趣的新闻。“电视新闻节目的头条能够直接叩击观众的心灵,引起受众最大程度的关注。因为头条新闻有着其他位置的新闻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它直接决定着观众对整档节目的兴趣”。②0

近两年,黄石广播电视台《新闻直通车》着重打造电视新闻的“封面”,打破节目常规单独一条消息的头条编排,将多条新闻构成的一组内容紧密相关的消息做了集纳式重点报道,造成了一定的声势。如2015年7月3号第一条新闻是“同一天3名农村孩子溺水身亡”,同一天提前策划,播出了“一个人在家安全吗”、“防止孩子溺亡全社会要一起行动”、“防溺水讲座让孩子们远离危险”、“大学生志愿者成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等一组有关联的报道,这组新闻综合了新闻价值的时效性、重要性、贴近性、服务性,收到了良好的收视效果。

同时对头条新闻节目加强了包装,每天推出“新闻封面”或”新闻面孔”,这个“封面”或者“面孔”既是头条新闻的提示,也是当天节目最重要内容的提示,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社区、一个现场事件、一个会场、一个调查等等,由主持人向观众进行介绍。大屏以新闻中的一幅有冲击力的画面做背景,不仅抓住了观众的眼球、加大了导读信息量的需求,更是节目抢占舆论高地、凸显媒体价值的表现。

三、让主持人播报“动起来”

现在的电视台基本上都是采用演播室直播的形式播报民生新闻,作为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主持人大部分都是一板一眼、字正腔圆、正襟危坐的播报新闻,这种方式对于与老百姓更接近的民生新闻,很难吸引观众注意,观众更喜欢轻松活泼的播报方式,更希望能参与到新闻事件中。

黄石广播电视台《新闻直通车》采取了主播加微主播这种独特的播报方式,主播负责播报新闻,微主播负责与观众进行微博和话题互动,两位主播在新闻播报时互相配合,不时加以观点点评,增强了节目主持过程中的交流感,让节目更具亲和力,缩短了和观众的距离,更好地展现了新闻本源。

在播报新闻时,主持人摒弃了一板一眼地“念”新闻,将“播”与“说”结合。由于民生新闻的文稿特点就是简洁明了、口语化强。它的播报需要讲求语态开放、亲和、生动、即兴,主持人以平视的视角、口语化的语言,面对观众侃侃而谈,使新闻变得鲜活和富有人情味,同时也实现了主持人播报风格的变革。比如,2015年3月30号节目中主持人播出这么一条口播:“今天,张师傅起了个大早去排队,不过,他不是去买菜,而是去买房子,国家刚刚调整购房首付比例,张师傅就排队把首付给付了。”在这段导语中主持人就注意了先“说”后“播”,说播结合,聊家常般地把一个枯燥的政策引申出来,对节目内容作了很好了铺垫。

民生新闻关注热点,观众比以往更期盼有公信力的媒体做有思想性的解读,主持人播报时,在许多新闻后都加以点评,与观众一起探讨、分享新闻事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感受。如2015年7月3号新闻《1岁小孩商场门前小便保洁员与家长起争执》,主持人加了一段点评:“你说孩子小,憋不住尿,可是家长应该有心,比如出门戴上尿不湿,或者带几个塑料袋备急,毕竟家长对孩子的文明习惯养成有重要影响”。主持人在评、聊中把自己当成了老百姓的知心朋友。所以一张开口说话,就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对公共事件的看法。

这样的播出方式要求主持人不应该单是播音员的角色,不能见字念字,而要有一种参与意识,领会文稿的内容,使其成为与受众共同关注新闻的“导读者”。

四、打造独属自己的CI形象

画面、色彩、字幕、声音,共同构成了新闻节目的表现元素,一档现代的民生新闻节目应该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具体化、个性化的后期包装能够取得良好的视角效果,提升民生新闻栏目的影响力。“电视频道包装是一种打造电视媒体品牌的重要手段,是一套有效、有益的电视媒体价值体系,是电视媒体新的利益增长点,是有效的盈利模式,是一种操作电视媒体的营销方法,一种良性投资行为”。③

精美的栏目包装能使人赏心悦目,黄石广播电视台《新闻直通车》的片头、片花、字幕和背景音乐,都融入了较多的现代元素。节目采用蓝色为主色调,配以少量暖色,显得冷静睿智,大气稳重而又温暖贴心。栏目片头摒弃了时下流行的以抽象元素为主的新闻片头风格,而是根据当地母亲湖磁湖的特色,设计白鹤冲出湖面,使人感受到这档节目的“地域性”和“冲击力”,并以“关注留守儿童”为主题,制作了20秒精美、大气、富于冲击力的栏目片花,宣传栏目宗旨、设计“新闻直通车307666”LOGO标识贯穿整个节目,征集新闻线索。在标题设计上,采用流行的多标题,一条主新闻可出现3、4条副标题,随内容滚屏播出,在屏幕中醒目提炼出新闻核心内容,赋予新闻层次感。新闻中出现的采访对象、同期声字幕、职务名称均以大字幕显示,以红、黄、白色为底衬,显得庄重大气、清晰醒目。对政策、法律法规等抽象概念的发布、生活信息提示等,通过动画、字幕、图表、照片、地图等增加画面的美感,对节目的内容起到解释、说明、强调以及补充画面不足的作用,使新闻内容的表达更生动直观,得到强化,加深观众对信息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如2014年6月12号“武黄城际铁路开通了”这条新闻,制作了武汉黄石两地地图、城际列车动画、列车时刻、价格图表,并配以欢快的音乐,使观众在轻松的氛围中很清楚地看懂、听懂“城际铁路开通”后的意义。“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民生新闻节目应该通过现代化的立体包装打造独属于自己的CI形象,使节目生硬的术语形象化、冰冷的数据动态化,让观众一看这档节目就能识别出来。

在这个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受众的生活方式、艺术体验方式、审美体验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主流新闻媒体,尤其是地方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积极地在形态上不断求新求变,能够不断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提升节目品牌影响力。但是要以高品质的新闻节目立足,不能脱离“内容为王”这个电视新闻赖以生存的根基,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才能使民生新闻具有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①陆洋,《电视节目编排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1

②张红军、邹举:《实用电视新闻采编》[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③郭曼曼:《电视频道品牌包装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黄石广播电视台)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黄石新闻节目民生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地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品牌化路径探究
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运用与艺术性研究
5G时代电视新闻节目融合传播的创新路径研究
不下跪的人
新闻主持人采编播一体化研究
不下跪的人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不下跪的人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