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礡
rwzkhouchuang@126.com
成人和孩童的距离有多远?米歇尔·卓尼(Michelle Joni)的幼稚园或许能告诉你。她在纽约布鲁克林创办了一间小学校,外观和其他幼稚园一样五彩斑斓,不过教室里的“孩子”都是成年人。
米歇尔学幼儿教育出身,毕业后本该成为幼稚园老师,但是渐渐地,她生出了新的主意。“我有几个朋友,常常愁眉苦脸,他们或许需要一个特别点的假期。”卓尼觉得,相较每天兴冲冲的孩子,成年人似乎更需要教育。
作为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卓尼深知纽约客有多疲惫。“这里崇尚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就连娱乐都追求刺激紧张;至于悠闲简单的生活什么样,谁记得?”
她希望幼儿园的体验为成人带来久违的轻松。绘画课上,“孩童”被教导用手指蘸着颜料涂抹,再穿上颜色鲜艳的服装演一场话剧,中午有两小时的例行午睡,下午再去博物馆转转,“我希望重温幼儿园生活能让他们感到孩子的快乐。”
不过她很快发现,游戏的快感来得并不容易。比起小孩,成年人更难取悦,“他们不知道什么叫随心所欲,不会用手指作画,也早就忘了一字不识、满世界新鲜的感觉。”
她有点沮丧。但两天以后,她和“孩子们”慢慢亲近起来,私下的交流也更多了,“我开始了解他们。”穿着蕾丝裙、背带裤、面目成熟的“孩子”坐在一起分享了自己的生活故事。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西装革履地从家中出发,天黑之后再回去。至于中间做了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麦克觉得自己是个关在格子间里的动物,而卓尼的课堂让他“能把头从笼子中间伸出来,吸口气”。
大学刚毕业的威廉,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他贪恋纽约的繁华又没信心留下,“他的不开心就挂在脸上,玩耍的时候会突然停下来,若有所思。”卓尼说。
三十多岁的汉娜是家庭主妇,一双不到5岁的儿女让她筋疲力竭。“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麻烦,家里的哭闹声简直让我崩溃,”她偶然在网上看到卓尼的广告,就动了心。倒不是被创意打动,只是想给自己放个假,“但又不能离开太久。”
“说实话,我一开始有点怀疑这间教室到底能带给他们多少快乐。”纽约的街道与教室一墙之隔,车辆及行人匆匆而过,度过几小时幼儿时光的学生们又要回到原来的生活中,除了听听他们的故事,卓尼似乎帮不上什么忙。
“每个纽约客都有自己的不易,而生活的漩涡不能靠着这间小小的教室化解,”一周的幼稚园生活结束后,威廉开始考虑离开这里,“我离开的决定与卓尼无关,不过她让我起码能带着对未来的期待离开。”
虽不能击碎压力,卓尼依然把几天的幼稚园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尽管我还要面对家中两个小坏蛋,但这几天学到的儿童视角已能让我更平和地对待他们,”汉娜说,尽管无法做回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她至少能试着去理解一双儿女。
从童年制造者到倾听者,卓尼只用了一个月。她的幼稚园会继续开下去,“纽约这么快,要是有人在其中感到厌烦,也许可以在我这里休息几天——我会是个不错的倾听者。毕竟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不会拒绝我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