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 :国家发展理念的突破与升华

2015-09-10 07:22郑功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5年22期
关键词:共享发展共同富裕

郑功成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阐述了共享的发展理念,揭示了从鼓励先富转向追求共富的国家发展取向。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民生问题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将使人民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而人民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将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人民主体 共享发展 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识码】A

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民生领域的最大亮点:将共享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

理念优于制度、制度优于技术。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树立先进的理念,才可能设计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只有在合理的制度安排下,优良的技术方案才能全面发挥出它的正功能。毋庸讳言,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方面,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均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离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差距不小。现在将共享列为国家发展的基本理念之一,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首要原则和增进人民团结的时代要求前后呼应,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奉行的鼓励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取向将真正转向以共同富裕为追求目标的共享发展新阶段,这对于化解以往发展进程中客观存在的失衡、差距以及由此导致的各种社会矛盾与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将是从源头开始进行的深刻调整。有了共享的发展理念,才真正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的道路才可能变得清晰,相关制度安排才不会迷失方向。因此,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并强调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确实是国家发展理念的升华。

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强调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过去讲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际上多以收入水平来衡量,甚至是以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来衡量,这种量化的指标虽然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民生改善的程度,但客观上存在着局限性甚至是重大缺陷。例如人均收入指标往往掩盖了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在0.4以上的阶位上居高不下,反映了国家发展成果并未真正做到普惠全民,而是一部分人获得多、一部分人获得少。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显然是巨大进步,因为“生活质量”是综合指标,“普遍提高”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客观标志,它意味着国家将围绕提高民生质量与普遍受惠下功夫。其中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落实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大力发展养老、医疗保健、文化等直接关乎民生质量的服务业至关重要。从追求量的增长到追求质的提升,无疑是民生目标的升华。

共享发展的安全保障: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毋庸讳言,由于渐进改革中的相关制度安排并不成熟,特别是直接关乎民生的一些制度安排尚未定型,目标也不明朗,从而引发了人们的焦虑与不安。因此,虽然“十二五”期间对民生的关注度很高,政府公共投入的力度很大,惠及民生的广度更是前所未有,但因制度的欠成熟与不定型,人们因之缺乏稳定的预期,公众的获得感并不强烈。在“十三五”期间,国家不仅要大幅度地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和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与共享水平,而且要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全覆盖,并尽可能地采取各种措施来调动社会资源与市场资源,以壮大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明确要求相关制度安排要更有效,包括让低保人口得到更全面的社会保障,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增加养老服务供给与医疗服务便利性,确保2亿多在城镇务工的农民工公平地享受到当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对900多万登记失业人口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对上千万在特大城市就业的常住人口提供相对体面的居住条件,等等。这些举措必然使共享理念的有效性得到实质性提高,从而能够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这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法宝。

共享发展的关键性指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并将脱贫目标具体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最能够得到世界公认的成就主要是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贫困人口的持续大幅度减少,即经济增长与反贫困效果都十分显著。然而,由于国土面积大,自然条件差异大,加之长期以来的发展失衡,乡村明显落后于城镇,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构成了扶贫攻坚的难点,连片贫困地区的贫困状态与散落在全国城乡的贫困人口依然规模庞大。如果不能让这些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迅速摆脱贫困状态,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很难说实现了。国家应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同时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这些内容将在“十三五”规划中具体化为各种政策措施,包括通过产业扶贫的途径使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使1000万人脱贫,通过异地搬迁使1000万人脱贫,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贫困人口则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通过社保政策等实行兜底脱贫。因此,可以预期,“十三五”期间将是消灭区域贫困与绝对贫困的决胜期,“十三五”后中国反贫困指向的对象将是分散的相对贫困人口。从区域集中贫困到个体分散贫困、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揭示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得以补齐,国家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这恰恰是共享发展成果最重要的体现。

共享发展的基石:多管齐下地发展教育福利

教育福利的发展不仅是民生投入,也是有益国家发展的社会投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发展教育福利作为重要的民生目标,明确规定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这些举措是所有受教育青少年的福音,更是贫困家庭子女的福音,因为普及高中教育、免费中职教育、实现资助困难学生全覆盖以及让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等都是新设目标,对于阻止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全民共享无疑具有基础性作用。

共享发展的稳定机制: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公认的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证。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加大力度实施全民参保,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并提高投资回报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让退休人员适当缴纳医疗保险费,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并推进相关制度整合等。在这些重大措施中,有些是“十二五”期间已经提出但还未及实质推进的措施,有些则是新的措施,如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等,确实都是促使社会保障制度走向公平、走向成熟的重大举措。而一个公平的、定型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必定能够从根本上解除城乡居民生活的后顾之忧,并保障全体人民的福祉得到不断提升。

此外,“十三五”规划建议还明确提出实施三医联动、建设健康中国,明确促进创业就业、坚持促进收入增长的政策取向,明确放开“二孩”生育新政,提出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等。总之,共享理念的提出及对与之相关制度安排的规划,全面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有理由相信,“十三五”规划的贯彻落实,一定会给全体人民带来巨大的实惠,而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将标志着我国在“十三五”期间阔步走进共同富裕的新时代。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单行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

责编/谭峰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共享发展共同富裕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