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信心浅谈

2015-09-10 22:59王帅
关键词:自信心语文教学

王帅

摘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把握好鼓励的尺度。合理把握鼓励的尺度,使之达到最佳效果的做法就称之为鼓励艺术。这种艺术的功效就在于它不仅仅具有人们狭义理解上的表扬的功效,还具有了有意义的批评所具有的功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信心;鼓励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5-014-2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导。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拿破仑·希尔也曾经说过:“信心是生命和力量,信心是创立事业之本,信心是奇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培育学生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培育学生自信心的过程。但是,日本教育家田崎仁经过调查却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缺乏自信心才导致学习成绩的不理想。针对这一现状,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要使学生达到自信的境界,家长与教师都要注意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在这里,我主要谈谈鼓励式的教育方式。

一、鼓励是一种艺术

近几年来,由于学习和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高校内学生自杀现象日见严重,媒体针对此现状也做出了许多相关报导。据有关人士分析,学生自杀的原因有许多,有的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有的因为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热门,有的因为期望值过高,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后产生很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因而导致自杀……但究其本质,都是心理素质不高,不能承受太大的心理负担……

法国著名作家巴蒂在总结他的成功之路时曾说:“我的成功是在我的父亲的严厉批评与母亲的微笑鼓励的双重作用力下取得的。”他认为他的写作兴趣是在他母亲的微笑鼓励下得以持续与发展的,但他的成功又离不开他父亲对他的批评,因为他父亲的批评使他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作品的真正水平。

日本教育家田崎仁的调查、那些高才生不能经受挫折考验与失败打击的大量事实以及巴蒂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一味地指责学生,使其对自己失去自信,从而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也不能只是一味地鼓励,使其只能接受成功的事实,而不能承受失败的考验。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担任着“巴蒂父亲”与“巴蒂母亲”的双重角色——既要以微笑、以鼓励来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以持续、发展,让他们不妄自菲薄;又要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真正水平,做到不盲目自大。而要扮演好这个角色,教师在教育教学工程中就需要把握好鼓励的尺度。合理把握鼓励的尺度,使之达到最佳效果的做法就称之为鼓励艺术。这种艺术的功效就在于它不仅仅具有人们狭义理解上的表扬的功效,还具有了有意义的批评所具有的功效。

二、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鼓励艺术的作用

1.化“腐朽”为神奇

心理学认为,人的兴趣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这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要想使学生学好语文,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使学生乐于学语文。而要使学生乐于学语文,教师就要想办法令学生认为学习语文有趣。我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发挥鼓励艺术的激励作用,就完全可以让学生觉得学语文有趣。

很多人都知道魏书生老师将一个语文成绩原来只有8分的学生教好了。魏老师在介绍经验时说:“我看他试卷上只考了8分,我就想了,他为什么会考8分呢?于是我就找他谈。他说自己上课从来不听,课后也从来不做作业、不看书,自然只能考8分。我就跟他讲了:那么你很了不起。你看,你什么事情都不做,你都能考8分。这说明你很聪明啊。老师就做不到。我要什么都不做的话,估计也就只能得个1分左右。他就笑了。于是我接着说:你看你这么聪明啊,比老师都聪明。如果你课堂上听一听,课后做做作业,看看书,肯定能考班级前几名。不信你试试。他一听,回去还真试了。这一试,也真出成绩了。他出一点成绩,我就鼓励他。所以,他就成现在这样了……”

这位学生之所以能由学困生一跃而成为班级里的学优生,正是魏老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采用鼓励艺术的结果——魏老师利用鼓励艺术先使他认为语文可以学好,再使他认为学语文有趣,接着令他从认为学语文“有趣”提高到了“志趣”的阶段,最终使其变得乐于学语文了。

奥里森·马登在《一生的资本》一书中有这样的话:“在人的身体和心灵里面,有一种永不堕落、永不言败、永不腐蚀的东西,这便是潜伏着的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一旦被唤醒,身心起发酵净化作用,增强人工作的力量。只要你能发现这种力量并加以利用,它便可以帮助你成就你所向往的一切东西。”而要唤醒这种巨大的力量,我们首先就应该懂得如何去用爱护、信任、期待搭起一个支架。

这样说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鼓励手段,唤醒这种巨大的力量,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得到保护、得以延伸,达到志趣阶段,从而化“腐朽”为神奇。

2.更上一层楼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需要、期望是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但新的目标总是要以已有的目标为基础。一个人成功的经历越多,他的期望也就越高,自信心也就越强。

在学生的学习中,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自信,才能敢于面对困难;只有自信,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只有自信,才能永远保持乐观的心态;只有自信,才能善于处理各种关系。而要使学生达到这种自信自强的境界,教师在教学过程就应当要注意适时运用鼓励艺术,对学生的一些表现、做法表示赞扬,并鼓励其持续下去;有时,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成长,我们甚至可以“诈”一下。

我们班的王xx同学(为表示对学生的尊重,在此不以全名出现,请谅解),理科学得很好,但文科学得特别糟糕。我们几个文科老师谑称他和其他几位同学为“四大金刚”。我曾经找他交流过,他认为自己是天生没有学文科的细胞,文科铁定是学不好了。开始,我像对其他没有兴趣学语文的同学一样,总是跟他说:“你没有问题的,你一定能把语文学好。”“你看,你已经有了许多进步了——上次你……但这次你就做得很好……”但一学期下来,收效甚微,而且迹象已经表明他已经快要厌烦我的这种单调的鼓励手段了。

这样的现象使得我不得不思考是否要采用一种新的鼓励手段,而这种新的手段还必须要显得不那么做作。那些时正好在看刘墉的《爱不厌诈》,于是我就想,是不是可以采用“诈”的手段,来让他推翻自己的固有成见——天生没有学文科的细胞呢?

第二学期开始时,我找他过来交流,在一阵寒暄过后,就跟他讲:“前些天,老师碰到一个生物学家,偶然提起遗传基因的问题。那个生物学家讲每个人在某一个方面都会出现天生的学习障碍的,但是,老天在造人的时候很公平,他让你这方面出现学习障碍,必然会让你在另一方面得到补偿。”然后我讲事先准备好的法因教授的“基因补偿理论”拿给他看,并继续说道:“你看,国外的权威专家都说了,任何一种遗传基因都有得到补偿的时候。你肯定也能得到补偿的。你总说自己的遗传基因里没有学文科的天分,可是语文,那是一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文科。依照“基因补偿理论”的解释,你那种死记硬背的文科学不好,那么这种属于理解型的文科你一定能够学的好;而如果死记硬背的文科你学得很糟,那么这种理解型的文科你肯定学得非常棒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在的情况显示,你简直就是一个学语文的天才。只是以前你总将语文归类于死记硬背的科目,所以就觉得学不好的。我想,你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改进方法,这学期结束时,语文水平你应该就可以排进前几名了。”

他很兴奋,再次跟我确定了确实有“基因补偿”这一说后,很振奋地回教室去了。此后,我在批他的作业时,虽然指出可修正的地方,但分数总批得比较高;而且,常在班级里大肆表扬他的一小点进步。这样,到学期结束时,他的语文成绩果然提高了许多。

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人不是因为缺乏某些能力才自暴自弃的;而是因为自暴自弃了,才缺少某些能力。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合理运用鼓励艺术,因为它可以鼓舞其精神,激励其意志,确立其信念,使之能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从而“更上一层楼”。

过于自信就变成了自负。而一个自负的人往往就会是一个沉湎于以往的成绩而难以进步的人。我们可以通过鼓励艺术使之勇面现实,激起其斗志。

猜你喜欢
自信心语文教学
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方法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浅谈农村英语入门教学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浅谈游泳课对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自信心水平影响的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