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嫔
摘 要: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教学的主要发生场所是课堂。因此,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生动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对学生的快乐学习、高效学习有所帮助。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结合教学经验,简要阐述语文课堂上如何进行“植入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植入式;情境
在所有学科中,语文的教学是最多姿多彩、能以各种教学形式呈现的学科,没有之一。在各种教学方法中,笔者倾向于“植入式”教学法。
“植入式”教学法一:情境的植入
情境的植入是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最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但笔者的情境植入,又和大部分教师的情境植入不一样,因为笔者是通过多媒体的音效、影像等手段,为学生塑造与当堂所学的课本内容相融合的环境、氛围或场景。通过这种情境的“植入”,让学生在气氛的烘染下进入课文,体验情感。
比如,在七年级语文教材第十一课《竹林深处人家》课堂教学中,笔者就提前搜集并下载好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在课上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课堂上,有风吹过竹林的呜呜声,有山麓间望去的满眼绿,有竹坞深处的山村人家,有竹林丰收的喜悦之感。于是,学生马上被茂密的竹林、竹乡的富饶美丽吸引,满怀热情地被笔者渐渐带入课文学习中。
“植入式”教学法二:想象的植入
在笔者心里,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如同万花筒一样,充满了多姿多彩,包罗了世间万象。而语文的学习和想象分不开关系。语文需要想象的能力,想象能让语文变得更富有内涵。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会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对课文内容、对笔者所讲知识,尽情发散。
在教材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春》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就植入了这样的想象环节:通读课文,试着走进作者所描绘的春天里,感受其中的场景,感受微风、细雨、嫩枝,然后把你最有体会的一个场景画出来。(可以在画中加入自己的想象)最后,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很让笔者吃惊,虽然他们描绘的春天大部分是朱自清笔下所写,但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也是在描绘自己的春天。
“植入式”教学法三:讨论的植入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意识为主。而笔者认为,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是尤为重要的。因此,笔者会时常在语文课堂上设置讨论环节,让学生分小组自主讨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又能让学生通过分解知识、整合知识的讨论过程,迅速、有效地接纳、理解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空城计》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将前后桌分成小组,四个人进行讨论,并设置问题:“为什么诸葛亮有勇气使用空城计?”“为什么空城计对司马懿有效果?”“如果把空城计用在别人身上,比如,用在曹操身上,用在刘备、关羽身上,还能发挥同样的作用吗?”笔者给学生十五分钟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发散智慧,畅所欲言。当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笔者也没有闲着,而是在各个讨论小组中“巡视”,不停地融入各个小组一起讨论。这样,既能让笔者了解学生的讨论进度,防止出现聊闲的情况,浪费课堂时间,又能发现讨论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引起重视并详细解答。
“植入式”教学法四:音乐的植入
多媒体教学中本来有音效、图画的配合,但笔者仍把音乐的植入单独提了出来。因为笔者认为,与其他方式不同,音乐在教学中是极富内涵的一种语言,它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宣泄、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以心灵的享受。因此,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笔者有时会选取音乐植入的方式,通过让学生聆听歌曲来引出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自我共鸣,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
教学第二单元第五课《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笔者就选取了著名歌唱家阎维文的《母亲》,虽然歌曲有点老,但歌词很切合学生的实际:“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饺,有人给你包……”阎维文演唱得深情动人,歌中的片片话语也勾起了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联想,很多学生都感动了。然后,笔者适时引出课文,开始讲解朱德和母亲的故事。有了歌曲的铺垫,学生很快进入状态。
“植入式”教学法五:问题的植入
课堂教学不能只让学生停留在“听课”上,还要引导他们思考。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会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听课。
例如,在开学第一课《忆读书》中,笔者刚上课就对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一直在读书,上课读书,下课也读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方法。但你知道别人是怎么读书的吗?你知道名人又是如何读书,有所成就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冰心是如何读书的。”笔者认为,学生处于好奇心重的年龄阶段,一定会对别人的方法、故事感兴趣,因此,利用问题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让他们自发地进入课文中探索。
参考文献:
胡跃.丰富课堂,放开视野:论初中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方法[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12).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