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世政 博士生(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1)
上海自贸区对我国流通业的溢出效应及流通业发展战略构建
■ 乔世政 博士生(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100871)
新时期发展流通产业,应将重点放在完善流通产业链和价值链,引导流通业向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政策与发展机制等的红利,对流通业发展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因此,我国流通业应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承接上海自贸区的溢出效应,促进流通业不断改革提升。
上海自贸区 流通业 溢出效应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实现创新驱动,打造中国特色经济的“升级版”。上海自贸区作为我国先行先试的国际贸易试验区,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多红利和溢出效应。在上海自贸区建设和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应积极与之相适应,在找准流通业定位基础上,不断吸收自贸区带来的红利和溢出效应,积极拓展流通业发展空间,争取实现流通业跨越式发展。
1.流通规模日趋壮大。流通业整体规模的快速壮大,是我国流通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亮点。从流通业规模来看,2013年我国流通业增加值达到9.44万亿元,相比“十一五”末期增长了228%;同期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3.8万亿元,相比“十一五”末期增长了248%(见图1)。从流通业就业规模来看,2013年我国流通业从业人员达到11352万人,相比“十一五”末期增长了105%。就流通业细分行业来看,2012年我国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企业数量分别达到13.9万家和4.1万家,相比“十一五”末期增长了191%和111%,这两个行业2012年的营业额达到50万亿元;2013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增加值达到2.72万亿元,当年货运量达到410亿吨,相比“十一五”末期增长了120%。
2.流通业态不断丰富。随着我国流通业不断实行战略结构调整,传统的流通格局不断被打破,流通业态不断丰富,向流通多元化发展。这一点在我国零售行业表现得最为显著,不断从单一型的百货业态扩展为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商场、专业店、折扣店、便利店、厂商直销基地等多种零售业态并存的多元化业态(见图2)。2012年,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的门店总数达到19.3万家,从业人员近260万人。从连锁零售企业业态分布来看,专业店、超市门店、专卖店的数量分别为8.9万家、3.1万家和2.9万家,远高于其他业态数量。由此可见,当前国内流通业单调业态的格局已基本扭转,多种业态并存、门店错位经营的多样化格局已经形成。
3.流通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健全。通过不断努力,我国流通业的基础设施条件日益改善,尤其表现在交通设施方面。到2013年底,我国铁路运营线路里程总数已达10.31万公里,公路里程达435.62万公里,促进物流规模不断提升。同时,流通信息化设施不断完善,进一步助推流通业转型升级。截止2012年底,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1.75亿户,其中农村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4076万户,相比“十一五”末几乎翻了一番。
我国流通业整体上也面临较多的问题,成为制约流通业发展提升的重要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流通企业“低小散”现象普遍存在,直接削弱竞争实力;二是科技支撑相对薄弱,人才队伍整体不强,科创研发较为滞后;三是流通业体制机制不够健全,政策制定与实施存在分歧,流通市场分割严重。以上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流通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瓶颈。面对这些问题,我国流通业必须找准自身定位,明确未来发展导向和目标,积极实施一系列有利于转型提升的任务,促进流通业跨越式发展。
上海自贸区发展的主旨在于改革,尤其是提升经济的软实力,在产业发展方面能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而我国流通业已成为先导产业,流通产业贯穿于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正是由于流通业的这一特性,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与发展,必然能为该产业带来重要影响。通过借鉴和归纳,笔者认为上海自贸区对我国流通业存在以下溢出效应:
上海自贸区秉承了现代化、先进化的理念,极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领航,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我国的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和改革提升,能不断扩大我国服务的开放程度,同时激发新型的服务业态不断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流通贸易的不断升级。随着上海自贸区的不断建设,不断为流通业带来制度、管理、人才等溢出效应。以金融创新政策为首的政策将不断落实,金融服务于产业投资、市场贸易的能力逐步增强,在这过程中也对我国流通业带来较多的政策福利效应,有助于流通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上海自贸区为国内流通业带来更多的管理模式和人才资源,有助于流通业不断改革自身管理模式,不断引进高端人才,促进流通业向好向优发展。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能促进上海成为亚太地区贸易的核心枢纽。上海自贸区通过免税、自由港等优惠政策,促进外商制造企业不断落地国内,一方面能带动附近制造企业借鉴技术和管理理念,促进自身发展,另一方面能带动依附于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发展。对于流通产业而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必然能吸引仓储物流、销售等类型企业集聚,从而促进流通产业整体集聚发展。上海自贸区也能通过推进贸易方式转变,不断提升贸易服务能级,包括创新贸易物流、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完善离岸贸易功能等,这些贸易服务为流通企业带来较大的红利,有利于流通企业不断集聚和协同发展,进而增强集群效应。
上海自贸区顺应我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内在要求,大力实施服务业开放战略,不断扭转国内服务业“短板”的局面。目前,上海自贸区已实施了放松外汇管制、保税仓单的质押融资、融资租赁等有关金融、物流方面的积极政策,下一步还将推进国际物流中转功能不断完善,加速在岸贸易和离岸贸易相互协调、内资外资积极统筹。这些积极的服务开放政策无疑为我国流通业带来较强的溢出效应。其一,通过放松外汇管制、保税仓单的质押融资等积极的金融开放政策,能增强外资注入国内流通产业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国内流通产业的整体实力。其二,通过强化国际物流中转等功能,能极大地提升国际物流承载力,不仅能够提升国内物流业综合实力,还能通过物流中介作用,带动国内商贸服务业发展。其三,通过在岸贸易和离岸贸易的不断融合,能大幅降低贸易成本,提升贸易效率,对于国内商贸流通业务而言无疑带来更多红利,能进一步兴起国内流通产业发展热潮。
在上海自贸区内,当前已设立了大规模、综合化的联合产权交易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中外运敦豪航空国际快件中转业务试点等先行先试的服务平台,为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基础支撑,有助于更多的流通类企业借助这些平台不断改革经营模式,强化提升流通服务水平。凭借这些服务平台,有利于扩散国外先进地区的商业资本和流通技术,引进先进流通管理模式,为完善国内流通网络体系提供更强的驱动力。
我国流通业在上海自贸区建立的背景下,牢牢把握自贸区带来的溢出效应,加快构建完善的流通产业链和价值链,指引流通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同时,积极与上海自贸区的创新驱动战略相衔接,优化流通业的空间布局,加速流通产业的经营业态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全面提升我国流通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主动对接上海自贸区,促进流通产业集聚集群化,提升流通业的产业凝聚力。虽然我国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流通业整体的集群规模并不大,“低小散”的现象在我国各地区仍普遍存在。由经济学原理可知,一个产业的市场集中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产业的市场结构,若市场集中程度越高,那么大企业引导市场的能力就越强,产业经济效益也越高。根据我国流通业的发展的现状,要提高流通业集中程度,首先有必要流通企业通过兼并、连锁经营等方式扩大流通企业规模,其次通过加强技术融合与信息共享,提升流通业发展层次,再次通过变革流通业管理模式,提高流通管理规范。
第二,把握上海自贸区与流通业的发展方向,构建贴合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流通产业体制。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包含了较多且复杂的要素流,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等。而这些要素流贯穿于流通业产业链的整个过程中。上海自贸区建立以后,这些要素流将进一步充实国内市场,既为我国流通业发展带来机遇,也对流通业转型升级带来挑战。因此,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应牢牢把握上海自贸区的发展方向,同时坚持流通业自身转型提升的导向,不断优化流通业的行业业态结构、规模结构和空间网络结构,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流与自贸区背景下新的资金流、消费流相互协同。
第三,利用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良好机遇,构筑流通产业协同发展的“大智慧体系”。一个产业要得到发展,制度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海自贸区是在新形势下创建的,存在较多较全面的制度创新。因此,我国流通业应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良好机遇,巩固和创新流通业体系,争取构筑流通产业协同发展的“大智慧体系”。一是强化重点流通企业的制度建设,积极培育壮大流通集团,提高国际竞争实力。二是强化区域联通,搭建区域间和城乡间现代流通服务平台,完善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流通业体系。三是加快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新型物流信息平台,提升流通活动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四是着力推进低碳流通,加强负面清单管理,完善低碳流通的体制机制,建立绿色流通驱动经济发展的智慧模式。
第四,创新提升流通业的服务功能,打造与上海自贸区创新驱动相适应的现代化流通产业链。在上海自贸区建立和发展的背景下,扩大消费市场规模和提升消费市场层级,成为当前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重点任务。为此,在我国应逐步建立起面向大规模、高层次消费群体的高效、有序、稳健的现代流通体系。而要建立现代化流通体系,必须创新提升流通业的服务功能。在当前信息化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升流通业信息化水平成为完善流通服务功能的重要内容。因此,需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型流通方式,充分注入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功能,加快国内商贸流通市场转型提升,促进流通市场由销售终端不断向整个流通环节拓展,打造全面化、创新型流通产业链。
1.徐乔梅,梁芷铭.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路径选择[J].商业时代,2013(13)
2.袁志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战略研究[M].格致出版社,2013
3.FARE R, GROSSKOPF S, NORRISM,etal 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4,84(1)
4.陈丽芬.中国(上海)自贸区运行分析及复制推广路径[J].商业时代,2014(30)
5.Guerrieri P., Meliciani V. Technology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er Services [J].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5.16(4)
6.王瑞荣,李平.上海自贸区提升绍兴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要素密集型逆转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4(5)
F7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