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泉
摘 要:《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化学学习兴趣。苏教版《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教学,应该是生活化的课堂,在《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接触新信息,新科技,掌握好教学的深广度,为学生构建新知识结构,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质疑;教学方式;自主探究
《化学与生活》模块,是高二文科生学业水平测试的选修课程,因此,许多学生对于这一课程不够重视,一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尽量缩短授课时间,课程讲解主要是为了应付学分考试。不少教师在《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中照本宣科,没有新意,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模块的教学缺乏化学学科的味道,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怎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化学课的学习态度和认识,实现《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目标,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学与生活》模块感觉是很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一些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这一课程,导致这一课程一直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教师对《化学与生活》有关知识和问题缺乏了解,对生活中化学问题关注不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很难深入浅出的启发式讲解。二是《化学与生活》部分内容涉及的面过宽,描述性的常识过多,教学方式也显得单调、乏味,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整体认识等因素,导致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缺乏学习兴趣。三是很多教师表示《化学与生活》太科普,没有化学味,素材太多,不知道怎么组织,教起来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感觉讲得东西很空,没有生活特色。不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之所以产生这一认识,主要因为其他模块的教学可以清楚的把握中知识线索,而《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素材线和活动线太杂乱,知识线往往变成了暗线,不好把握。据调查显示,一些学生觉得《化学与生活》教科书的内容“化学味”不足,教学内容只是简单归纳生活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因此对《化学与生活》不喜欢,不感兴趣。
二、《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鼓励学生质疑、求真、创新
科学素养的重要内涵是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化学与生活》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准确掌握科学基础理论、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索社会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发掘生活本质,研究生活中所涉及的一些科学现象。《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具体内容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概括、综合、小制作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在探索中获取知识,获得自信,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同时,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树立科学的生活态度,形成科学信念与科学习惯。进而乐于探究,喜欢尝试生活化的实验,用化学知识更新生活观念,产生发现身边事物奥秘的欲望,在探究学习中能注重事实,愿意参与和化学有关的生活实验,产生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在平时的交流与讨论中,教师应该告诉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化学与生活的问题上,学生应严谨分析,主动仔细观察,不要满足于已有的结论,要设计自己创新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求真、创新,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可以主动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在生活中发现日常所见一些化学现象化学,通过学习,使自己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2.选择适当教学方式,搭建自主探究平台
《化学与生活》模块主要着眼于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改变错误生活习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站在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教学中以化学知识为依据,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从化学角度分析生活知识,丰富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用化学指导未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有效把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创新整合教材资源,课程设计凸显工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掘生活素材,发挥好教材中知识类栏目和生活类栏目的功能,同时补充和丰富教学资源。另外,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搭建自主探究平台,以实验为主,积极开展探究式学习,让学生有充分的展示自我的机会,形成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对生活的影响。
《化学与生活》模块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展开,所以,《化学与生活》的教学要充分围绕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正确认识化学的价值,提高化学素养,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改变错误生活习惯的能力。
参考文献:
蔡贞.《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教材设计编写理念的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