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灵
摘 要:无论在新课教学中,还是在复习课教学中,“习题教学”都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优化高中化学“习题教学”,提高“习题教学”的实效性,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让学生“说题”的做法。
关键词:学生说题;高中化学;习题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往往少不了“习题教学”这个环节,而迫于目前的应试压力,尤其在高三化学总复习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习题教学”更加频繁。据观察,在“习题教学”环节中,许多教师仍在扮演“教学保姆”角色,为了让学生得到答案,教师仍比较喜欢滔滔不决地讲解这题如何如何解,并在黑板上挥汗淋漓地认真板演解题步骤。
其实,“习题教学”环节中,不仅要告诉学生“是什么”,而且更要多问学生“为什么”;不仅要告诉学生“怎么做”,而且更要多问学生“怎么想”。新课程改革呼唤“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思维活动才是最主要的,为走出“习题教学”低效的困境,笔者大胆尝试让学生“说题”,并得到不小收获。
二、“说题”的实践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巴克曾经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如果一位高中化学教师在“习题教学”时,总是把解题过程和方法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听起来感觉良好,貌似天衣无缝,教学经验十足,但长此以往,教师缺乏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关注,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行动”,会严重遏制学生的思考,也就不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对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互动不利,“习题教学”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在“习题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参与“说题”,那就能“以题引路”让课堂动起来,即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化学习题的认识和理解;说出题目的条件、结论和涉及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学概念、物质性质、反应原理、相关实验等);说出跟之前学过的哪一类问题相似和区别之处;说出涉及的化学观念(如,物质分类观、物质转化观、元素守恒观等);说出自己解题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想”;说出自己解题后的体会和收获等等。
下面举例阐述“习题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说题”的活动过程。
例:将下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接下来是学生“说题”的情景再现:
学生甲:从图中很容易看出,甲乙组成的是含盐桥的原电池,Zn比较活泼是负极,Cu比较不活泼是正极,因此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认为B选项是正确的。持这种观点的同学还不少,其实B选项貌似正确,部分学生忽视了a,b之间不是导线而是电解质溶液,由此被迷惑了,a→b这一环节是在溶液中导电,是离子导电,电子并没沿此路径流动。
学生乙:因为Zn片作负极,表面带正电荷,所以SO42-流向甲池,该部分学生说对一些但不全面,忽视了盐桥的作用。氢离子放电,溶液中氢氧根暂时剩余,显碱性变红色。
学生丙:因为Cu片表面带负电荷,所以b点是阴极,氢离子放电,溶液中氢氧根暂时剩余,显碱性变红色。该部分学生未真正弄清电解池的阴阳极,导致错误判断。
总结起来,学生“说题”大致分三个阶段:一是无序“说题”或自由“说题”;二是有序“说题”;三是整合“说题”。
一开始让学生自由“说题”,当然也允许先以写的形式,此时许多学生往往感觉无从说起,或者你一言我一语说不到点上,或者三言两语又不知所云,或者只是读了一遍题目而已,或者在观望等待等等,此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说题”上路。
第二是有序“说题”阶段,首先要剖析全题,说清关键要素,理清题中的内在联系(原电池和电解池),说出题干和选项的关系,特别是要找到题眼;然后可让一个一个学生分别说,或者先有几个同学说,后面说的同学进行补充完善,或者说出不同观点,进行争辩。图中关键要分清哪个是原电池和哪个是电解池,确定原电池甲乙的正負极,才能判断出a、b哪个是阴阳极,然后才能顺藤摸瓜。
第三是整合“说题”阶段,根据一些同学的“说题”情况,把有序“说题”有效整合,理出解题思路,即图中分两种装置,上半部分是电解池,下半部分是原电池,甲池中Zn片是负极,乙池中Cu片是正极,因此a、b分别是阴阳极,此时的整合,还需深入每个考查的要点上,才能正确解题。纵观本题,该题是考查学生的电化学知识,装置图设计有些复杂,B选项干扰作用明显,设问巧妙。
由此看到,“习题教学”时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一定要分析答案是“怎么来的”,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解题的思路,而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路是“怎样形成的”,要把提升学生能力作为“习题教学”的核心,让学生“说题”无疑是一种不错的尝试。因为若干年后,学生当年所学的知识可能大部分会忘记,留下来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而这要比那些空洞的知识有用得多。
三、“说题”的体会
1.让学生“说题”,学生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习题教学”中解题思路的形成,归根到底还要通过学生本人的思维活动,而非外界强加给予。学生要说,势必要先思考分析,这样也就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比起传统“习题教学”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这种“填鸭式”教学效果会好得多。
2.让学生“说题”方式应灵活多样
“习题教学”重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说题”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课内说题”,也可以是“课外说题”;可以是“个人说题”,也可以是“小组说题”;可以是“即兴说题”,也可以是“有充分准备的说题”。关键是通过引导学生“说题”,促进学生学习化学时的“思维活动”,营造学习化学的良好氛围。
3.让学生“说题”坚持不懈,由浅入深,激发乐趣
“习题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老师拼命地讲解解题技巧”,而应该大力推动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学生“说题”的初始阶段,允许其“结巴”,不流畅。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小题”让学生“说题”,慢慢上路了,大一点“小综合题”,最后到“大题”(综合题),如化学工艺流程图题、有机推断题等。课后,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聆听、切磋“说题”技法,坚持练习,由浅入深,体会“说题”、解题的乐趣。
总之,在“习题教学”中,教师适当地引导和点拨是“必须的”,更多的是应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教师大可不必担心哪一点没讲到而搞“一言堂”,转变教育观念,优化“习题教学”形式,尝试让学生“说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习题教学”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克龙.高中化学课堂开展说题教学的实践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06):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