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华/江苏省泰州中学原校长
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社会处处离不开教育,教育处处离不开责任。
“负责任”是一个好公民的人生底色、精神气质与道德品格。因而,“负责任”一词常常与赞美个人、单位、部门、行业、国家广泛地联系在一起。例如,人们常说“负责任”的国家、“负责任”的政府、“负责任”的公民;“负责任”的学校、“负责任”的教师、“负责任”的学生、“负责任”的家长,等等。
教育是民生,也是国计;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培养什么样的人,反映着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负责任的教育”理念,听起来平淡、普通,但正是关系我国教育大计,涉及到究竟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与民族素质、国家未来、展示负责任的国家形象的大问题,其内涵深刻、意义重大而任重道远。
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先生曾经说过:“所有成功者的标志都是他们对自己所说的和所做的一切负全部责任。”的确,翻阅历史,那些事业有成的人士,无不具备着勇于、敢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顾明远(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到,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很重要,过去在素质教育中没有提到过,现在把它着重提出来,切合当前的实际。现在的很多孩子,在父母和祖辈众人的呵护下,养成了自我中心的思想,对家庭不负责任、对社会不负责任、对国家不负责任,我行我素,受不起挫折、经不起批评。长大以后怎么能肩负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加强责任感的教育确是当务之急。
要对学生进行负责任教育,学校、老师就应该对教育负起责任来。教师要充分认识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充分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重要性,热爱每个学生,相信他们人人都能成才;要改变以升学率为目标的陈旧教育观和灌输式、训练式的培养方法,还教育的本真。另外,政府、教育部门要义不容辞地为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生态环境而担当使命。
一个人要想事业有成,就应当具有勇于、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美国学者詹姆斯认为,普通人只发挥了蕴藏潜力的十分之一,与应当取得的成就相比,只不过发挥了一小部分的能量,只利用了身心资源的很小一部分。
教育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社会处处离不开教育,教育处处离不开责任。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社会,从而找到自己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
2012年5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中强调:“当代青年是无比幸运的一代,又是责任重大的一代。”他要求青少年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着力提高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孔子故里发表讲话时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近年来,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切都在诉说一个时代的主题:注重人的精神价值,让我们的社会更道德、更文明、更高尚。
这个时代主题对教育工作者发出了强烈的召唤: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都要对家长、对学生、对社会负责!无论是政府、教育部门、学校,都应当从更有利于我国人才培养的高度,肩负起对教育的神圣责任,携手办好“负责任的教育”!这是社会法则,也是道德法则、心灵法则。当我们坚守教育责任时,我们也就是在坚守人生最根本的义务。坚守教育责任,就是守住生命最高的价值,守住人性的伟大和光辉。
“负责任的教育”的理念,不只是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责任感、使命感教育,而是要有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大情怀,“跳出学校看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更关注人性的提升、人格的健全、人的终身发展,更关注社会、时代、民族乃至世界的未来。因而这一理念是关系着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与发展战略大计,涉及到民族素质、国家未来的大问题。其着眼点是办什么样的教育、培育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其基本内涵是办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对未来负责任的教育;其根本宗旨是造就人的责任情怀、担当精神与履行责任的本领;其价值追求是办科学、理性、人本、和谐的高品位教育;其终极目标是对时代发展、民族复兴、人类文明、社会和谐负责任。
袁振国(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
办学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办学的价值取向与独立品格的直接体现。有思想的校长才会办学有品位。作为校长,如何提出有思想高度、有深刻内涵、有独特风格的办学理念?这与校长自身的胸怀境界、人格魅力、教育观念、办学主张、文化素养等息息相关。
蒋建华校长认为,教育基于责任,办“负责任的教育”,就是要办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对未来负责任的教育,其根本宗旨是造就人的责任情怀、担当精神,以及履行责任的本领,其目标就是要让“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当负责任的人”成为每个人的立身之本。
基于此,蒋建华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注重内化“负责任的教育”理念,着力推进以“责任教育”为显著标志的特色高中建设,初步构建了践行“责任教育”的操作体系,并借助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多种场合,倾力呼吁全社会共同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生态环境,形成良好的育人导向、科学的评价机制与健康的舆论氛围,携手办好“负责任的教育”。这正是充分体现了一名中学校长对我国教育事业高度关注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事业的满腔热情、执著追求。
在政府与教育部门层面上,就是要站在民族担当的高度,增强民族责任感和战略意识,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尊重教育规律,切实担负起改善教育民生的责任,加大教育治理力度,下决心、花气力校正教育的“航向”,大力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生态环境,负责任地制定教育法规、政策、文件,负责任地提供指导、服务与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品位的提升。
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层面上,就是真正以人的发展为本,对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行为和自身专业发展负责,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负责。对于教师,就是要不断强化对教育事业负责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负责任,对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学习、健康成长与终身发展负责任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掌握履行责任的知识与技能,进而创造人生的美好未来。对于学生,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牢固树立完善自我、服务他人、回馈社会、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责任意识,使自己具有天下胸襟、家国情怀与履职本领。对于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层面来讲,就是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关心教育、支持教育、审视教育、评价教育。
“负责任的教育”着眼于立人之本,可谓大道至简,质朴无华。其内涵深刻,超越时空、跨越国界,适合各类人群,适合政府部门、教育机构、学校、家庭和社会,因而具有哲理性、基础性、普适性等特征。政府与教育相关部门、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当是实施“负责任的教育”的主体,政府官员、教育部门负责人、校长、教师、家长等都有义务履行好各自的教育责任,协力同心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生态环境,携手办好“负责任的教育”。
笔者以为,“负责任的教育”应当是科学、理性、和谐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前提是办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教育”,而不是违背规律一味迎合老百姓的教育。没有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教育”,就不会有真正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所以说,办“负责任的教育”应当成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想追求!
“负责任的教育”是引领人生、成就人生的基石,是健全人格、完善自我、实现梦想的翅膀。尤其在功利化的社会氛围中,教育往往封闭了通向灵魂的大门,对究竟应当办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办教育、怎样评价办学的业绩等,往往出现误导与异化,有失客观公正,越来越远离生命的原点,偏离正确的办学方向,演变成为缺失责任的教育。
有这样一句哲语: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其实,当“雪崩”发生,每一朵觉得“责任不在我”的雪花,都应当愧对“雪崩”。同样,在当今我国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过程中,针对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与乱象,每一位政府官员、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都应当犹如有着羞愧感的“雪花”而引起深刻反思,刚性承担起教育责任,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能,共同校正教育的“航向”,纠正不负责任的教育行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办好“负责任的教育”,培养高尚的精神魅力和道德力量呢?
杨九俊(江苏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
宋代理学先驱、思想家和教育家胡瑗先生当年针对时弊,倡导培养通经致用的人才,提出“明体达用”的主张,至今文脉承传,由此演变而来的“明理达用”成为泰州中学的校训,这就使得“责任教育”天然地具有了科学精神。
蒋建华校长提出责任教育固然是有感而为,但他们不仅仅“跟着感觉走”,而是基于深入的专题调研,学校对中学生责任教育现状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了当今中学生责任品质的现状、存在问题、影响因素等,了解了我国责任教育状况,使“责任教育”有了科学实施的基础。
他和他的团队,对“责任教育”的谱系进行了认真的学术梳理,对关键概念有了准确的解释,对基本问题有了科学的认识。比如责任与自由,看似矛盾,但在蒋校长的解读中,它们本身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恰如他经常引用《不列颠百科全书》所言:“公民身份意味着伴随着有责任的自由身份。”自由如果没有责任,那人就是所谓自由的奴隶,就被所谓的自由绑架了,其实他也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在泰州中学听“责任教育”的一些讲述,有时会让我联想到泰戈尔的诗句:“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让你拥有光辉灿烂的自由!”
我国的教育事业很早就重视责任教育,在现有的德育内容中,“责任品质”也是一项重要的德育内容和目标。有学者曾经梳理了20世纪自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到1997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中小学责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研究发现:从百年德育课程发展沿革的历程可以看出,中国德育课程在20世纪近百年的时间内,虽历经多次变革,但培养青少年的责任品质作为教育目标之一是一脉相承的。还有一些关注公民责任教育问题的研究认为,公民在社会中生活,不仅关涉权利,更关涉责任。现有的各种德育文件或纲要中的责任都是一种结构责任或者外在型责任。新课标与《教育规划纲要》都强调培养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没有个体的基础,也没有后果的说明,因此都是“无根的责任”。这样,提出新的道德教育内容必须回答如何对待道德责任与现有德育政策与实践中的传统责任观的关系问题。
在当代学校道德教育面临“错位的规则”与“孤独的个体”问题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内容的重点应该放在“道德责任”上。我国现行德育纲要与相关文件都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是缺乏个体道德资源支撑。就具体内容而言,不争的事实是,出台有关德育文件与纲要在中小学是没有明显效用的。在中小学道德教育实践中,或者没有道德教育,只是任凭学生在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中“自生自灭”、“自学成才”;或者各个学校按照自己的理解以及地域的习俗伦理、时代的价值观来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诚如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所指出的,“中国的教是没有问题的,育是有问题的。”因此,我认为根据道德责任的“实”与“虚”这两个维度,应该在承认现有德育文件与德育纲要的内容要求的基础上,一方面以道德责任来解读已有内容,另一方面,以负责任的态度来进行教育实践。
我们提出并践行“负责任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是对学校自身办学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与庄严承诺;另一方面是尽一份社会责任,站在国家与民族未来的高度,以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大情怀,“跳出学校看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为呼吁全社会携手共同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生态环境而不断地“鼓”与“呼”,呼吁全社会携手办好“负责任的教育”,让办好“负责任的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让营造“负责任的教育”生态环境成为政府、教育部门、学校、社会的自觉追求,携手办负责任的教育、负责任地办教育,从而构建教育治理新常态,进一步提升教育的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