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华,范 蔚
(南京邮电大学,南京210023)
信息时代,网络学习既创新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为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使得师生之间交流、沟通的互动关系更加丰富、多元。更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MOOCs(中文译成“慕课”),已在悄然酝酿一场新的教育革命,其对我国教育包括远程开放教育必将产生深刻影响。在慕课革命性的网络学习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地位、形象和心理状态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师生关系需要我们重新解读并予以建构。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教育平台(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该术语是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 与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 联合提出的。[1]从2008年第一个慕课的2 300 个注册用户,到目前主要几大慕课平台的数百万学习者,短短几年间,慕课就经历了从悄然无声到井喷的变化。慕课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的秋天,曾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纽约时报》称2012年为“慕课元年”。
慕课在我国正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2013年5月21日,edX 宣布新增15 所高校的在线课程项目,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6 所亚洲名校;[3]同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也与Coursera 签约;10月,在近百家中国内地高校参与的“中国式MOOCs 长三角论坛”上,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正式运行,97 所内地高校将共享课程,而上海高校课程中心在当年秋季开学时也开出了比首期多出一倍的14 门课程,供30 所上海高校4 000 多名学生选修。我国慕课起步稍晚,但发展势头强劲,以Coursera 网站为例,虽然与美国相比中国学生数量还很低,但注册选课增长速度很快。这一切表明,大数据时代裹挟着慕课汹涌而来,对我国的传统高等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慕课是“选择性学习”。MOOCs 是以网络化学习和远程开放教育为基础的,其大规模在线网络课程来自于全球著名高校和权威教师,由一流的教学团队打造,涵盖了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等众多领域。学习者选择慕课中自己感兴趣、教学效果突出,以及专业素质结构中所必需的课程的机会将更多。
其次,慕课是“递进式学习”。递进式学习是一种阶段性的学习,慕课视频课程一般都是不超过20分钟的“微课程”,在这20 分钟的学习内容中学习者会遇到许多必须回答的小问题,只有当学习者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并回答问题后,才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同时,慕课的每一门课都有频繁的小测验,有时还有期中和期末考试,学习者通过问题、测验和考试,可以随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这种“递进式”的学习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如同游戏闯关一般环环相扣,尤其是对于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年龄较大的学习者来说,兴趣更容易被调动起来。
再次,慕课是“便捷式学习”。慕课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习者完全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和难度自我调控学习进度。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成人教育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拥有着越来越广大的学习者群。这些学习者大都没有大块的空闲时间用来学习,这种“碎片化”的学习可以让学习者真正体会到学习的高度自由性和便捷性,这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具有相应的权威性。随着慕课时代的到来,高度信息化的网络教学环境,将逐步改变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原有的角色地位,不论是在高等教育还是成人教育环境下,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趋向模糊或消退,权威性受到挑战,新型的平等、开放、民主的师生关系将得到进一步倡导,教师作用和学习者主体将更充分自由的展现,师生关系可能受到影响。
以Coursera 为例,截止2014年2月4日,全球108 所知名大学加入了Coursera 阵营,开设了608 门课程,共有640 万名学生。[4]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已经加入Coursera。[5]Coursera 提供的课程覆盖计算机科学、医学、工程学和教育等领域。相比学校规定好的课堂教学,学习者的选择空间更大,接受名师名校的教育机会更多,而师生之间通过课堂教学面对面或者课后沟通交流的机会有可能减少,尤其是原本交往频率就不高的成人教育更是如此。同时,在慕课“递进式”“问题式”的学习中,学习者学习的自主能力将得到提升,但其通过授课机会主动联系教师求解问题、沟通交流的需求会相应减少,师生之间的交往有可能进一步淡漠、疏离。
受慕课教育的启发和挑战,传统面对面教学方式将面临改革创新的大好机遇。教师将不得不努力变挑战为机遇,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通过增加研讨式、互动式、问题式、共享式等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把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和进度的控制权更多的交给学习者,彻底改变传统面对面教学中的保守形式,在主动、开放和交互式的学习中,真正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学习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授课效果,尽可能消除由于慕课与课堂教学竞争之间带来的负面影响,形成远程开放教育中慕课与课堂教学互补互动的良好局面。
在慕课环境下,传统课堂的学习者将会减少,师生课堂交流和课后沟通的机会也会相应减少,对此,教师应进一步强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意识,主动研究慕课的优势和不足,将慕课的一些先进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引进到自己课堂上来,提高学习者对教学的兴趣,继续发挥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互动的这一重要环节。同时,针对学习者在线慕课学习而线下反馈不够的特点,主动对接学习者学习的需求,及时安排、设计相应的答疑环节,讨论环节,保证师生交流沟通的必要频率和其他丰富的交流辅导形式,掌握师生关系互动的主动权。
慕课环境下,必要的课堂教学环节仍是促进师生关系互动和谐发展的着力点,为此,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环节。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高科技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的便利,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优质课堂,树立品牌课程,吸引参与慕课课程的学习者也能够继续重视传统课堂。另一方面,主动对接慕课学习,尝试“慕课学习+课堂教学”互助教学模式,探索个性化教学、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模式。“翻转课堂”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学习者在课堂外远程开放教育中运用“慕课”平台上的课程进行自主学习,以微视频、小步骤测试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而在师生面对面的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一些典型问题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展开讨论,[6]由此在提高学习者探究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
慕课环境下,倡导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也需同时鼓励学习者在师生关系中的积极性。一方面,要大力引导学习者继续同教师之间保持必要的交流联系,继续利用课堂内外各种渠道与教师保持沟通,主动争取教师对自己的学习指导。另一方面,学习者应充分利用电话、电子邮件、微信、微博等多种信息网络平台和即时交流媒介,经常争取教师对自己的学业发展、职业规划和心理健康等相关内容进行指导,保持师生关系交流不间断。
促进师生关系,学校应担当起引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首先,面对慕课环境,各类高校与成人教育相关机构均应继续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职业培训。通过教育和培训活动,增强教师关心学习者,主动与学习者交流沟通的职业意识和沟通能力,提升教师在学习者中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其次,要注重对教师的职业能力特别是教学能力的培训和提高,这既包括对教师使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培训,也包括借鉴慕课优点,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包括有利于提升授课效果的教学组织能力、传授能力、解惑能力的培训,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人格魅力吸引学习者,深化师生关系发展。再次,各类高校和成人教育组织机构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积极选派有条件的教师赴国外学习进修,将国外开发慕课、推广慕课的先进经验带回国内,在推动国内慕课发展的同时,以良好的授课效果促进师生关系互动。
学校要从顶层设计上抓好制度创新,重点是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以相关积极措施引导教师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促进师生关系互动,保障教学效果。一是制定鼓励教师重视教学过程,评价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制度,这包括鼓励教师推进课程改革、将先进的慕课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尝试“慕课+课堂”互动互补的教学模式;包括创造激励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建设优质慕课,将慕课课程放到远程开放教育中国际国内平台供学习者选学,推动教师开发慕课与自身课堂联动;包括改进学生评教标准、评教方法和手段等,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习者参与,夯实师生互动关系。二是制定鼓励教师全面关心学习者的政策,包括慕课环境下激励教师和学习者线上线下即时交流互动的措施,形成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1]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116—121.
[2][3]曹继军,颜维绮.“慕课”来了中国怎么办[N].光明日报,2013-07-16.
[4]Coursera.在网上免费学习全世界最好的课程[EB/OL].https://www.coursera.org/,2014-02-05.
[5]Coursera.合作伙伴[EB/OL].https://www.coursera.org/partners,2014-02-05.
[6]任友群.“慕课”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4,(7):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