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焬
[摘 要]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空间中人工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交接地带,生态化环境治理与亲民性设计所带来的生气是城市景观最富活力的元素之一。本文以邯郸市支漳河沿岸现状为例,指出本地区滨水区开发存在的优缺点并加以分析研究。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开发;支漳河;现状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3-0024-02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我国华北地区受自然水系、气候或人为活动的影响,大多城市江河湖泊匮乏。而邯郸虽为资源性缺水城市,但滏阳河穿城而过,其支漳河分洪道流经城市南部和东部。笔者在调研支漳河流域沿线滨水区现状后,简要阐述开发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1 城市滨水区背景研究
1.1 城市滨水区定位
1.1.1 城市闲适的“起居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城市周边环境要求也在提高。城市滨水区作为市民亲水休憩空间,吸引着文化娱乐建筑或设施的落住,俨然成为城市闲适的起居室。
1.1.2 城市优美的“后花园”
城市“绿肺”的规划设计中可充分利用现有江河湖泊,沿线设置滨水绿化带,并赋予游览观光性质。相对于市内人造公园,天然的可经改造的滨水区更易获得情感认同。
1.1.3 城市文化的“博物院”
人类文明一般起源于沿河的聚落,城市的发展新兴也多得益于江河湖泊带来的生活便利、交通发达和经济往来繁荣。这些城市发展的历史虽已消逝,但文明的印迹却遗留在城市滨水区一带,使其成为生动的文化博物院。
1.2城市滨水区设计要点
1.2.1多变的连续性亲水空间可避免滨水区的单调乏味。在设计中要丰富沿线的景观元素,除了常规的步行木栈道外,还可加入林荫道和广场等。丰富的空间变化可以吸引市民的光顾,发挥滨水区的共享性。
1.2.2 统一城市设计风格,避免出现各自为政的设计结果。规划师在设计时要结合城市历史,考察走访周边建筑环境,力求规划成果融入城市,而不是突兀的呈现出疏离感。
1.2.3 合理开辟视线通廊,将景色引入城市内部。城市滨水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水景和绿色景观,这种稀缺资源对于城市中心很难得,打开景观绿廊使自然之景渗透入城市内部,引导市民步入滨水空间。
1.3城市滨水区发展趋势
(1)滨水区用地走向复合化;(2)注重滨水区设计与城市文化特色的结合;(3)重点开发滨水区的游憩功能;(4)通过滨水区开发带动城市发展。
2 邯郸市支漳河滨水区现状分析
2.1 支漳河基本概述
支漳河作为滏阳河的分洪道之一,始于滏阳河张庄桥节制闸,末于永年县莲花口并汇入滏阳河,全长约31公里,位于邯郸市的东南部。
2.2 支漳河历史污染
由于多年来支漳河未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堪忧,具体表现为行洪能力低下,堤坝损坏河道不畅。更严重的是渠道干涸,支漳河各段甚至沦为居民的垃圾堆放场。
2.3 支漳河治理成果
面对城市防汛隐患和城市环境形象等多重问题,支漳河于2010年开启治理工程,目标是打造成一条生态景观型河流。先期的治理内容有扩挖疏浚河道,整修堤防,新建橡胶坝、桥梁、堤闸、分洪桥闸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除此之外,重点围绕生态宜居进行了景观规划。如对河道部分转弯处自然弯曲,提升了河道的流畅美观,又对河堤50米内植树绿化、点缀滩地花草。最值得注意的是修建了12公里长的滨河道路,建设了一批景观节点。
2.4 支漳河中华大街至高速南连接线段开发成果
(1)中华大街是邯郸市的主要道路,起着对接河南安阳并连接河北河南两省的快速通道的作用。在中华大街南线与支漳河交汇处拓宽河道,与东西向的河道宽窄对比强烈,更易布置各类景观节点。此处的放大处理,一来体现中华大街的重要地位,二来作为南侧入城的景观大门。设计还在交汇处北岸开口,向西规划了一条滨河林荫车道。
(2)在此段中间位置开辟有跨河长廊,长廊两端建筑造型取自赵国古建,复古味道颇浓。长廊南北岸皆规划了仿古的娱乐餐饮建筑,可用于餐厅、酒吧、烧烤等用。市民在欣赏大好风光的同时,又能品尝到特色风味小吃,是一处特色的人文景观,此举对南北岸经济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河面在南环路和支漳河交汇处也做了放大处理,取得的效果与之前相同。不同的是,此处的近水设施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多样性上相较于前者都丰富许多。市民在北岸可通过三个坡梯而在南岸可通过两个坡梯下到近水平台,五个坡梯的设置大大增加了亲水的便利性。
(4)除了步道的设置外,此区域的北岸还建有景观亭一座,正对景观亭的南岸是一座复古景观石拱桥,二景相得益彰。
2.5 支漳河滨水区开发不足分析
2.5.1 平台让水与人产生隔阂
虽滨水区设置有多样的近水平台,但这些平台设计上基本都高出水面约80厘米左右,这一定程度阻碍了市民与水面的亲近。在后续设计上可考虑让市民真正的亲近水面,如设置类似浮桥的临水步道,或在水面上设置平面看似隔离于河面但底部相通的河池,河池上可建设娱乐设施。上述手法在保证安全亲水的同时,又能最大化的将市民融入滨水区。
2.5.2滨水区景观与外界缺乏联系
单看滨水区的景观设计是怡人的,但是将视野放远,就会发现二者之间没有过渡,除了设置的坡梯外,完全是生硬的拼接。在滨水区设计上还要寻求与外部环境的联系,要让人不知不觉的就步入滨水区,而不是仅仅靠几个阶梯连接,也不是左首是滨水区右首却是风格迥异的城市景观。这就要求在设计前需充分踏勘走访,调查清楚城市景观风格,在设计时将滨水区的景观规划融入风格中,营造浑然天成的景观效果。
2.5.3 缺乏必要的后期维护
优秀的滨水空间除了先期设计外,还需后期得力的维护。在支漳河滨水区的调研中,部分区段维护不力,出现了栈道旁杂草丛生和近岸区水面污染的情况,故在后期维护上还要加大力度。
3 结语
一些城市的滨水带因被忽视而遭到破坏,使得原本应该是市民亲近、景色宜人的地段成为万夫莫敢近的灰色区域。笔者希望通过文章中对邯郸市支漳河滨水区开发从先期治理到后期成景的全过程的回顾加之理性的分析建议,给予这些城市一个可以借鉴的滨水区开发的鲜活案例。
参考文献:
[1]王海龙,滨水区的城市设计特点与策略[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61-62.
[2]刘哲民,廖小环,李凡,韩宏伟,城市滨水区景观恢复性设计研究——以邯郸市支漳河景观综合治理规划为例[J].绿色科技,2011 (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