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学生与正常学生外显和内隐自尊的比较*

2015-09-05 12:52沈潘艳陈幼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年1期
关键词:聋哑听力效应

沈潘艳 陈幼平 冯 春 赵 瑞

中国.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四川绵阳) 621010 E-mail:shenpanyan@sina.com

·论 著·(社会心理)

听障学生与正常学生外显和内隐自尊的比较*

沈潘艳 陈幼平 冯 春 赵 瑞

中国.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应用心理学教研室(四川绵阳) 621010 E-mail:shenpanyan@sina.com

目的:比较听障学生与健听学生在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上的异同。方法:以74名听障学生和100名健听学生为被试,采用自尊量表和内隐联想测验分别对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进行测量。结果:聋哑小学生的外显自尊高于聋哑初中生(P<0.001);全聋学生和重听学生的外显自尊均低于健听学生(P<0.001);听障学生和健听学生在不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均高于相容任务上的反应时(P<0.001);聋哑男生的内隐自尊效应高于聋哑女生(P<0.01),全聋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低于正常学生和重听学生(P<0.01)。结论:听障学生和正常学生都存在明显的内隐自尊效应;听障学生的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均低于正常学生,但其差异的表现形式不一样。在外显自尊方面,差异主要体现在全聋学生和重听学生与正常学生之间;在内隐自尊方面,差异主要体现在全聋学生与重听学生和正常学生之间。

听障学生;正常学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比较研究

自尊(Self-esteem)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对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和情感体验[1]。随着内隐社会认知研究的兴起,1995年A G Greenwald和M R Banaji提出了内隐自尊的概念,有关自尊的研究由传统的意识层面开始深入到无意识层面。外显自尊是经过意识思考的、相对受控制的、自陈式的自我信念[2]。内隐自尊是通过内省不能意识到(或无法正确识别出)的一种自我态度效应,这种效应会对与自我相关或不相关联的事物产生评价上的影响,即做出积极自我评价的倾向[3]。自尊是个体自我系统的核心成份之一,其对青少年的人格、认知、动机、情感、健康和社会行为均有广泛影响[4-7]。因此,关于自尊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目前有关自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健康人群,而对一些特殊人群的研究相对较少。

听障学生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对象,是一个数量巨大的群体。2006年,由国家统计局、民政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等16个部委、团体组织的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34.28%,其中6岁以下的聋哑儿童约80万,14岁以下的约200多万,每年还新增3万多聋哑儿童[8]。国内关于听障学生自尊方面的研究虽然不是太多,但都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果。在外显自尊方面,研究发现,听障学生的整体自尊和具体自尊都显著低于普通学生[9]。在内隐自尊方面,研究发现,听障学生也存在内隐自尊效应,在其自我图式中存在一种积极的内隐自我态度表征[2,10]。目前还未见有研究将听障学生与正常学生的内隐自尊进行比较。本研究将从外显和内隐两个角度探讨听障学生和正常学生自尊的特点,并比较听障学生和正常学生在外显自尊和内隐自尊上的异同,以期为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人格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原则抽取绵阳市涪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80人,绵阳市普通学校学生110人参加本研究。最终,删除在内隐联想测验中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后,最终得到的有效被试为:听障学生74人,年龄为9~20岁,平均年龄(13.59±2.45)岁,男生28人,女生46人,全聋40人,重听34人,小学生42人,初中生32人;正常学生100人,年龄9~15岁,平均年龄(12.36±1.57)岁,男生50人,女生50人;小学生60人,初中生40人。

1.2 方法

1.2.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年级。针对听障学生,专门设置的项目有:是否佩戴助听器、听力损伤程度。

1.2.2 自尊量表(SES)[11]量表共10个项目,采用1~4级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自尊水平越高。该量表Cronbach a系数为0.77~0.88,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利用Inquisit软件将自尊量表进行编制,以实现外显自尊的测量计算机化。

1.2.3 内隐联想测验(IAT) 研究表明,内隐联想测验是测量内隐自尊的一种较好的方法[12-13]。内隐联想测验中包含两个维度的文字材料:概念词和属性词。概念词包括自我词和非自我词各10个,自我词如自己、我、自个、俺等,非自我词如他人、人家、外人、别人等。属性词包括积极词和消极词各20个,积极词如合群、成功、伶俐、诚实等,消极词如愚蠢、丑陋、失败、卑鄙等。采用Inquisit软件编制出标准的内隐联想测验实验程序,用其对内隐自尊进行测量。

1.3 研究过程

外显自尊测量与内隐自尊测量均在计算机上进行。被试在安静、明亮、舒适的房间进行个别施测。主试向被试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基本要求,被试就按照计算机提示自行完成测试。听障学生的测试有手语老师协助。被试反应结果由计算机自动记录。

1.4 统计处理

首先根据Greenwald等人的方法,对内隐联想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剔除错误率超过20%的被试,反应时超过3000ms的记为3000ms,低于300ms的记为300ms[12,14]。之后,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和F检验。

2 结 果

2.1 外显自尊结果

聋哑初中生的外显自尊低于聋哑小学生,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见表1。对听障学生与正常学生外显自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听障学生的外显自尊低于正常学生,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t=-4.524,P<0.001)。考虑到听力损失程度是听障学生最重要的特征,对重听学生、全聋学生、正常学生的外显自尊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三者外显自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74,P<0.001),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显示,全聋学生和重听学生的外显自尊均低于正常学生(P<0.001),见表1。

2.2 内隐自尊的实验结果

表2显示,听障学生(包括重听学生和全聋学生)和正常学生在不相容任务中的平均反应时均高于相容任务的平均反应时,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这表明听障学生(包括重听学生和全聋学生)和正常学生均存在内隐自尊效应。

表3显示,聋哑男生的内隐自尊效应高于聋哑女生,全聋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低于重听学生,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对听障学生与正常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听障学生的内隐自尊低于正常学生,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t=-3.971,P<0.001)。考虑到听力损失程度是听障学生最重要的特征,对重听学生、全聋学生、正常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三者内隐自尊效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377,P<0.001)。进一步的多重比较显示,全聋学生的内隐自尊效应均低于重听学生和正常学生(P<0.001),重听学生与正常学生的内隐自尊没有差异。

表1 听障学生和正常学生外显自尊结果

注:*P<0.05,**P<0.01,***P<0.001,下同

表2 听障学生和正常学生不相容任务阶段和相容任务阶段的平均反应时

表3 听障学生和正常学生内隐自尊效应结果

3 讨 论

本研究发现,正常学生外显自尊在性别、学龄段维度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听障学生外显自尊在性别、听力损失程度维度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结果较为一致[9,15]。聋哑小学生外显自尊高于聋哑初中生,这可能是因为听障学生进入到初中后,一方面学习难度加大、需要学习的社会技能增多,但另一方面由于自身能力难以胜任,因而体验到的挫败感增强,从而导致外显自尊偏低。听障学生的外显自尊低于正常学生。这一研究结果与严吉菲等人[9]的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的比较发现,全聋学生和重听学生的外显自尊均低于正常学生,这可能与成长经历有关。听障学生(全聋学生和重听学生)由于听力语言能力方面的障碍,在成长过程中很容易遭到歧视、漠视,加之他们在学业上会遇到更多的困难,较少体验到成就感而更多的是挫败感。因此,最终导致了听障学生的外显自尊低于正常学生。

本研究发现,听障学生(包括全聋学生和重听学生)和正常学生都存在明显的内隐自尊效应。在内隐层面上,听障学生(包括全聋学生和重听学生)和正常学生一样,对自我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2,14-17]。这一结果提示我们,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注重听障学生的内隐自尊,保护好他们身上的内隐自尊效应,并采取措施促使听障学生的内隐自尊转化为外显自尊。研究发现,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产生的消极评价和体验是影响其自尊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8-19]。听障学生由于听力语言能力上的缺陷,在与正常人群比较时难免会遭遇消极评价和体验。作为听障学生成长过程最重要的他人,家长和教师要避免将其与正常孩子做比较,要多发现听障学生身上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肯定。此外有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水平,积极的教养方式如父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可以提升内隐和外显自尊的水平[20-21]。因此,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多采取情感温暖和理解这样的教养方式。

本研究发现,聋哑男生的内隐自尊高于聋哑女生,这可能与男女生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有关[17]。男生多外向,好交际、爱冒险;女生多内向,且情绪不稳定、多焦虑、抑郁。且相对于聋哑女生来说,聋哑男生在主动性、动手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较好。听障学生的内隐自尊低于正常学生。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全聋学生的内隐自尊低于正常学生,而重听学生与正常学生的内隐自尊没有差异。也就是说,在内隐层面上,重听学生对自我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且这种对自我的积极肯定态度与正常学生没有差别。这可能是因为重听学生能借助助听器恢复一定的听力,他们可以获得一定的鼓励和肯定,这种鼓励和肯定内化到自我图式中,就会以较高的内隐自尊形式表现出来。而全聋学生由于听力完全丧失,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存在非常严重的障碍,他们在生活中难以获得鼓励和肯定,因此内隐自尊也就较重听学生和正常学生低。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国内特教师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可以将有限的力量重点放到最需要关注的聋哑女生、全聋学生人群身上。

[1]魏运华.自尊的概念与结构[J].社会心理科学,1997,34(1):35-39

[2]杨福义,谭和平.听觉障碍学生的内隐自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15(8):31-38

[3]Greenwald A G,Banaji M R.Implicit social cognition:Attitudes,self-esteem,and stereotypes[J].Psychological Review,1995,102(1):4-27

[4]刘晖.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42-144

[5]韩利萍,丁凌云.自尊、归因与内隐攻击性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9):1103-1105

[6]孙配贞,江红艳,赵辉.初一新生内隐、外显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16-118

[7]周若愚,赵建新,黄本兴,等.五年制高职学生自尊内隐效应对学业成绩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6):951-954

[8]李珂珂.我国听障儿童心理健康研究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72(3):97-99

[9]严吉菲,谭和平.聋高中生与普通高中生自尊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13(8):55-60

[10]马爱国.聋哑学生内隐自尊的初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13(3):25-27

[1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中国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320

[12]Greenwald A G,McGhee D E,Schwartz J L K.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implicit cognition: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6):1464-1480

[13]Bosson J K,Swann Jr W B,Pennebaker J W.Stalking the perfect measure of implicit self-esteem: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 revisited[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0,79(4):631-643

[14]Nosek B A,Greenwald A G,Banaji M R.Understanding and using the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I.Method variables and construct validity[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5,31(2):166-180

[15]张福娟,杨福义,谭和平.听觉障碍高中生自尊的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9,32(5):1046-1049

[16]蔡华俭.内隐自尊效应及内隐自尊与外显自尊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3,35(6):796-801

[17]王春雷.听觉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6,19(4):55-59

[18]魏运华.自尊的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2-75

[19]Brown J D.The Self[M].Boston:McGraw-Hill Company,1998:182-183

[20]黄艳艳.大学生内隐自尊,外显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21]DeHart T.The hidden effects of early experiences:The origins and stability of implicit self-esteem[D].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2003:25-29

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Implicit and Explicit Self- Esteem between Deaf Students and Normal Students

Shen Panyan,Chen Youping,Feng Chun,et al

Institute of Law,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621010,China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implicit and explicit self-esteem between deaf students and normal students.Methods:74 deaf students and 100 norma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Self-esteem Scale(SES)and 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Results:Dea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got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than deaf junior school student on explicit self-esteem(P<0.001);Explicit self-esteem of deaf students and students hard of hearing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ormal students(P<0.001);For both deaf students and normal students,the reaction time under the incompatible condi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under the compatible condition(P<0.001);Deaf boys got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than deaf girls on implicit self-esteem(P<0.01).Deaf students' implicit self-esteem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students hard of hearing and normal students(P<0.001).Conclusion:Like normal students,deaf students also have significant implicit self-esteem effect.Deaf students' explicit self-esteem and implicit self-esteem are lower than normal students,but their differences do not show up the same way.Explicit self-esteem of the deaf students and students hard of hearing differ from those of normal students,implicit self-esteem of the deaf students differd from those of hard of hearing and normal students.

Deaf students;Normal students;Implicit self-esteem;Explicit self-esteem;Comparative research

* 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项目《聋哑儿童与健康儿童内隐自尊的比较研究》(编号:XLJKJY1335C);西南科技大学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支持计划项目《社会管理与危机干预》(编号:13sxt009)

R395.6

A

1005-1252(2015)01-0089-04

10.13342/j.cnki.cjhp.2015.01.025

2014-07-23)

猜你喜欢
聋哑听力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聋哑人罪犯服刑期间的心理情况调查与分析
两个好朋友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