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
摘要:想象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小学语文课堂就应该成为儿童发挥想象力的主基地。此文将从巧设情境,强化训练,由疑导思,打破常规等几个方面致力于发掘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让儿童的思维之花大放异彩。
关键词:想象力;儿童;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89-1
想象是把原有表象加工改造成新的表象的思维方法,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的一条重要途径。而好的语文课就是打开儿童思维闸门的金钥匙,能让儿童在想象的七彩天空中自由翱翔。下面笔者在研读专家学者的著作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巧设情境,激发情趣,为儿童提供展开想象的条件
调动儿童多种感官,获得亲身体验,使儿童能够切实地感受、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巧设特定的情境,使儿童置身于课文语言文字所描写的情景中,激发情趣,为儿童展开想象提供丰富的材料。
例如学习《桂花雨》(苏教版四年级上)一文,文章作者琦君所在的家乡浙江永嘉与我们苏州同属江南,桂花就出现在孩子们的生长环境中。于是笔者大胆提议,带着班上小朋友亲自体会了一把“摇花乐”,上演了一场“桂花雨”!桂花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真是好香的雨呀。在之后的作文中,孩子们在切实体会的基础上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其中有小朋友把空中飞扬、散落的桂花想象成来自天国的小精灵。呵,多么神奇而美妙啊!从此“摇花乐”和“桂花雨”不仅永留在琦君的记忆里,也会贮存在孩子们的记忆中……
二、肯花时间,强化训练,为儿童开辟提高想象的园地
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培养出来。训练是一切学科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语文学科也同样如此。
训练时一定要有恰当的数量,不宜过多或过少。教师要鼓励儿童大胆想象,允许想象离奇些,不要抑制他们的想象。还要注意给予适当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对儿童起到激励作用,激活其思维,开发其深藏的想象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秋天》(苏教版四年级上)是现代作家王宜振以儿童的口吻所作的一篇形式活泼,充满童趣的现代诗歌,当中出现了多种意象,其中第四小节这样写道“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笔者趁机提问果园里的其他水果到了秋天会有什么要求呢,因为诗歌只给了两个水果的例子,孩子们结合生活较容易联想到其他种种水果,便于展开想象,稍作思考,他们很快谈到香蕉、鸭梨、石榴等的反应,譬如“香蕉嚷着冷了,要裹黄被”,笔者认为这就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培养想象力的训练。
三、由疑导思,鼓励创新,给儿童插上驰骋想象的翅膀
疑是思之源,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时刻注意有目的、有意识的引导、鼓励儿童质疑,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发挥想象的潜能。
例如在学《九寨沟》(苏教版四年级上)时,孩子在课前查到有关小熊猫的资料“平日栖居于大的树洞或石洞中,早晚出来活动觅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树的荫深处睡觉。平时行动缓慢,听觉与视觉较迟钝”,可文章却写道“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有的孩子提出这是矛盾的,笔者不但表扬提问的孩子,还让他们自己通过探究、讨论等方法,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思维被激活了,不仅深入体悟了课文语言,还点燃了智慧的火花,插上了驰骋想象的翅膀。
四、打破常规,不设限制,给儿童创造展示想象的机会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儿童在学习语文时要借助想象,教师须潜心寻觅教材中的可想象因素,找准切入点,采取适当形式让儿童发散思维、展开想象,学会感受和表达。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习作一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这便除去了一切的条条框框,打开了儿童思维的闸门。且欣赏笔者班上两位小朋友的文字“到了美食节,河里流的是香蕉牛奶,水龙头里出来的是鲜榨果汁,草地上的碎沙石是水果糖做的,小草是面条做的,人们都可以随便吃……”,“我希望有一个海洋节,在那一天,人们可以吃一种药,然后变成鱼在海洋里观看美景,还可以和鱼儿说话呢……”这样富含想象的文字真美,让读者也不由得向往起这些节日了!
没有想象的思维是枯萎的枝桠,缺乏想象的天空不会广阔。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措并举,不断发掘、培养儿童的想象力,让儿童的思维之花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