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聂海
[内容摘要]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中,列宁提出了在“矛盾中和平发展”的外交思维,不仅使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战略上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围堵,而且为社会主义建设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对现阶段我国的外交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 键 词]列宁;和平发展;外交思维;现实意义
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经过浴血奋战,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然而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处于外忧内困之中,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革命势力对社会主义充满仇视,苏联经济更是由于世界大战而处于崩溃的边缘。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下,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高瞻远瞩,深刻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和国内形势,果断提出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权,必须利用各种国际矛盾,争取持久和平的外交思维。正是在列宁这一思维的指导下,苏联利用帝国主义的内部矛盾,分化瓦解了帝国主义包围和绞杀,有效地捍卫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并使得自己不断发展壮大。从《帝国主义论》到《和平法令》,再到《租让法令》,构成了列宁“在矛盾中和平发展”外交思维的主轴。“矛盾中和平发展”外交思维不仅使得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战略上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围堵,而且为社会主义建设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对现阶段我国外交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的经典著作,被称为《资本论》的帝国主义时代版本,它从战略高度和宏观层面厘清了当时世界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格局。虽然《帝国主义论》并非专门的国际关系著作,但它却通过对帝国主义本质的深刻分析,在理论上为列宁的外交思维奠定了基础,并在战略上指导了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的外交实践。
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对帝国主义下了一个普遍性的定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1]列宁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了帝国主义不同于以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五大政治经济特征。在五大特征基础上,列宁深刻地评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矛盾。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在当今时代仍然存在并有了新的发展,帝国主义有着联合直接干涉俄国革命的危险;另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各国由于对世界市场和资源分配的争夺,以及彼此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它们内部之间的矛盾“凌驾于自由竞争之上,彼此之间将产生很多异常尖锐的矛盾,甚至引发根本性的冲突。[2]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各国的发展并不平衡,某些后进的国家可以利用国家的力量以及最新的科学技术进行发展,其政治经济实力可能会在短期内超过原来的先进国家。这是一种跳跃式和非常规的资本主义竞争,它必然引发和激化帝国主义各国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矛盾,从而引起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战争不仅会使资产阶级试图通过世界市场进行生产关系的调整的潜力走到了尽头,更重要的是将会极大地削弱世界帝国主义的整体力量,从而给无产阶级革命带来机遇。社会主义革命能够在这种彼此矛盾冲突中突破帝国主义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在革命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后,新生的政权也能够利用帝国主义的彼此矛盾为自己营造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从而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十月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协约和轴心两大集团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市场,在全欧洲范围内进行厮杀,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对俄国革命进行干涉。列宁在总结经验时指出,“帝国主义由于当时彼此之间的内讧而分裂,列强正在全力进行你死我活的搏斗,正是当时特殊的国际形势暂时挡住了帝国主义勾结起来的联合干涉,而且无论哪一个帝国主义集团都不可能集中较大的力量来反对俄国革命。” [3]
十月革命虽然胜利了,但布尔什维克从临时政府手中接手的却是一个在战争中千疮百孔的国家,争取和平、实现发展成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使命。一方面,由于沙俄长期的对外战争,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民不聊生,厌战情绪遍布苏俄大地。结束战争、实现和平成为了全苏维埃人民的迫切意愿。另一方面,作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缔造者,列宁意识到社会主义当前的使命是通过解放生产力实现快速发展,而一个和平的环境是实现发展的保障,当务之急不是搞“世界革命”,而是摆脱意识形态的纷争,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共处。”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二天所颁布的《和平法令》集中反映了列宁的上述思想。
首先,《和平法令》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站在国际无产阶级联盟的高度,列宁认为和平是世界上所有国家(尤其是交战国)劳动人民和工人阶级的迫切愿望。对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来说,继续战争无异于葬送千辛万苦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甚至引起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而只有在和平基础上的共处,才能摆脱苏联当时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争取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律上和外交上承认自己,从而为自身赢得宝贵的发展时机。
其次,列宁在《和平法令》中提出了被压迫民族的自决原则。列宁认为如果民族的权利被完全剥夺,被强制性的留在较强民族的版图之内,那么这种行为就是暴力兼并或侵占。在对“兼并”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列宁认为强大的民族和弱小的民族一律平等,任何被帝国主义奴役下的民族有脱离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和平法令》还宣布废除沙俄强加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头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掠夺性协定。总之,《和平法令》中所提出的这些反殖民的原则和措施不仅得到了世界各国真正爱好和平人士的拥护,有效地树立了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国际形象,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得到了广大被压迫民族的支持,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反殖民斗争的民族解放运动。在十月革命胜利和《和平法令》颁布后的不久,世界各地尤其是广大亚非拉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最后,《和平法令》不仅向交战国政府,而且向交战双方人民做出了“持久和平”的呼吁。列宁把实现和平的美好愿望寄希望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坚信“工人阶级会以坚决果敢的实际行动,帮助苏联人民把和平事业有成效地进行到底”[4]。列宁试图通过工人运动的力量向资本主义政府施压,使其接受《和平法令》。但列宁又认为真正的持久和平在于“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工人阶级夺取国家政权之后,才能在行动上而非口头上执行和平政策,因为这意味着私有制的铲除,意味着侵略战争产生基础的铲除。”[5]在倡导和平的同时,列宁还郑重告诫代表工人阶级的布尔什维克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瓦解,坚决抵制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攻击和意识形态内腐朽文化价值观的侵袭。
如果说《和平法令》是列宁《帝国主义论》中形成在帝国主义矛盾中和平发展的外交思维的初步发展的话,那么,1920年颁布的《租让法令》就标志着这一外交思维的充分成熟。《租让法令》不再像《和平法令》仅仅是强调和平共处,而是更多的是强调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来发展壮大自己;不再像《和平法令》更多的是纲领性文件,而是真正把“在矛盾中和平发展”外交思维付诸实践。
1920年11月,人民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指示颁布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委员会租让制法令》,规定将国家和苏联企业暂时无力经营或开发的土地、矿山、森林甚至企业按照一定条件出租给资本主义国家经营。《租让法令》法令颁布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及其企业向苏联提出了租赁申请。
《租让法令》中最能体现列宁“在矛盾中和平发展”的外交思维的实例是“堪察加租让”。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洲东北部,西临鄂霍次克海,东濒太平洋和白令海,面积约三十七万平方公里,是苏联最大的半岛,当时被日本占据着。列宁利用租让政策毅然把堪察加转让给美国。“堪察加租让”体现了列宁深谋远虑的外交战略。列宁凭借高超的外交手段巧妙地利用了资本主义内部美国和日本的矛盾。日本当时控制远东,深入西伯利亚纵深地带,其“领土北上”的扩张战略对当时苏联新生政权的威胁超过了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列宁意识到日本在太平洋东岸的扩张已经危害到美国的地缘政治安全,并认为美日矛盾根深蒂固,将来必然会发生战争。“共产党的政策是利用这种仇视使它们相互争吵……是让美帝国主义去反对日本帝国主义。”[6]
从宏观上看,“堪察加租让”应被视作列宁当时整个《租让法令》计划的一部分。对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来说,《租让法令》的意义在于在经济上恢复了和帝国主义的贸易联系,得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所迫切需要的资金,为苏联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较好的国际环境。同时在政治上利用帝国主义者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促使它们之间的矛盾的加剧,使他们不可能联合起来进攻社会主义,防止新的武装干涉,最终能够在和平中进行发展。
尽管时过境迁,但列宁“在矛盾中和平发展”的外交思维,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部分,闪烁着时代的真理光芒,对现阶段我国外交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发展依然处于西方国家的包围之中,矛盾无处不在。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外联系日益紧密,和平成为世界人民的愿望。如何在矛盾中实现发展,如何以发展来实现和平,成为当前我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对此说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7]在当代,和平和发展是时代主题,我们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独立自主,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同时又以自己的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来促进世界和平。
一方面,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的国家利益所在。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阵营遭受重大挫折,我国作为仅存的少数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仍然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冷战思维还在继续,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各种不安定、不和谐因素充斥其中。在此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学习列宁的外交思维,借助其他力量,利用西方各大国间的矛盾,建立更符合我国利益的世界多极化秩序。因为一个相互制衡的多极世界,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更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实现。
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认识到和平的目的在于发展。穷国无安全、弱国无外交,这是国际上普遍共识的。当代中国要重新崛起,迈入世界强族之林,最紧迫最必要的是要进行国家发展。中国越发展,国力就越强大,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就越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当前,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人类正朝向命运共同体迈进,我们要学习列宁“在矛盾中发展”的思想,紧紧抓住世界相对和平的契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开展和西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合作,最终使得社会主义中国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2][3]列 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80、83、91
[4][5][6]列 宁.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43、145、99
[7]习近平.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人民日报,2013-01-30(01)
责任编辑/陈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