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月红
【摘要】针对粤方言区儿童常见的讲普通话发音不准的现象,笔者探索了提高粤方言区儿童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方法的:感情范读法;朗诵表演法;讲述故事法;排演课本剧法。这些方法的运用,有效提高了学生普通话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粤方言区儿童 普通话 口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28-02
造成粤方言区儿童常见的讲普通话发音不准的原因,或许有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有受学习条件的限制,有学生自身年龄特点和学习自觉性的制约,有先天“口吃”所致等等。针对粤方言区儿童常见的讲普通话发音不准的现象,笔者探索了几种有助于提高粤方言区儿童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方法,在此与同行交流。
一、感情范读法
我国古代语文教学就十分重视朗读,古语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说法。多读已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件“法宝”。朗读,它变视觉为听觉,能使朗读者在美的音韵国,发现美的思想,体验美的境界,受到美的熏陶。可以说,朗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而教师的范读又是朗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教师通过范读,以情感触动情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触摸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为此,范读这一教学方法,是笔者在校本课《趣味语文》课堂教学中喜欢的教学方法之一,而且笔者一般会在教学开端和教学的中间范读。
教学开端的范读。教师此时的范读,能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教师要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使学生产生感情,激发兴趣。
教学中间的范读。教师对重要文段、关键句子或者感情较强烈、难度较大的地方范读,目的是促使学生理解文章的重点、难点,掌握与之相适应的朗读技能。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更注意范读句子的停顿、重音、语调,对于一些特殊的句式,比如反问句、疑问句、感叹句等也注意范读指导,让学生注意掌握这些句子的朗读规律,做到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该抑则抑,该扬则扬,这样努力化无声的文字为形象的语言,努力用语言再现原作,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如学习绕口令《一匹布,一瓶醋》时,学生在熟读能背诵的前提下,要学生加快朗读的速度,体会快速朗读绕口令对提高朗读水平的妙处,教师就要示范快速朗读。学生从老师的示范朗读中不仅感受到快速朗读的乐趣,激发了尝试快速朗读的欲望,而且有了可以追赶朗读速度的目标。另外,对于一些难读的字音,笔者同样会通过范读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二、朗诵表演法
朗诵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叶圣陶在论著中曾三番五次强调:“语文科学习,不该只用心与眼,须在心与眼之处,加用口耳才好。” 朱熹集前人读书经验,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学习方法,认为“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散文家朱自清在《论朗读》一文中也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上应该特别注重它”。著名表演艺术家于是芝老师也说过:“儿童人人都是表演天才”。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校本课《趣味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诵读的方法,同时,还创造条件给学生进行诵读表演。笔者指导学生诵读表演的形式有:请个人单独诵读表演,让孩子约请几个好朋友一起诵读表演,指定某一小组诵读表演,全班一起诵读表演等等。
笔者在校本课《趣味语文》课堂教学中深切体会到朗诵表演有这么几大好处:(1)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在诵读过程中,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要求“声母真切,韵母饱满、共鸣响亮”。在诵读训练中,语音发声系统得到很好的锻炼,包括气息、咬字、语调、语流以及和别人的交流。诵读和口语表达能力实际上也是开口学知识和开口运用知识的语文能力。(2)有利于记忆:就是人们所说的“背诵记忆法”,儿童、幼儿时期背诵儿歌、古诗、歌谣,有利于孩子增强记忆力。(3)提高听力:人的听说能力是相辅相成并互相促进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十聋九哑”,听力差会影响发音吐字,吐字不清也会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
三、讲述故事法
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这些语言都形象深刻说明口语表达的重要性。现代心理学认为“语文能力和社交能力是现代人所必需的两种重要的能力”,这两种能力又都离不开一个字“说”。因此,教学中加强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不仅是语文课的任务,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需要。
为了提高学生用普通话口语表达的能力,笔者除了指导学生朗诵富有童趣的儿歌、儿童诗、绕口令、古诗外,还指导学生开展讲述故事活动。笔者不但指导孩子们讲述自己阅读课外书了解的故事或者听爸爸妈妈讲过的故事,还直接给孩子们讲述新故事,如绘本故事《五个小怪物》《大卫,不可以》《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然后指导孩子自己复述故事,表演故事。另外,笔者还将讲述故事融入到儿歌、儿童诗、绕口令、古诗的教学之中,这样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很有帮助,而且有助于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体会到讲故事的乐趣,老师不但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讲,而且将讲故事活动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回家给亲朋好友讲故事,这样,通过一段时间坚持用普通话讲故事,孩子用普通话表达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排演课本剧法
演课本剧,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本身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而这形象性又恰好可以通过课本剧表演出来,在表演的过程中,能使同学们将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与此同时,也创造了优美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寓学习与快乐之中。少年儿童善于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对于排演课本剧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指導一年级学生学习朗诵的基础上,挑选部分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课本剧表演。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科学运用感情范读法、朗诵表演法、讲述故事法和排演课本剧法,确实能有效帮助粤方言区儿童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希望这几种有效的训练方法,不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在课余自己尝试运用。只要我们老师坚持培养孩子们自觉练习说普通话的好习惯,相信孩子们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能逐日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M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 丁炜.关于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10期
[3] 刘玉华.语文口语能力训练谈[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4期
[4] 郎国风.加强口语训练,提高语言能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06年12期
[5]邱凤莲.大声读给孩子听[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 冼著贤.广州教学研究.图像时代诗歌教学融入童性元素的操作策略.广州市师范学校印刷厂,2014年4月1日总第572期第4页
[7] 强海燕、钟群莲等.教育国际化与语言浸入式教育[J].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12
[8] 刘舒生.教学法大全.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