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双
【摘要】自21世纪初,“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开始普及。在美国早已把教学从传授知识的权威模式转向为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践模式,传统教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于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伴随着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倡导,历史教师更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发展基准,增强学生历史观念为教学目标以及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为基准,对教学实践进行有效性探究。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探析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历史课堂 初中生 有效教学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65-02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创新开拓“有效教学”。
何为教学的“有效”?就是在现有条件下,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然而学生在智力、认知能力、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存在个体的差异,教师就必须研究学生的实际现状,选择适合所有学生的最优教学方法,让所有的学生得到进步,真正实现“有教无类”。
教师还要转型定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真正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时必须从这一点出发,应改变灌溉式授课,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式授课;更多关注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不仅授予“鱼”,更要授予“渔”,还要达到让学生“欲”的目的。
二、创设民主和谐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人的发展是在客观环境的活动中进行的。而教育的本质是在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能力,使之能够在不断激励的环境中最终实现自我教育以及自我促进的目标。因此,开展主体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首要任务,而主体教育的核心就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我”价值以及给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并关注优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参与度以及教师亲和度。所谓亲和主要是要求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课堂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并保证教学课堂上所需要的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课堂的主体体现是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教育素养以及人格魅力,而在教与学之间的有力支撑是在师生彼此相互协调、共同配合的结果,在课堂上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并实施在历史教学课堂上。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将毕生精力奉献于中国教育事业上,教育和感化了一代又一代人。他曾经提出“创新始于问题”的教学思想论,要真正的把学生的疑问、疑点及困惑在课堂上解放出来,解放学生思想以及给予学生释放思想的机会和空间,并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正确的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想方设法的去解决问题,并在思考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进而在思考的基础之上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巧妙的设置疑问,学生会逐渐地融入到这种和谐的相互交流,并在相互替换信息信号中总结出规律和学习特色。在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达成共识,相互提问,相互交流,并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如此一来,教师不仅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情况,而且还可以通过巧设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讲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我并没有直奔主题导入新课程,而是通过一个故事的由来,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汗血宝马的缘故吗?你们听说过楼兰古国吗?你觉得它是什么样子呢?你们知道葡萄、哈密瓜的原产地在哪吗?”(学生会想这些问题,与所讲新课时并毫无衔接?那么老师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这可以让学生因好奇心而去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并在这些问题中找出于此课程相关的密切联系,进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很大的趣味性。)
“那么,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传奇神秘的‘西域呢?你们听说过“丝绸之路”吗?想知道是谁开辟的吗?你们知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历史典故与我国历史上哪位人物有联系呢?你想了解这位历史人物吗?想知道有关他的更多故事吗?”(再次提出问题,使学生的思考力达到一种深度。)
“你们想知道,就从这里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出一幅具有充分体现丝绸之路商业活动特色的画。”(带着问题进入教学课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趣味性,并通过创设问题的导入,建立学生思考力体系,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并将学生所需熟知的知识转化为思考力,进而将学生所建立起来的这种思考力转化为学习行动力,这种思维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本技能。)
因此,通过这样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和引入多媒体课件,可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给学生一种更加直观的画面,让学生在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能够积极跳跃学生的思维快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氛围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四、实现历史教学生活化,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精髓
生活即教育,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价值观念。历史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充满了丰富而具有涵养的生命价值意义。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把历史教材中的具有特征意义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以及历史写照紧密的相结合在一起,学生才能在学习历史中感悟历史的真正价值,才能领悟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应善于挖掘历史课程中与现实生活中的切入点,并巧妙地引入到生活当中去,在传授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进一步的提升了学生的生活价值意义。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历史内涵,以史为鉴,以古鉴今,让学生在了解历史的今天的同时,并学会理性思辨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扩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例如:在讲《新文化运动》这一节课时,我给学生首先讲了关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由于当时受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封建思想高涨升起,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在和学生交流中,我提了几个特别值得学生关注的问题:①在我们大力推崇孔子思想的同时,为什么当时的人们要反对尊孔复古呢?这是不是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思想相悖呢?②为什么要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呢?③最早在中国传播和提倡马克思主义的是谁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④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你是怎么看?⑤新文化新文明的诞生和崛起,对现代中国思想解放有怎样的影响?在对比学习分析中,学生感悟到新文化运动兴起是一种必然趋势,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题理论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促进中国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现实价值意义。
五、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在完成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内涵,在学习历史的长河中,感悟历史文化,进而提升自我价值和自身内涵。
参考文献:
[1]付秀娜.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2]刘孝华. 初中历史课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 才智,2012,31:93.
[3]曹茶生. 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J]. 当代教研论丛,2014,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