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 邱丽玲
摘 要:体育教研活动是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体育教研活动,可以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研活动的效率。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分析法等,研究北京市朝阳区小学体育教师的教研活动行为,提出:校本、学区与全区三级大小相承的教研层级;网络与现场虚实相合的教研形式;理论与实践动静相配的教研内容;结合自身、自主选择、教学相长的教研参与。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体育教研活动;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8-0061-02
长久以来,教研活动被称为“挣工分”。顾名思义,接受教研活动的教师通常觉得这是一种强制行为、被动行为。但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却告诉我们: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教研活动是帮助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如何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组织更有效率的教研活动呢?本文将就此进行讨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研究他们对于体育教研活动的态度和需求,并结合这些特点选择适宜的体育教研活动的教学内容和教研形式,从而形成系统化的体育教研活动模式,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并分析2000年至今关于体育教学、教研活动等关键词的文献资料。利用体育教研活动的契机,对463名小学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封闭问卷7个条目,开放问卷2个条目。问卷涉及体育教师从教的学校类型、教龄、学历等基本情况,体育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频率、内容、形式方面的主观意愿,以及参加教研活动后的收获等内容。开放性问卷则涉及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内容与形式的意见与建议等。共发放问卷463份,回收问卷463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63份,无效问卷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最后,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将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同理,教研活动的主体是参加培训的教师。教师的基本情况,就是教研活动的学情分析。对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就是在体育教研活动中贯彻“以学定教”的原则。
1.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1.1 教师所在学校类型
朝阳区所涵盖的区域比较广阔。因此,朝阳区内既有城市学校,也有农村学校。城市学校的教师占总数的四分之三,农村学校教师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提示我们:教研活动在综合考虑农村校与城市校共同需求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农村校和城市校差异化的需求。可以综合考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情况、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等因素,对农村校与城市校教师进行有所区别的教研与培训。以此,可以更好地结合各自特色,有效开展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促进农村与城市体育教师各有特色的专业发展,并切实提高农村和城市的学生体质。
1.2 教师的教龄情况
从教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朝阳区小学体育教师呈“两头大”的分布现状,2年教龄以下的年轻教师以及11年教龄以上的中年教师居多(表1)。
表1 不同教龄区间的教师分布
(n=463)
教龄 人数
1-2年 123
3-5年 70
6-10年 91
11年以上 179
基于年轻教师多的现状,教研活动应该在体育教学活动组织、体育教学方法等操作层面,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而中年教师面临着身体机能和素质的下降现象,教研活动一方面在帮助教师保持身体体能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可以探索柔缓运动,如太极扇等太极系列课程、五禽戏等健身气功系列课程、形体练习等舞蹈基础课程,以拓展教师的专业技能。
另外,从教龄分布上我们也看到一个隐患,即中坚的小学体育教师存在流失的风险。通过访谈证实了我们的隐忧。主要问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存在一种定性思维,觉得“做一名体育教师一辈子没出息”“体育教师的作用无足轻重”。因此,导致许多成熟的体育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黄金期,主动放弃体育教学岗位,选择转到学校的教育、行政、后勤等工作岗位上。
1.3 教师的学历情况
表2 不同学历状况的教师分布
(n=463)
学校类别 频数
大专 8
本科 441
研究生 14
朝阳区小学体育教师已基本上实现了高学历化,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占总数的98.3%,而8名大专学历的教师均为11年教龄以上的资深教师。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共14名:其中10名为2年以下教龄的新教师,2名教师为3~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1名教师为6~10年教龄的成熟型教师,还有1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是11年教龄以上的资深教师。
青年教师高学历反映出教师在体育和教学的理论知识方面已经具有系统化的基础,教研活动应更多的侧重于体育教学实践的培训、点拨和操练。
2. 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主观意愿
2.1 教研活动频率
表3 教研活动频率的意愿
(n=463)
教研活动频率 频数
每学期1-2次 106
每学期3-4次 233
每学期5-6次 107
其他 17
由以上数据可知,朝阳区小学体育教师对于教研活动的频率诉求集中在每学期3~4次。这意味着差不多四周可以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根据以往教研的经验,这样频率的教研活动是不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执教水平的。
经过访谈了解到,大家能接受一学期现场教研3~4次主要出于交通和路况方面的考虑。朝阳区面积广阔,各个学校分布的也比较分散,很多学校的教师反映消耗在去教研路上的时间经常是教研时间的两倍甚至以上。大家普遍认为:如果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有质量的教研活动次数越多越好。
2.2 教研活动形式
表4 教研活动形式的倾向
教研活动形式 频数
教研员主讲 105
教师互动交流 271
网络教研 136
其他 30
对于教研活动的形式,问卷采用多选的方式进行填答。教师们在肯定教研员主讲的同时,主要倾向于教师互动交流的方式,另外还希望增加网络教研的方式。
恰恰网络教研能够解决教师对于交通消耗时间精力的担忧,建议把网络教研作为现场教研活动的必要补充形式。在现场教研时,可以采用教研员主讲和教师互动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在互动中,要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年龄、教龄、学校类型、运动与教学专长等因素,采用同质互动与异质互动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互通有无。同质互动,就是指让特点一致的老师分成一组,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而异质互动则是让以上特点不同的老师分成一组,进行充分的讨论。
2.3 教研活动内容
表5 教研活动内容的倾向
教研活动内容 频数
教材介绍 105
区级研究课 208
专题讲座 106
案例分析 243
其他 14
在教研活动的内容方面,老师们更倾向于区级研究课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同时也想兼顾教材介绍和专题讲座的内容。
分析其原因,在于区级研究课和案例分析等内容与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联系得更加紧密,而且教师会以虚拟主体的形式参与到这样的教研活动中,因此更有主体感和参与感。而教材分析和专题讲座的内容,虽然教师是被动接受者,但考虑到其内容的重要程度也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
建议将研究课、案例分析等偏实践类型的内容与教材介绍、专题讲座等偏理论类型的内容相搭配,安排在同一次教研活动中。
2.4 教研活动的收获
表6 教研活动的主观收获
教研活动收获 频数
教学内容明确了 103
教材理解深入了 209
教学方式丰富了 246
其他 19
在教研活动的收获方面,老师们认为通过教研活动让大家的教学方式更丰富了、教材理解更深入了,同时教学内容也更明确了。这应该跟研究课的观摩、教学案例的分享紧密相联系。
3. 教研活动的改进诉求
通过对开放性问卷进行整理发现,体育教师对于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改进意见基本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地点的选择
关于教研活动地点的选择,鉴于北京拥堵的交通,以及朝阳区广阔的区域,老师们建议教研的地点可以选在方便大家停车的学校,或者是地理位置上比较居中的、不太偏僻的学校。
3.2 教研方式的选择
基于对路况的分析,体育老师们提议采用互联网教研和分片区教研的形式,以此减少路途中产生的时间成本。提示可以思考互联网教研和学区教研的组织形式和考查内容与方式。
另外,教师对于分组讨论和互动交流等形式的诉求十分强烈。可以看出,教师比较愿意借鉴同行业其他教师的想法和经验。
3.3 教研内容的选择
在教研内容的改进意见方面,教师们最迫切需要的关键词分别为:技能培训、针对一种教材的体系化培训、微课、案例课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等。
三、结论与建议
1.大小相承——校本教研、学区教研与全区教研一脉相承。根据统一编制的体系化的教研大纲,分学校、学区与全区三级进行教研活动。这将在空间上为体育教师教研活动提供更多便利。
2.虚实相合——网络教研与现场教研相结合的形式。其中网络教研主要倾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热点问题的讨论、视频资料的赏析。现场教研主要倾向于现场看课、互动交流、体育技能和体育教学方法的操作与指导。这将在时间上为体育教师教研活动提供更多便利。
3.动静相交——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相搭配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既有教材介绍,又有与教材相匹配的研究课;既有专题讲座,又有与专题相关的案例分析;既有专项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运动技能的操作。这在参与内容上为教师提供更多选择。
4.教学相长——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需要,自主选择相关的教研内容进行扬长补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项特长选择作为技能导师主导教研活动,或者希望弥补自己技能方面的短板项目作为学员主体参与教研活动。这在参与形式上为教师提供更多选择。
综上所述,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出发点,考虑教师的差异性,在时空和内容形式方面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便利,方便教师参与,期待这样的体育教研活动能切实促进教师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