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华
摘 要:本文针对技巧教学中的头手倒立、肩肘倒立等倒立技术动作,依据其动作结构及运动力学特征,遵循学生认知和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对倒立技术动作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划分,并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和学习进程,设计针对性、有效的学练手段,使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技术动作,形成动作技能,从而实现倒立技巧教学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中学技巧;倒立技术动作;教学划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8-0049-02
头手倒立、肩肘倒立是中学技巧教材中常见的两个技巧倒立动作,也是南通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学生选考的动作技能的内容之一。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依据倒立技术的动作结构及其运动力学特征,将其划分为“形成稳固的支撑”“摆倒立”和“控倒立”等三个学习步骤,根据这三个步骤,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学习进程,采用“直观渗透、分解诱导、保护帮助、展示提高、素质补偿”等多种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头手或肩肘倒立的技术动作,并在课堂实践中多次的尝试和运用中,反馈出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就中学技巧中倒立技术动作教学的三步教学划分与实施,谈谈个人体会,旨在抛砖引玉。
一、倒立技术动作教学的三步划分与分析
从技巧倒立技术动作规格来看,无论头手倒立还是肩肘倒立,都是从开始动作起,在稳固的支撑平面内,提(翻)臀举腿,展髋,紧身立腰呈倒立。从运动力学原理上讲其满足平衡条件,属于运动平衡类的动作技能。教学中,根据倒立技能的动作结构及其运动力学特征,将其划分为“形成稳固的支撑”——平衡的首要条件,“摆倒立”——运动中的力矩平衡,“控倒立”——二力平衡等三个学习步骤。
首先,稳固的支撑平面是决定完成倒立动作技能的首要前提,是进行倒立技能教学的关键一步。支撑平面的稳定性,关系着第二步的“摆倒立”动作完成的质量和最后“控倒立”技术动作技能的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稳固的支撑平面的重要性,教师要在认知层面上对学生多加引导,在技能层面上要多加练习和体会。
第二步“摆倒立”是从技术动作的开始姿势起,在形成稳固的支撑平面后,将身体一切运动因素(呈倒立前的腿、臀、髋)“摆”至支撑平面内的过程,就其用力特征而言,是一种动态的力矩平衡,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第三步“控倒立”则是在“摆倒立”将人体重心“摆”至稳固的支撑平面内后,通过人体内力调控身体姿态(紧身立腰绷脚面、提臀展髋等)而呈现倒立动作的过程,其用力特征是通过人体肌肉内力向上的合力与人体重力在支撑平面内保持方向一致性的二力平衡,最终表现为保持身体控制的静态平衡,此为教学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效果的最终呈现。
二、课堂教学实施与运用
1.直观渗透,在讲解示范中理解和体会动作技能
无论是头手倒立还是肩肘倒立,从其运动形式而言,都是人体从正位平衡(蹲立或坐姿)通过运动后形成的倒位平衡动作,符合平衡原理,属于物体的稳定平衡。由于中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未接触到物体平衡知识,因此,在技能学习的初期,通过教学挂图、技术动作的讲解与示范或借助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在知识层面上向学生渗透平衡原理,讲解满足物体平衡的条件,加强学生对倒立动作技能的理解;技能学习中,在垫上标识三角支撑点的直观标记,讲解倒三角支撑的方法,提示完成倒立时支撑平面稳固的重要性,让学生不断练习和体验“顶-撑”合力的稳定性,从而为后续“摆倒立”和“控倒立”的学习提供可能。
2.分解诱导,在分步练习中学习和体验动作技能
在倒立技巧教学实施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分解动作结构的有效的诱导练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缩短技能学习和掌握的进程,提高动作技能形成效率。例如在头手倒立教学实践中,在课的准备部分穿插安排原地呈立正姿势-腿部肌肉紧缩上提、原地提踵、踮脚尖行走等身体体验练习,为后继“控倒立”中的“紧身立腰、提臀展髋绷脚面”整体身体姿态做好教学铺垫;安排两腿开立-体前屈-双手撑地-前移重心的双手支撑双脚短暂离地的平衡练习,为后继的“摆倒立”中提臀移重心的学习难点做好针对性的突破。课中,在“形成稳固的支撑平面”的学习步骤中,采用视图或垫上支撑点标记导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顶-撑”合力的稳定性,为稳固平衡创造条件。在学生掌握倒三角支撑知识技能后,提示学生移臀举腿,或在帮助下实现“摆倒立”。其次,借助练习墙或同伴保护下,完成屈腿、单腿、分腿不同摆腿姿势的“摆倒立”,体会练习中的肌体发力顺序、记忆完成动作时的肌肉感觉。然后,分组保护与帮助下完成“控倒立”接前滚翻练习。最后,独立练习,完整展示。以上设计在教学层面反映了从分解到完整,先易后难,层层推进的分解诱导练习方法,表达了清晰的学习步骤、递进的教学跨度、完整的学练程序等有效教学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分解诱导,最终让学生在有针对性的分步练习中循序渐进地体验和掌握动作技能。
3.保护帮助,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和掌握动作技能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手段,也是体操教学的重要方法。由于倒立技巧动作属于非正常位置的静态平衡动作,学生平时对这种倒立位置的平衡接触较少,练习初期,难免出现紧张情绪和畏难心理以及各种运动不协调的现象。教学过程中,根据倒立动作的保护与帮助的要求和方法,给予学生适当的助力或阻力(预防腿部摆过支撑平面),以便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消除练习中多余的肌肉紧张,体会人体从正立位平衡到倒立位平衡的运动过程中的空间和时间特征,加强自身肌体各部位之间相互运动的内在联系,从而有助于形成正确、完整的倒立技巧动作概念,加速掌握倒立动作。同时,通过这种两人一组或多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式的保护与帮助,有利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团结互助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学中,在进行两人或多人的保护与帮助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下促进倒立技能掌握的同时,还应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技能,增强自保能力。例如,学生在完成肩肘倒立后,要教会他们快速地低头含胸、屈腿团身向前起;在完成头手倒立后,要求他们向前衔接前滚翻动作;教会他们在“摆倒立”过程中一旦动作失控时,要学会团身滚翻或侧翻,以便自保,预防损伤。
4.展示提高,在独立完成中巩固和提高动作技能
在倒立技能学习过程中,学生经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身体练习体验,虽然暂时性地建立起动力定型的运动神经联系,能够脱保独立完成动作技能,但因倒立技能运动的非周期性特征且平时生活很少运用,教学中如不及时巩固,这种已建立的动力定型就会消退。因此,在教学实施中,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组内、组间的交流与展示,进行自评完成动作的感受、互评动作的优点与缺陷、师评完成动作细节上的具体要求和动作改进建议等多维评价,来提高完成倒立动作技能的质量;通过展示对完成动作时的身体姿态和完整性进行技术评定,进行改进和提高动作完成的效果;通过“比比谁倒立的时间更长”“抗干扰控倒立”“肩肘倒立-双脚夹气球或软排控倒立”“肩肘倒立-控倒立朗诵或歌咏”等等“控倒立”比赛或游戏练习,促进和强化相关运动神经的持久联系和运动肌肉的控制,进一步巩固倒立技能的动力定型,提高完成倒动作的自动化效果。
5.素质补偿,在区别对待中学会和应用动作技能
在倒立技能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各有差异,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倒立技巧动作学习进程也有快有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合理有效的补偿性体能素质练习手段,进行补偿和提升。这种补偿和提升,必须是将倒立技能的学习与体能素质练习进行有机地融合,即在有利于学生正确掌握倒立动作的前提下,设计一些有益于促进学生领悟并有助于完成动作所需要的体能素质辅助练习手段。例如针对柔韧素质差的学生,进行身体肌肉拉伸、手扶杠的各种踢腿练习来进行改进。对于时空运动特征感知不明显的学生,设计和运用一些窄道控体平衡快走的练习,或通过钻-跳-爬等多动作组合的身体灵敏素质练习,亦或通过原地转圈后迅速定向并完成规定动作的控体练习等等,来强化对运动时空特征的感知。对控腿能力较弱的学生,安排一些语言提示方向的踢腿、摆腿练习;或采用一腿站立,一腿在空中写字的控腿游戏练习;亦或通过单、双杠的悬垂举腿的专项辅助练习进行补偿和提升。对腰腹力量需要加强的学生,运用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俯卧背起等练习手段进行素质补偿和提高。这些有选择性作用的练习手段的补偿和运用,最终目的是面对学生具体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提高身体素质水平,促进其对倒立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使其学会和应用倒立技能。
总之,中学技巧中倒立技术动作教学的三步教学划分与实践,是自身对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的一次反思和梳理,是对中学技巧教材中倒立技术动作教学的再思考和重设计,虽为管窥之见,但望能引发大家针对体育课堂技能教学的有益思考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