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将学习的快乐交还给学生。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自主学习;兴趣;质疑;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伟大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我在教学设计中大胆加入“你不知道的故事”元素,创设“我的疑惑”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参与学习。
一、用“你不知道的故事”导入,交给学生一把兴趣的钥匙
清人李渔曾经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面惊,不敢弃去。”这句话原本是说文章开头必须讲究落笔的艺术,同样,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也该如此。成功的新课导入必须在最快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
在备课过程中,我在导入环节大胆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蜀道难》的时候,我请同学们先谈对李白的了解,然后趁热打铁,用PPT展示了第二个问题 “你所不知的李白”,内容包括“唐朝长安元年,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成名作《蜀道难》”。接着,我顺着这三点给学生介绍了李白的游侠情结以及与蜀地的渊源。学生听得很认真,尤其对于李白的侠气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后来在解读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诗歌中瑰丽大胆的想象时,有学生就联系中国古代“侠文化”以及李白的身世,对李白这种自由洒脱性格的由来作了新的解读。
在上《咏怀古迹其一》时,我先请一个学生讲了昭君出塞的故事,然后用PPT展示了历史上对昭君的评价。接着,我又提了一个问题:“猜猜看,昭君和亲来到塞外,她的心情如何呢?”学生立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认为她背井离乡非常悲痛,有的认为她被奸人陷害满怀仇恨。我紧接着展示了历史上对于昭君和亲后为民族融合作出贡献的客观评价以及匈奴人对昭君的特殊感情。学生对这些内容非常感兴趣,在诗歌鉴赏环节也就很容易理解杜甫当时因为自身处境而产生的身世流离之感。
诸如此类的导入设计穿插在语文课堂中,既活跃了语文课堂,也让学生真正徜徉在追求知识的海洋中。
二、用“我的疑惑”交给学生一把质疑的钥匙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当通过语文课堂使学生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我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我的疑惑”环节,设置有迷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我预设的疑问中,让学生体会到质疑、解疑的快乐,并逐步形成质疑的习惯。在教《祝福》的时候,我质疑“祥林嫂究竟是怎么死的”。有的学生认为是老死的,也有的认为是饿死的,还有的认为是自杀。学生很快找到了讨论的兴奋点,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我又针对其答案发出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例如,如果是自杀,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选择在祝福之夜自杀?自杀时候的心情是什么?如果是老死的,那么根据小说情节发展推测她此时的年龄是多少?这个年纪为什么会老死?说明她生前的境况如何?这些问题一环扣一环,学生的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形象也在这样的质疑中慢慢地深入学生的思维活动,对于小说想要表现的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教《归去来兮辞》时,我引导学生探究陶渊明归家后的心情变化过程,分析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现心情的词语,并结合陶渊明五次为官的经历,引用他诗歌中表达自己雄心壮志的相关句子,讨论了陶渊明壮志难酬后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无奈心境。在课堂上,我与学生达成了共识,质疑陶渊明是世人所认为的真正的隐士,认为诗歌中的许多诗句貌似逍遥闲谈,实则忧愤满怀。细细品来,诗人既向往淡远潇洒的田园生活,又不满腐朽的现实,悲愤于壮志不得施展。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学生也很快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语文书下的注释一提到,“这首诗写了他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这种说法和我们课堂讨论的结果是相悖的。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参与过程中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思考,什么叫敢于质疑。当探究的结果向传统的教材至上的观念说不的时候,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答案,更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
三、“做我想做”,交给学生一把快乐的钥匙
在课堂以外,我还会给学生布置一些特别的作业,真正实现让学生“做我想做”。在语文必修二“美的发现,学习抒情”的教学板块,我让学生周末回家用相机镜头记录下生活中你感受到的美,并配上两百字的图片说明。在高一下学期的暑假,我的作业是“利用假期,做一件你最想做的事情,可以是录一首歌,画一幅画,进行一次远足,做一份大餐,做一件手工艺品等等,并且用日记的形式简述你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和心情”。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语文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审美情趣,而审美的过程也是收获快乐的过程。
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说过:“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新课程改革正是要求通过一种合理的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因此,教师不仅需要上好每一堂课,更重要的是在课堂内外有意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探索知识宝库和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简介:李若曦,女,1982年生,现任教于西南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中教二级,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中学语文教育。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