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宇
【摘要】社会中的每个角色都需要在特定规则下履行相应的义务,规则意识在生活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规则意识的培养必须从幼儿园阶段开始,而目前我国幼儿园教育主要受西方教育的影响,主要针对儿童启蒙等社会性教育,在儿童规则意识和执行中规则的应用还不够重视,相关工作比较欠缺,加强幼儿规则意识教育对于社会转型期我国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幼儿 规则意识 执行规则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46-02
幼儿期是一个人人生历程的开始,一个人的个性品质等性格特征很多都在幼儿园时期表现出来,幼儿主要通过模仿周围人的行为来获得对社会的认知。而规则意识在幼儿一生中时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在幼儿期缺乏正确的判断,周围人对他们行为的评价形成他们的规则意识,在幼儿园时期必须引进正确的教育方法保证幼儿规则意识的合理培养。
1.增强家长和教师对幼儿规则意识的认知度
目前,我国教育行业和普通家庭对于规则意识的认知度还不高,教育方法和态度存在矛盾,在日常生活和课堂上对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能力培养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严重影响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幼儿园和家庭都是幼儿成长和接受教育的重要环境,家长和教师在对幼儿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相互真诚沟通,互相理解,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合作共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实际不断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在幼儿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能力培养的意识,使得家长和教师能够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在统一目标和统一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合力。
2.在幼儿园开展相关活动
幼儿园是幼儿除家庭外最早接触的环境,因此,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和应用离不开幼儿园的教育。幼儿对于新事物总是充满好奇,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些合理的生活和学习的规则,在日常的生活和课堂中让幼儿充分了解到规则的定义及规则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使得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理念深入到孩子的脑海之中。在教师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时候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相关的游戏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规则的含义,例如将规则意识和游戏相结合将幼儿头脑中的规则意识强化:玩我是小司机、判断对错、木头人、滑梯等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将孩子集中起来一起讨论班规及相关处罚制度,在日常就餐、休息、洗手等过程中所应当注意的常规;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教育活动和主题,通过实践活动如组织孩子过马路、参观图书馆、在公园树立公示牌等让孩子了解规则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了解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教孩子一些如说话、走路、不随意践踏草木、爱护公共财物、保持教室环境卫生等相关规则小常识;此外,通过相关例子让孩子了解到不遵守规则的后果,经过持之以恒的教育使得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在生活中,家庭成员的行为及教养态度、方式将影响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家长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应当塑造有利于孩子规则意识养成的环境,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主动接受规则意识不主动应用,并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按时吃饭、尊老爱幼、定时休息、保证穿着干净整洁、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孩子的生活能力,通过相关奖励让孩子积极主动的养成良好的习惯;外出时注意礼貌,遵守交通规则和社会公共秩序,主动给老人让座,乐于助人,在特殊情况下如何保证自身安全下解决,与人打交道时注意相关礼节,进他人房间时先敲门,对于别人的帮助及时说谢谢,做错事时要道歉,注意自身的行为不影响到别人的生活,让孩子懂得规则的严肃性,是孩子在体验规则作用的同时,逐步建立相关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4.教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单靠课堂和家庭环境都不足以讓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教师和家长应当通力合作,将课堂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定期和家长分析孩子的行为情况,为孩子制定特定的学习计划,家长和教师共同监督保证孩子行为的正确性,增强孩子在社会实践中的规则意识,帮助孩子学习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如社会中每个角色都遵循着相应的规则,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和应用这些规则,社会才能正常运行,人们才能自由安全的生活。
结束语
幼儿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必须持之以恒,通过课堂和日常教育相结合将规则意识深入印在孩子的脑海中,并通过家长和教师的监督和批评教育保证孩子执行规则能力的提高,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以后更好地进入社会发挥作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芳.幼儿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2,07:170-171.
[2]施宝莉.家园合作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及规则执行能力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48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