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菊
【摘要】职业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提高竞争力、完善人才市场的必不可少的一项举措,是政治、经济、科技、劳务、市场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必然结果。对于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不仅需要从响应政策、转变技术的落实,更需要从理念到实践进行彻底的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理念 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21-01
当今社会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职业教育作为一项与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劳务、市场等息息相关的一项系统工程,对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职业教育课程与社会经济相连,为适应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对于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刻不容缓。但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由内到外,由理论到实际逐一探讨。
1.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目标和理念转变
1.1改革应适应社会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为更好的适应职业而进行的教育。为此,必须从提高和增强人的基本职业素养、劳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要以能够胜任某项职务出发而对人进行培训教育,更要体现人文关怀,为其日后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1.2改革應顾及个人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既要以社会需求为主要出发点,更要适应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做到两者可以统筹兼顾。不损害学生继续发展的利益,也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传统的教育课程过于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这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使其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
1.3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应以人为出发点
职业课程教育是学生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解、体验、探究、反思和创造性事件而建构的活动。应将学生看做职业教育课程的主体,从其自身的个人生活、工作经验出发进行课程设计和组织活动,学习技能。
1.3.1培养全方位人才
教育是一项培养和提高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活动。因此,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标。所以要充分尊重、发展人的主体性。当然这与培养职业能力并不矛盾。职业技能的形成过程并不只是外在化的学习和体验,更需要心灵深处的感悟。职业教育只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对于职业的悟性、创造性和协调性,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才能事半功倍。
1.3.2尊重人的主体性
职业课程教育是以学生为主要实践主体的一项活动。在最基础的素质课程教育当中,应按照学生的基础和经验,内化学习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于专业的实习操作也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觉反思,能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不断强化巩固所学技能。
2.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讨
对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模式,还是一项逐步探讨、实践、在学习中不断完善的过程。我们应该本着学习的态度,对于国内外一些优秀新颖的模式进行引进、改进和创新,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使其能够为我所用。
2.1课程改革对老师的要求
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对于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已经踏入社会,或者在社会上已经有了社会地位和生活阅历的学生们,教师应该更加注重人本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教育方式。虽不要求学识渊博,但是需要有相关的行业经验、实践经验、更需要有对该职业的充分了解和尊重,为学生以后的发展能够提高有益的指引与规划。
对于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不仅要注重理念也要注重行动。应该改善职业教育的课堂环境,最高程度的还原工作现场。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训练技能,使学生对于所学技能能够灵活运用。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2.2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2.1对于专业人员的结构调整。
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只有最前沿、位居一线的教职工才最了解课程的改革创新模式。将职业课程教育与工作任务、工作环境相结合,所以应邀请前沿的职业鉴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进行指导。
2.2.2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课程教育模式在被完善和创新的过程中,教学管理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将班级组织形式变为项目小组模式,结合教学量和教学结果对老师进行奖惩制度。课程创新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科学化专业化的保证、对于人才劳务市场和相关国家政策、企业、行业等需求的充分了解进行逐步完善。
3.结语
职业教育课程是较为典型的多元模式学习,就其内容和性质而言有体验性、探究性、观察性、操作性等多种特性。从学习方式而言也有方案设计、实践操作、市场调研、交流评价等多种活动方式。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核心理念来源于创新,教师只有切身参与到课程改革的过程当中来才会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只有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才能带给职场人更多选择与进步,才能跟得上社会不断发展的步伐,才能历久弥新,这一切仍需要不断的探究和努力。
参考文献:
[1]钟捷.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与实践分析.广东科技.[J].2013(22)
[2]刘磊,叶曲炜.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教育与职业.[J].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