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调查

2015-08-27 01:00周浩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师话语大学英语教师教师素质

周浩

摘要:对我国十年来(2003-2012年)发表在外语类十二种核心期刊①上的92篇有关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研究文献进行了调查。通过查阅文献内容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1)从研究分布上看,有关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研究在2006年和2011年达到高点,2005年为最低点,但总体研究成果匮乏;2)从研究方法上看,相关研究大多属于思辨性研究,实证性研究较少,虽然一些研究采用了课堂观察,调查问卷、访谈,测试等方法收集了一些数据进行分析,但涉及到的统计方法较为简单;3)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六大类,包括教师素质,教师话语,教师信念,教师身份认同与角色特征,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发展以及教师自主性发展等。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教师素质;教师话语,教师信念;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4-0033-04

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大学英语教师普遍面临着一种空前的压力。然而,我国外语教学研究仍然重视语言习得心理和教学法研究而轻视实际课堂过程研究(杨雪燕,2003:54)。因此,多数研究成果都是围绕学生展开的而忽略了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本身的发展。Freeman(2006)曾经提到,如果我们不把研究的聚焦对准教师,英语教学的改革绝不会有大的起色。他认为教师研究中的导向问题很重要,也就是说教师研究不能只重视教师如何面向学生的研究,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教师自身如何“教”的问题。因此,关注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研究应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就国内十年来发表在外语类十二种核心期刊中的相关文章进行调查与研究,以期对今后此领域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研究样本

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键入主题词“大学英语教师”搜索并查阅了2003至2012年发表在国内十二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相关的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成果,经统计共92篇文章。因这些期刊在国内外语界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因此能较好地反映国内在此研究领域的现状。

2研究调查与分析

2.1 研究分布

自2003至2012年,十年中十二种外语类核心期刊中的相关研究文章,其分布情况我们从表1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一共有92篇文章。按文章发表的不同年度进行统计,图1中显示有关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研究在2006年和2011年数量最多,分别为14篇和19篇。2005年相关研究数量最少,只有5篇。其他年度在此领域的文章相差不大,为6至10篇左右。同时,按文章在不同期刊中的发表数量,我们将92篇文章再次统计,了解到十年来国内此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的分布情况以及总体的趋势(见图2)。其中,外语界所刊登的文章最多,共33篇;其次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以及山东外语教学。外国语期刊中几乎没有涉及到此领域的研究成果。

2.2研究方法

有关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有课堂观察,个案研究,问卷调查,访谈,课堂录音,语料分类及编码,叙事探究等。对于收集到的一些语言素材和数据,多数研究者都是基于相关理论进行一些思辨性的探讨。一些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实证性研究也仅采用较为简单的统计分析如数据陈列,文本分析,百分比,频次等。研究成果中涉及到的较为复杂统计分析方法如多元回归研究分析(李洁等,2007),独立样本T检验(吴书芳,2011)较少。

2.3研究内容

2.3.1教师素质

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外语教师素质,并出现了一些研究成果。陆谷孙(2003)用26个英文词(组)对英文教师必备的素养进行了概括。张宜等(2003)通过为期一年的调查,了解了辽宁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现状,为全省大学英语教师提供自我评估的机会,并就此提出逐步提高与完善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思路与建议。戴曼纯,张希春(2004)对高校英语教师素质进行了抽样调查,提出教师素质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吴一安(2005)对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进行了探究。李洁等(2007)对全国100所高校的1 200位大学英语教师作了问卷调查,从知识、技能、能力、中介变量、行为视角探究了大学英语教师胜任特征即KASIB内涵。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理念,通过自我培训与开发提升自身的素质。

2.3.2教师话语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 TT)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也是教师调控学生课堂行为的重要手段。教师话语在组织课堂教学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周军平,2006)。胡学文(2003)就教师话语的特征及功能做了初步探讨。刘家荣(2004)对英语口语课堂话语交际进行了个案研究;胡青球等(2004)探讨和分析了教师提问技巧、提问内容与形式和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关系。张凌坤(2006)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李素枝(2007)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本族语教师与中国教师所执教的大学英语课堂在师生交互模式及话步频数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李华(2007)从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历史人手回顾了国外有关课堂教学以及教师话语的研究,探讨了教师话语的局限性和研究策略以及在促进学习者二语习得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咸修斌,孙晓丽(2007)基于大学英语优秀教师课堂话语语料分析,提出教材本身并不能决定课堂话语的特征,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谢晓燕(2011)对英语专业课堂教师母语使用的数量、功能和原因进行了调查。

教师反馈,即教师对学生言语表现做出的反应,也是教师话语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张存香(2005)对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对语法教学的态度及方式进行了调查分析。王俊菊(2006)就写作领域中教师的书面反馈进行了研究;李俊芬(2008)探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效的教师反馈策略。曹勤(2009)讨论了大学英语四级网考听力测试对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的反拨效应,提出了促进教师教学正面反拨效应的建议。李竞(2011)探讨了EFL背景下学生英语写作中教师书面反馈的相关特征。谢晓燕(2011)对大学英语专业课堂中教师反馈的功能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另外还有从语用的角度探究教师课堂话语中的风趣言谈策略的研究(莫爱屏、刘吉林,2011)。

基于话语分析的教师职业发展项目在西方国家已非常普遍,而此方面的研究成果虽然在国内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研究领域中所占比重较大,但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如对于课堂教学中是否全部使用目的语以及是否可以使用母语仍有争论;教师话语(TT)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究竟有多大作用也没有很深入的研究。这些都是我们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2.3.3教师信念

教师信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是由各种复杂的因素构成的,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产物,代表了教师潜在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楼荷英等(2005)通过调查、课堂观察及访谈,研究了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及其课堂教学行为的关系。郑新民,蒋群英(2005)阐释了教师信念中潜在的语言观如何导向教师选择教学途径,影响其课堂教学。解芳等(2006)指出教师信念中的教学信念是教师信念的核心,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杨鲁新(2010)探讨了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写作教学信念与实践,而高强等(2010)则就大学英语教师语法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关系展开了研究。高四霞(2011)以社会认知理论为框架,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作为教师发展形式的教师实践集体对教师一般教学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所产生的影响。尹山鹰(2011)提出在大学英语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和由此造成的职业倦怠现象也需要引起社会、学校及教师个人的重视。

除教师信念以外,影响教师教学行为的因素众多,如教师的业务水平、性格等。因此,我们还应对影响教师行为的众多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选择广泛的样本进行数据分析,以期取得更为理想的研究结果。

2.3.4教师身份认同与角色特征

教师身份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的一个核心议题,近年来已从概念萌芽阶段发展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研究领域。袁小陆(2006)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困惑出发,探讨了教师角色的含义,提出了E - teacher的概念。龚嵘(2006)探讨了大学英语自主式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角色的转型。王俊菊,朱耀云(2008)总结了师生关系情境下教师学习的特点,指出更新理念、反思教学、增进师生交往是保证教师学习效果的关键途径和重要前提。许悦婷,刘永灿(2008)从教师发展的视角来研究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形成性评估知识。安桂芹等(2010)分析了目前在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了教师作为学习者和研究者角色变化的不可避免性。许悦婷(2011)研究了大学英语教师在评估改革中的身份转变及其影响因素,指出教师身份是在社会和历史两大维度的交织影响下,在专业自我和个人自我两大力量的冲突、协商与调和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

2. 3.5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发展

多媒体和互联网在英语教学的运用使得大学英语教师不坐等培训的机会成为可能,大学英语教师也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手段主动、积极地进行“教师发展”。就网络时代教师应起的作用,朱甫道(2004)进行了简要的论述。杨翠萍,刘鸣放(2006)在分析目前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技术能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内涵以及对语言教师信息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现代外语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莫锦国(2007)尝试建立了大学英语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机制。黄聪聪(2007)则通过阐释支配多媒体教学的工具理性,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以一个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为实际案例,说明多媒体手段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话语身份以及英语教师的发展之路。毛明勇(2007)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实践现状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网络化教育教学模式在外语教学中不可比拟的优势。彭伟强,何家驹(2007)分析了国内外语教师信息交流技术(ICT)问题,提出了构建外语教师ICT发展模式的若干设想。张卫红,孙成贵(2010)结合当前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状况,探讨了如何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信息化教学途径来加快自己的专业发展进程。张雁玲,郑新民(2011)发现外语教师对于何为外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认知有待进一步明确与拓展。

笔者认为,在当今信息知识爆炸的社会,不解决教师的信息化技术能力问题,很难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全面改革。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师发展的议题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出现。

2.3.6教师自主性发展

有学者指出学习者的自主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职业的自主性发展。因此,新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自主式的教师发展模式符合现代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就此方面,陆国崇(2003)分析了人世后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各种挑战及应采取的对策。刘红,高志英(2006)就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践进行了探讨。辛广勤(2006)基于外语教师发展的定义界定了大学英语教师在岗自我发展的内涵,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师在岗自我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张雁玲(2007)根据某高校50名教师两年来的实践和取得的成果,尝试证明“校本教研”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高校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必要性。周燕等(2008)则探索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发展的历程和促进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阮利东(2011)在分析在职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必要性基础上,提出利用外界因素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发展的四种途径。吴书芳(2011)就大学教师中新手与熟手教师自主水平,通过差异对比反映了中国教师自主的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除上述有关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相关研究所涉及的六大研究内容之外,一些学者还就大学英语教师日记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王健、杨党玲,2005),对大学英语中外教师合作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探讨(柏桦等,2009),还有调查英语教师对学习动机策略的看法和他们在教学中对动机策略的运用的研究(季明雨,2004)以及以人文建构主义的“中介作用理论”为指导,分析大学英语教师对教学的有效干预(赵蓉,2011)等等。

尽管国内学者近十年来从多元文化视域探究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此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西方国家还相当匮乏,需要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观察,对自身如何改进教学质量进行探究,从自我意识、自我决策、自我评价、自我更新方面深入开展教师行动方面研究,以填补国内此研究领域的空白。

结语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知识的促进者。教师发展强调教师素质发展的创造性和持续性,强调教师个人的、内在的提升,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终身性的全面发展(周玉林,2005)。我们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意识到教师地位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更应重视教学研究中自身发展的研究。

猜你喜欢
教师话语大学英语教师教师素质
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教师话语水平
中医药院校公外教师向ESP教师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教学反思与教学的关系
浅议高职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的提升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小学教师素质现状及提升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