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娥
摘 要:语文学习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因素的渗透,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情感渗透;教学情境;阅读教学
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大量真挚的情感,通过语文学习,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情感丰富的优秀人才。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因素的渗透,培养学生丰富、细腻的文学素养。以下是针对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挖掘教材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语文不但是语言和文字,而且是使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的学科,如果缺乏情感,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堂是不完整的、是无效的、是残缺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文章,本身富含丰富的情感因素,每一篇课文都寄托了作者的心理活动,每一段文字都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每一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饱满的、生动的,都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内心,渗透了深刻的哲学思想,这些都值得教师深入挖掘,剥离出其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丰富情感。例如,六年级课本中《我们爱你啊,中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郑成功》等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素材,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当好桥梁作用,通过生动的语言讲解,触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与作者的思想共鸣,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要素,让学生通过阅读饱含深情的段落,引导学生体味其中的关键字词,揭开文章的神秘面纱,真正与作者融为一体。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导入情感
情境是活跃课堂氛围的重要前提,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情境的设置。语文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教师和环境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的人和事物所感染,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真正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卢沟桥的烽火》一文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向学生播放卢沟桥事变的珍贵历史影像资料以及我军共同抵抗日军的一些史料视频,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我军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他们好好学习的决心和意志。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表演情境、问题情境等多种情境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就需要老师根据课文的具体实际和学生的情感点去精心设置。教师在营造情境时,必须牢牢把握一个“情”字,真正做到“以声传情,以情动人”,促使学生对课文情感因素的理解。
三、注重课文朗读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情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不但可以充分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情感,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线,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教师要重视课文朗读,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悟文章灵魂。如果单纯地对课文中的文字进行理解,学生可能不会产生任何感觉,但是当把这些文字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寓意深刻的美文,这里面蕴含的思想情感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看”就能理解的,需要学生用心解读。尤其在学生精心朗读令人热血澎湃的课文时,所产生的影响有可能会伴随学生一生。有的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在朗读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所以这样的朗读是无效的,敷衍别人的同时也欺骗了自己。为此,教师要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白朗读的重要意义,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并在学生朗读之前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朗读的针对性,而且可以检验学生的朗读成果,能够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朗读的效果和针对性,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文中天游峰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山峰呢?另外扫路人又是一位怎样的人?”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朗读时,心中就有了目标,紧接着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发现了天游峰的险和高,同时更加体会到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所展现的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这样在朗读教学中不仅解决了学习问题,而且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对普通劳动者有了新的认识,同时在情感上有了尊敬之情。
总之,加强情感教育是新课标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白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究不同的渗透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收获丰富的情感知识,明白更多的人生哲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刘金华.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