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熏陶回归语文课堂

2015-08-26 02:15顾永丰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语文课堂

【摘 要】在追求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熏陶被忽视冷落。情感熏陶回归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应然要求。运用情感素材,帮助学生入情入境;抓住教学契机,促进学生的情感内化升华,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切实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熏陶;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6-0026-03

【作者简介】顾永丰,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江苏太仓,215421)党总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情感熏陶是情感教育的核心,是一种更注重人性化的人本教学方式,它以“知情并进”为教学目标。不管是“情境教学”还是“愉快教学”或是“成功教育”,都是情感教育的具体探索:“情境教学”是创设具有真情实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体悟情感;“愉快教学”则是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中愉快地学习,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成功教育”则强调以成功感和自信心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造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潜心研磨、精心预设,从多方面入手,系统地去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和环节,强化对学生的情感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课堂教学中对情感熏陶的认识误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是,在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中,有的教学者受到可量化的教学评价指标的影响,不创设情感熏陶的教学环节和环境,淡化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内容;有的教学者在追求高效教学的旗号下实施着功利性的教学安排,肆意地肢解文本,消解了情感教育的因子;有的教学者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追求所谓的课堂教学大容量快节奏,忽略了语文熏陶感染的慢作用;有的教学者从考试需要出发,在阅读教学中更注重对文本词句的分析理解、对课文全篇的感知感悟,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目标的实施。在教学中之所以存在这些现象,究其本质,是教学者对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缺乏科学的整体认识,也是对语文学科属性的认识存在偏差。

“语文”说到底是“语言”和“文学”,“语言”是人们情感交流的工具,“文学”本来就是“人学”,这就注定了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离不开人的情感活动,作者的创作情感和读者的阅读情感必须在教与学的交流中达到交融。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情感的成长期,学生的情感日趋丰富、日渐成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加关注情感,或渴望情感、或品味情感、或流露情感、或寄托情感。课堂教学应顺应学生的情感需求,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的情感资源,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其实从教材的选文角度,我们也不难看出高中语文有着极强的人文性,其选文十分关注情感因素。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成为联系学生和文本的情感纽带,在教学过程中以情感为红线,架设作者和读者的感情桥梁,在教学中实现教者、作者、读者三者的感情共鸣。

二、课堂教学情感熏陶的实施路径

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顺性达情”。课堂教学中的“顺性达情”主要是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要求下主动学习。歌德曾说过,情感是一个活动着和行动着的人的灵魂。确实的,情感是一个人生活的原动力。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语言形式,而语言主体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是潜伏于其中的,只有深入作品中的语言主体的生命、心灵之中,才能叩开作者的心灵之门,与其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学生学习语言文学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别人的生命活动,通向心灵活动中美的境界,从而学会用美的眼睛、耳朵去感知世界,用美的心灵、情感去体验生活。

一般来说,人的情感的产生是由内而外的,由人们的内心好恶而引发好恶的行为。然而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则有所不同,从某个角度讲,这种感情是由外而内的。作为读者的学生,他们接受指令而阅读课文,对课文一开始是没有感情的,对课文中的感情也是毫无所知的。因此,教学者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情感,对教学产生情感,对课堂产生情感。

1.以情感素材引入情感熏陶。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以及高中学生的情感需求来挖掘与文本内容关联的情感素材,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情感熏陶的氛围:或用人物杰出的事迹感染学生,或用教师的认知启发学生,或用特定的情境渲染氛围……

在教学《我与地坛》时,当笔者展示出史铁生残疾身躯的照片时,学生们一片唏嘘,但当笔者引导学生们欣赏史铁生充满自信的笑容,并展示出他的事迹以及他在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获得的奖项时,学生们露出了严肃的神情,继而又议论纷纷。学生们对史铁生产生了敬佩之情、赞叹之情,并进而产生疑惑:这样的一个残疾人是怎么战胜自我的呢?又是怎么取得如此成就的呢?此时外部的环境已引发起学生内在的情感,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则容易走进文本和作者的精神世界。

在教学优美的散文或经典的名著时,教师或采用情境描述,或采用朗诵,或歌,或咏,来打造情感熏陶的前奏,让学生带着浓浓的深情和强烈的求知欲,走进课堂,走进文本,用自己的心灵叩击作者的灵魂,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作者的生命活动中的美好境界。笔者在教学《红楼梦》单元之前,先让学生闭眼静听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然后让学生分别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段,学生们完全沉入到了学习的境界之中,学生情感投入其中的情景令人难忘。卢梭曾说:“自由是人的天然本性,人天然具有自由活动的能力。人在遵循自然的自由活动中才能得到幸福。”教师此时只需做一个把学生引导到“自由境界”中的“向导”。

2.以入情入境实现他我置换。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其实学生要真正弄懂作品中的事、情、理,达到“实现自我”,并有所创造,就必须自己走进作品,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和立场去感受,去体会,实现他我置换。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方法很多,比如朗读。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忽视朗读的作用,甚至认为这是小儿科。其实不然,根据笔者的教学体会,高中学生更需要声情并茂的朗读,它甚至可以代替教师们不肯割舍的讲解和分析。

笔者在教《我与地坛》第二教时时曾做过一次尝试,整个第二部分,我没有做任何讲解,只是做了一次深情的范读。饱含感情的朗读营造出了浓厚的情感氛围,学生们或低泣,或沉默。然后让学生朗读最令自己感动的语段,并结合生活谈谈自己的体悟。当时没有一名学生不动情,没有一名学生不入境。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被文本的情感所感染,被作者的精神所感动,此时任何的讲解都是多余的。

再如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也是入情入境的最简便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笔者在教学《登高》时,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坐片刻,然后笔者用低沉的语调讲述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孤独地登高悲叹的情景,从学生时而蹙额、时而扬眉的神态中,笔者分明看到了一个个“杜甫”正走进他们的心里,待学生觅得作者的精神立场达到了他我置换的时候,再朗诵《登高》,就很自然地融入到诗歌当中。入情方能入境,入境方能体情察理。其实,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实现他我置换的方法有很多,如自演小品、自演课本剧、纵情歌唱、分角色朗诵、对联问答等。

3.在教学关键点促进情感升华。

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学生情感得以升华。入情入境的情感渲染只是教学的第一步,要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还必须适时适地抓住教学契机,帮助学生实现情感升华。道德是社会的意志,具有强烈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可以说是理性的;而美更多地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是非理性的。语文学习中,人们往往会陶醉于某一种意境,倾心于某一种情怀。“枯藤、老树、昏鸦”“杨柳岸、晓风、残月”都可以成为一种美的欣赏对象,但是,这些情怀连接着人生态度,表达着作者的人生感悟。担负着立德树人使命的高中语文教师更应该去帮助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角度去理解、体悟生命的价值。

譬如,当学生们为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赞叹时,当学生们向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投去敬佩的目光时,教师不妨让学生们想一想:作者在诗篇中流露出的消极避世的思想会给读者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当学生为史铁生的母亲叫好时,当学生为祖国母亲的沉重灾难叹息时,教师不妨问一问:母亲为儿女奉献一切,那么做儿女的又该如何去报答我们的母亲呢?当学生感慨于毛泽东的伟大、马克思的贡献、巴尔扎克的深刻时,教师不妨让他们想一想:这些伟人的伟业来自于一朝一夕吗?他们的英名,是后人给予的吗?……在这些关键点抓住教学契机,以这样的方式启思,就能让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4.在创新思维中促使情感内化。

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说:“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的构成的权利。”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参与作品意义的构成的权利”,这种“参与的权利”不仅引领阅读者(学生)借助作品进入作家的个人世界,并觅得其精神立场;而且还引领阅读者(学生)让作品进入自己的精神领地,并与作品发生互塑,发现自己。

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时,在小组讨论后,多数学生认为套中人别里科夫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人,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自觉维护者。但也有学生认为别里科夫一个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连气都不敢吭的人,罪恶的沙皇专制制度会使“那些连气都不敢吭的人”迟早也成为“别里科夫”。学生的情感倾向一目了然。

教学《红楼梦》单元时,学生对王熙凤、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物的分析评价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感悟,在新时代下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了重新审视,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倾向。课堂中的情感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学生的情感在思维中得到积淀。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绝不是简单的事,任何简单生硬的说教只会导致学生的反感,学生只有在课堂中真正自由感悟,才会真实地沐浴在积极健康的情感之中。

“教育不是工艺,是哲学,是艺术,是诗篇,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需要用我们的热情和生命去拥抱。”高中语文教学绝不是机械的知识点的教学,更不能是应试的教学,它必须是牵动作者、教师、读者(学生)的心灵的教学,是一种感情的默契和交流,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情深意切的过程,是一个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一个提高生命质量、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程钧.语文审美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3]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课堂中的“现代”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