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

2015-08-26 02:21方兴林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戏班戏台徽州

方兴林

(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黄山 2 45041)

徽州地处今安徽省的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发达,至明清“徽商”富甲天下以后,徽州的社会形态随之产生了巨大变化,文化的繁荣显得尤为突出,其中“徽戏”的继往开来和推陈出新,在中国戏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不可或缺的一笔。伴随着“徽戏”的兴盛,为演出需要而兴建的戏台也如雨后之春笋,在徽州村落间相继出现。但时至今日,徽州古戏台的遗存已不多见,如今我们见到的大多数戏台,基本上是作为其他建筑的附属部分而存在的,现存且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徽州古戏台仅有17座,主要分布在祁门、休宁、绩溪、歙县、婺源等地。[1]徽州古戏台以“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而被世人称奇,它作为徽派古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在中国的戏剧舞台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戏台对我们研究、了解徽州地区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提供了直接的实物依据。也正因为此,近年来,徽州古戏台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吴健以祁门古戏台为例,细致地研究了中国古建筑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2]章望南重点研究了徽州古戏台的建筑艺术;[3]潘小平、陈琪等分别详细地分析了徽州古戏台的发展历史以及围绕古戏台而研究了徽戏等相关内容。[1;4]

目前已经有多位学者对徽州古戏台进行了研究,对于古戏台的研究,也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即古戏台是徽州历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建筑奇葩,通过它能够使得后人更加清楚、准确的了解徽州经济、历史和文化。然而,目前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古戏台的数量不断减少,随着时间的流逝,风吹、雨淋、日晒等客观环境因素均会给古戏台的建筑体带来巨大的伤害,如果我们现在不及时对其加以抢救性的保护,古戏台终究有一天会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修复或者说修补古戏台是保护方式的一种,但是众所周知,修补毕竟是后人的一种仿造,它很难实现古戏台的原汁原貌,甚至万一修补失败会给古戏台建筑带来永久性且不可恢复性的伤害。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使得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技术手段和途径来保护徽州古戏台,特别是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对现有徽州古戏台相关资源进行数字化、信息化,从而实现既不破坏古戏台又能完好地保存古戏台现有的珍贵资源。目前,国内鲜有关于徽州古戏台数字化的研究报道,基于此,本文试将构建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旨在通过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将徽州传统戏台历史文化的精髓呈现给世人,此外,也通过该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为海内外研究徽州古戏台以及徽州文化、人文和历史等方面的学者提供一个便捷的资源获取平台。

一、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内容

建设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是一项全新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依据徽州文化特别是古戏台的特色与现状,本文认为,一个相对系统、完整的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内容应当以古戏台本身为主线,包括古戏台基本信息、古戏台题壁、古戏台戏联、古戏台人物、徽戏剧目以及徽戏戏班等共计六个方面的重要资源。

1.古戏台基本信息

徽州古戏台是该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的重点和根本,因此对徽州古戏台基本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力求全面和精确。目前遗存下来的徽州古戏台均是建造在宗族的祠堂之内,作为祠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戏台一般建在宗族祠堂的前进,与祠堂的享堂相对,这样的设计目的既是维系宗族血缘关系的需要,又是体现宗族威严的需要。古戏台从结构上可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固定式戏台的台基以砖石砌成,俗称“万年台”;活动式戏台全部用短木柱支撑,上覆台板,俗称“可拆卸式”。围绕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需要,本文拟将收集徽州古戏台如下基本信息:名称、所处位置、建造时间、结构特征、建筑面积、遗留题壁、遗留戏联、相关历史人物、相关徽戏剧目、相关徽戏戏班。

2.古戏台题壁

尽管在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戏曲演出十分繁荣,但是由于当时客观技术的限制,无法留存这种舞台演出活动的形象记录,因此,今天我们很难推断和想象数百年前在古戏台上所发生的演出盛景。然而,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当年曾在古戏台上演出的戏班为了纪念曾在这里演出过而信手拈来的题壁,给今天我们的研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字史料,这些文字史料从另一个侧面给我们展示了当时古戏台上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它为研究徽州的戏剧提供了直接可靠的根据。这些古戏台的题壁用简短的文字,甚至是只言片语记录着演出的时间、戏班、角色、剧目、管理、场次等内容,真实地反映出了演出时的情况,基于此,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理应当将题壁资源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3.古戏台戏联

徽州古戏台每逢演出时,戏台均要做一些演出前的准备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悬挂戏联,以此来渲染舞台的演出气氛。这些戏联,一部分是演出戏班自己创作的,也有的是戏班或东家请当地较有名气的秀才、文人为演出或戏班量身定制,戏联内容或抒情、或言志、或讽世、或刺时,涉及内容丰富,对研究徽州古戏台的历史具有较高的价值。目前,这些戏联大多流传于当地村落之中,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需收集这些戏联资源并加以分类。

4.古戏台人物

徽州古戏台的发展历史与当地徽州的居民息息相关,明万历年间,曾经任职歙县县令的傅岩在《歙纪》中说“徽俗最喜搭台看戏”。[5]在徽州古戏台的发展历史长河中,除了徽州居民外,还有很多著名的徽商、政府官员、民间艺人以及戏曲文化研究人员积极地融于到徽州古戏台的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徽州古戏台的发展,为徽州古戏台成为中国戏曲界的一朵奇葩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这些人中包括明代著名的戏曲评论家和诗人潘之恒、徽商吴越石、曾官至尚书的歙县人曹文埴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人。因此,这些人理应当成为特色资源数据库中一个重要单元。

5.徽戏剧目

徽州古戏台上演出的剧目,既有“大戏”,又有“小戏”。所谓的“大戏”是指那些已经被刊刻成书的剧目,如《牡丹亭》《目连救母》等;所谓的“小戏”是指来自于民间的手抄本剧目,其表演以黄梅戏、采茶戏为主要形式,其题材或者说内容均来源于徽州人民日常生活,或来源于神话传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徽州民间的风俗人情。此外,在徽州古戏台上演出的徽戏剧目还有一部分是侨居外地的徽商们带回老家的,如汤显祖的《牡丹亭还魂记》刚问世不久,徽商吴越石的家班就把它搬上了徽州的古戏台,值得一提的是吴越石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结合徽戏的特点进行了巧妙的改进,使其更适合徽州本土特色。目前我们收集到了大量的徽戏剧目,如《七擒孟获》《水淹七军》等,这些徽戏剧目是伴随着古戏台而生的,徽戏剧目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将从古徽州风俗民情以及徽州与外界交流等方面给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提供必要的支撑。

6.徽戏戏班

目前有史可查的最早组建的徽州戏班是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古徽州歙县雄村人曹文埴组建的华廉班,华廉班即是后来名噪一时的庆升班,据史料记载,庆升班曾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应诏赴京为清高祖弘历八旬寿诞晋祝。随着徽戏的兴盛,徽州出现了众多戏班,据目前可查的史料记载,先后共有47个徽戏的戏班,在这些戏班中影响力较大的庆升班、同庆班、彩庆班、阳春班,这四个戏班在当时被称为“京外四大徽班”;新彩庆、二阳春、凤舞台、柯长春,这四个戏班被称之为“新四大徽班”。在某种意义上,戏班是徽州古戏台的灵魂,再好的戏台没有戏班演出,也只是一个空壳子而已。徽州戏班的人员构成、演出方式、戏服、舞台道具(行头)、演出剧目等信息资源从多个方面和角度为我们研究徽州古戏台提供历史依据和素材,它是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二、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结构设计

在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过程中,本文设计六个资源子库以实现古戏台相关资源的管理,这六个资源子库分别是古戏台基本信息库、古戏台题壁库、古戏台戏联库、古戏台人物库、徽戏剧目库以及徽戏戏班库。在实际实现过程中,以古戏台基本信息库为主线,将其贯穿于其他五个子库中,从而实现用户在前台任意点击选择一个古戏台,则与该古戏台相关的其他信息均一一展现。

图1 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结构

三、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关键技术

1.实物照片拍摄

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核心是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实现古戏台相关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因此首要关键技术是对现存遗留古戏台进行实景数字照片拍摄。由图1可知,拍摄的对象包括徽州古戏台全景、古戏台题壁的局部特景和古戏台戏联的局部特景三个部分,特别是古戏台全景拍摄要求特别高,由于古戏台是一个较大的建筑群,为了能够获得古戏台全方面各角度的照片,需要使用航拍技术,这对拍摄人员、拍摄设备均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此外,在拍摄过程中,数码相机的光圈、焦距、快门速度、感光度、白平衡以及分辨率和存储格式等众多技术参数是选取与设置决定了最终所获取的照片的质量。最后,针对古戏台题壁的局部特景照片和古戏台戏联的局部特景照片,为了能够实现计算机自动检索题壁和戏联的文字,后台非常有必要利用OCR技术。

2.纸质文献数字化

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过程中,针对徽州古戏台相关人物档案、徽戏剧目以及徽戏戏班等信息,主要来源于已经被后人发现并整理的徽州文书等历史文献,还有一部分来源于当地居民代代相传的故事。针对流传于当地居民口中的历史故事,可以将居民口述故事进行文字整理或者用音频的方式将其录音。针对徽州文书,它是徽州历史的见证,非常宝贵,徽州文书留存于世的仅有一本,徽州文书目前大多存于博物馆中,因此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只能采取将徽州文书等文献资源进行扫描数字化处理,利用当前高精度书刊报纸扫描仪将相关文献扫描成国际通用的PDF格式存放于数据库中,然后再利用OCR技术实现文字识别,从而实现相关文字资源快速检索和定位的功能。

3.元数据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data about data)。元数据是描述某种类型资源(或对象,object)的属性,并对这种资源进行定位和管理,同时有助于数据检索的数据。[6]元数据是否规范和标准直接决定了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完整性,此外,规范化的元数据有利于实现特色数据库信息资源的共享。本文针对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目的和原则,结合《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元数据标准》和其他相关的元数据标准,拟将制定《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项目描述元数据标准》,依据该标准,将对徽州古戏台相关资源进行著录。

4.前台页面设计

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最终建成后,将以专题网站的形式对外发布,供相关用户使用。整个网站将采用目前通用的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用户无需安装任何客户端,只需通过浏览器即可完成相关信息的检索与查阅,尽可能方便用户的使用需求。专题网站首页背景选取了位于祁门县新安乡珠林村的馀庆堂古戏台正面全景图,顶端设置六个一级导航条,分别是徽州古戏台、古戏台题壁、古戏台戏联、古戏台人物、徽戏剧目、徽戏戏班,使用浮动菜单方式实现按各一级导航浏览各类信息,进入相关页面后,可进行全局检索,实现对特色资源数据库中所有的文字、图片等资源进行快速定位和浏览。

5.数据维护与更新

为了保持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可持续的发挥效益,既要对已经录入的资源进行维护和纠错,又要不断地补充新发现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源。针对已录入资源的维护问题,首先需要维护人员不断的自查纠错;其次需要高度关注用户使用后的反馈信息,任何一个数据库,在刚投入运行时均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错误,这些错误的发现与补救需要工作人员和用户共同努力,从而更好地发挥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目标。针对信息资源更新问题,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仅需要保证后续经费及其相关的人力、物力资源的足额投入,更加需要及时跟踪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前沿,可通过参加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年会形式,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讲学和访谈、订阅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学术期刊等途径来收集最新发现的关于徽州古戏台的信息资源,并及时按照《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项目描述元数据标准》进行著录,使得徽州古戏台特色资源数据库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时刻保持新颖性和有效性。[7]

[1]陈琪.藏在宗祠里的徽州古戏台[J].中国文化遗产,2013,(5).

[2]吴健.中国古建筑与文化的关系初探——以祁门古戏台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9,(1).

[3]章望南.徽州古戏台及其建筑艺术[J].中华民居,2008,(Z1).

[4]潘小平.徽州老戏台[J].江淮文史,2004,(8).

[5]陈琪,张小平.花雨弥天妙歌舞——徽州古戏台[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

[6]中文元数据标准研究项目组(中国).国外元数据标准比较报告[R].2000.

[7]王丽君.士绅阶层在徽州民间纠纷中的作用——以程曈为中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10).

猜你喜欢
戏班戏台徽州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戏台送到家门口
狸猫戏台
功德林寺戏班:寺院文化对觉木隆派的特殊重塑
徽州绿荫
云南壮剧的几种组织形式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移民音乐的民间存在形式研究
从社会组织的视角看云南壮剧民间戏班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