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策划=林溪 版式设计=刘一 一
教育部: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6月15日,教育部在京举办专题研究班,就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进行了研究部署。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出席开班式并讲话。他强调,要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确保各项支持政策落地生根,让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教育部就落实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把准支持重点。对乡村教师队伍的定编定岗、培养补充、交流轮岗、培训提高、待遇保障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政策倾斜。二是加强经费监管。把资金和投入更多地用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迫切需要的领域,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规范使用,强化监督。三是严格队伍管理。重点要加强师德建设,改革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乡村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组织领导,细化任务分工,形成联动机制和工作合力。五是加强表彰宣传。建立健全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加大对乡村教师的表彰宣传力度,认可、鼓励、支持优秀人才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为充分展示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成果,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举办的2015年全国推进学校教学信息化校长论坛5月23日在青岛举行。论坛围绕“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展开深度讨论,集中推出10个近年来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案例,既有城市学校打造的智慧校园,也有农村学校的信息化“逆袭”;既包含翻转课堂等热门话题,也涉及综合素质在线评价等前沿探索,充分展示和共同研讨互联网技术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的深刻变革。会议通过了《青岛宣言》。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闭幕式并致辞。他强调,本次大会画上了圆满句号,但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春天才刚刚到来。要携起手来,加强合作,相互借鉴,全面落实《青岛宣言》精神,树立更加明确的目标理念,采取更加科学的政策措施,创新更加有效的体制机制,建设更加完善的硬件设施,培养更多合格的教师人才,为全面实现2030年全球教育发展目标提供支撑,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奋斗。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概念被明确提出,意味着中国传统业态将通过互联网实现连接和重构,而克强总理提出的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也应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被重新定义。在跨越了硬件设施建设的鸿沟之后,如何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新颖的教学模式传递到偏远贫困地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教育信息化、在线教育无疑是有力抓手。
由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最大在线教育平台——一起作业网共同发起的“智慧教育·新希望”公益中国行活动,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一起作业网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率先送达贫困地区,让教育资源不均衡地区的孩子享受同样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先进的学习方法;并帮助学校成立“一起作业实验室”,让一起作业先进的科学工具、PC、移动客户端落户贫困地区,线上与线下相辅相成,为偏远贫困地区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软件问题。
同时,通过中国青年报的全媒体传播平台及中央核心媒体,将这种公益模式广泛传播,引发社会关注与思考,并希望通过社会各界的支持,将帮扶模式在更多的偏远贫困地区复制。
“智慧教育·新希望”公益中国行选择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安徽金寨县希望小学举办启动仪式并作为活动首站。
陶西平:
教育家都是时代的产物。在适应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会面临许多新问题。特别是在社会的转型期,原有的教育理念、体制、方式等培养出来的人往往难以适应社会转型的需求,就必然促使教育的转型。
中国目前最需要教育家,也最有可能产生教育家,而且已经有一批教育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探索着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道路。
每位教育家都有一个自身成长的过程,没有任何人可以去培养另一个人成为教育家。因为教育家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而是迎风斗浪的海燕。教育家都是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和阻力,经受次次失败与挫折,最终寻找到解决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途径,从而引导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
朝着那梦想的远方(二)——记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
主题策划=林溪 版式设计=刘一 一
(2014年12月号)朝着那梦想的远方(一)
编者按:
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基础教育的命运,实际上掌握在全国近3000名县区教育局长的手中。我们理解,这并不是在否定校长们的力量——在目前“管、办、评”权力高度集中于教育行政部门的情况下,许多校长实在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我们必须承认,教育局长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教育的走向,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局长就有什么样的区域教育。当下,教育家办学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关心教育的人都乐意看到由一位具有教育家情怀的局长来领衔一方教育、造福一方百姓。不妨大致梳理一下,有教育家情怀的教育局长应该具备的特质——比如,懂教育、有激情、敢担当、有智慧,不在乎升官发财,心系学校与师生,把办好教育作为任期内最重要的追求,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能够引领和推动校长与教师队伍的专业化。
我刊在2014年12月,就报道了两个这样的局长——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教育局的谢巍和株洲市荷塘区教育局的刘骞晖。这两位局长都在任职的区域,实施了“未来教育家成长工程”。那么,工程的实施,究竟给教师队伍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了株洲荷塘区,向读者呈现我国县级区域促进教育家成长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