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时伟
当前以电子技术为龙头的各项科学技术正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发展与进步,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形态、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电子信息技术不仅在形态上丰富了知识传承媒介,而且在方法与手段上带来了诸多改进,给传统沉闷的课堂教学实践带来了习习清风,给予广大师生全新的视觉感受和生动完美的听觉效果,大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从而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
一、面向教学情境,开发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电子教材
教学情境是教师引领学生开展课堂教学的“背景”与“情感底色”,能促使学生将注意力和精力聚集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参与度。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助于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更加强烈的好奇心,有助于提升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求知欲与探究欲,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大大增强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开发和使用电子教材时,要将电子信息技术和高中地理教学有机整合起来,将课本中的内容拓展为文字、图片、图形、声音、影像、视频与动画等多种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构建成虚拟化的逼真场景,吸引学生集中精力观看、思索与参与,从而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例如,将有关人口迁移方面的内容开发成电子教材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央视转播的“非洲角马的季节性迁移”的视频片段,以电子素材互动的形式提出问题:“角马为什么要迁移?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发学生对问题产生思考,并激发他们产生求知与探究的欲望。
二、面向教材重点,开发有效破解重难点的电子教材
对高中地理教材实施电子化改造,开发出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电子教材,需要耗费较多的物力、人力与财力,需要投入的资源很多。因此,在开发和利用电子教材的过程中,不能采取“绝对平均主义”的策略,必须有所区分、有所侧重,做到先关注核心和重点,将着力点放在开发可以有效破解重难点的问题上来,特别是对于那些综合了天文、地理、人文、政治、地域色彩等诸多因素的内容,那些较为特殊的地理事物演化与发展的内容,那些囿于传统教学手段的束缚而难以阐述清楚的内容等。通过作图绘画、拍照摄像、动画制作、网络搜索等诸多方式采集到丰富的资源,并对它们加以技术处理,将教学内容展现得更加鲜活、直观、形象、具体与简洁,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破解重难点问题。
例如,有关地球表面形态方面的知识,课本上呈现的图片与文字难以让学生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这些地壳变化原理,因此就有必要重点关注这些内容,将它们转化为电子教材,从而帮助学生有效破解重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
三、面向合作互动,开发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电子教材
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仅要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要增强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而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探究性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引入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并已取得非常良好的反响,特别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因此,在开发和使用电子教材过程中,要切实关注“合作”“互动”这些探究性元素。例如,对于大气运动方面的内容,可以通过编程将大气运动原理制作成可以让学生动手点触的互动电子模型,使学生更好地感知不同的气流,体验形成大气运动的原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自主探究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综上所述,对高中地理教材实施电子化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那种枯燥的讲解和引导,有助于更加有效地破解重难点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能力,有助于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地理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