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般的女教师
——记章丘市第四中学地理特级教师王晶华

2015-08-22 06:17刘潇然
未来教育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四中老师教师

本刊记者 刘潇然



清泉般的女教师
——记章丘市第四中学地理特级教师王晶华

本刊记者刘潇然

王晶华

在中国千百个小县城里,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闪烁的霓虹灯,千千万万少男少女们将漫长的青春期深埋在高高的书本堆里,日复一日,与纸笔为伴,挣扎着、奋斗着奔向未知的前途和命运。这样的年轻生命,渴求着心灵的清泉——哪怕一丝的甘甜,一瞬的润泽,都能给他们单调的生活带来慰藉。王晶华便是这样一位清泉般的县城女教师。

她,热爱生活,喜欢旅游,喜欢养花唱戏,喜欢把一切自认为美好的东西分享给学生们;

她,人到中年,却经常显露出少女一般的神情——说到兴奋处,那双褐色的眸子猛地瞄人一下,又垂下眼去,脸上还开怀自如地笑着,那模样很打动人;

她,才华横溢,曾先后荣获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全国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然而绚烂之后,却回到了养育她的那座流着清泉的小县城,坚守在平凡的讲台上。

她说:“人就像四季一样,要不停地更新,蛰伏一段时间,又绚烂起来,这是人生必须有的规律。”

灵泉育少女

王晶华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县级市——章丘。章丘被誉为“小泉城”,境内有济南五大泉群之一的百脉泉,也是北宋才女李清照的故乡。

王晶华的童年生活略显寂寞,却又单纯、愉悦。那时候,她经常被寄养在奶奶、姥姥家。老人秉持着一套传统的女德思想,教她诵《弟子规》、《列女传》等古文,也教她唱越剧《红楼梦》、《何文秀》和黄梅戏《天仙配》、《女驸马》。有时候,她搬条板凳,坐在家门口,看着门前的天光树影渐渐昏暗下去,就知道一天又过去了。

后来,她考上了市里数一数二的名校——章丘市第四中学。

少女时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四中的校园里,一条清清的山泉水流过。学生们都喜欢呆在泉水边洗脸、洗衣服,捧水来喝。那泉水从来没有断流过。四中还有个很大的“后花园”,名为百脉泉公园,与四中校园仅用一条横街的“彩虹桥”相连。园子很大也很漂亮,内有李清照的汉白玉雕像,才女雕像秀骨清奇,矗立在山坡上,高高地俯视着四中。园中有很多泉眼,泉水盛时奔流不止,漫溢水榭,整个园中水汽弥漫。那时候,王晶华很喜欢揣上零花钱,到隔壁副食品商店买上一兜当时流行的“咪咪奶糖”,再到报亭买一本《画书大王》,然后跑去百脉泉公园,坐在长椅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书,对着清幽的泉流,一个人消磨掉整个下午。

多年后,当她回忆起童年和少女时代,觉得正是这些经历,让自己“一辈子都处在一个都市里的小村庄”。“我想自己躲起来就自己躲起来,想去修炼就去修炼,有时候‘入世’,有时候‘出世’。”

在人生之初,王晶华幸运地遇到了两位优秀的启蒙老师。

她高中的英文老师名叫李厥起,至今,李老师的照片还珍藏在四中的校史馆中。照片上,这位年轻的男老师相貌英俊,小小的眼睛眯着,面带笑意地坐在那里拉着手风琴。他见识丰富,去过非洲。即便是在教育思想很不先进的年代,他讲课也很会引入:先在黑板上画出沙滩,再画出远方的大海,然后“镜头”渐渐拉近,出现了一串串脚印,又画了两条腿,还有腿上的汗毛。“这就是‘野人’!好了,同学们,我们开始讲《鲁滨逊漂流记》。”一幅图一下子抓住了满场学生的眼球和心思,不比现今的多媒体视频逊色!

如今,在冬天的章丘城,老四中人还经常能看到已是白发老者的李老师仅着一身很薄的衣服,在大街上从容地慢跑。王晶华从热爱生活的李老师身上认识到,一个人,如果不能做优秀的人,至少要做个特别的人。因为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都是那些富有个性的人。

另一位对王晶华影响深远的老师,是她读高二时的班主任李英杰。

曾经,王晶华觉得自己语文素养很不好——她高一时写的东西,不管是作文还是随笔,都被语文老师批为“看不懂”。没想到,升入高二,她的文章却突然得到了新来的李老师的赏识,经常被当作范文阅读。从此,王晶华慢慢建立起了语文方面的自信。

开始热爱文学的王晶华,写下了这样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对《孔雀东南飞》的感怀:

……等待她的将是无休止的羞辱、谩骂,将是众人轻蔑的眼光,将是永远地抬不起头……然而兰芝却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美丽自己的自尊,这正是我最佩服兰芝的地方,生要生得美,嫁要嫁得美,休要休得美,死要死得美。

兰芝决绝地离开了焦家,因为“君家妇难为”,这又是兰芝极聪明的地方——不必抱有过多的幻想,要留,就要丢掉尊严,只有走,才能保留自尊,兰芝不要失了自尊的一生。

寥寥几笔便可看出,那时她虽年幼,却已形成了自己人生最初的风骨。

当时,作为全班年龄最小也比较调皮的学生,她感到李老师总是把视线停留在自己身上,处处激励自己,特别关照自己。没想到高中毕业一聚会,她才知道,班上无数同学都受了这种“优待”。他们惊叹:“这个老李头太狡猾了!”

有人说,无论曾受过怎样高深的师范教育,一位年轻的教师最初登上讲台之时,总是会下意识地模仿自己原先的老师。王晶华作为教师的独特风格、气质的形成,确是深受这两位李老师的影响。

而最终推动她成为教师的,是一份珍贵的赠礼。临近毕业的时候,四中当时的校长,气质儒雅、深受学生爱戴的王颜甲先生将一本《教师百科辞典》送给了她,意在希望这个聪明灵动的少女能够报考师范类学校,然后回归四中任教。深受感动的她接受了这份礼物,并且完美地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清泉洗锋芒

1991年,王晶华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章丘四中任高中教师。她不敢偷懒,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当时教师授课的方式基本上都是“填鸭”,但即使这样,王晶华也坚持做出一点小小的不同来,让学生爱上自己的课堂。她想方设法地运用自己的文学、科学素养,为课堂增光添彩,扔些小“彩蛋”,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注意力。在后来出版的教育随笔集《携智慧和阳光漫步》中,她就提到了这样一个“招数”:

语言的魅力在于言之有理、有形、有情。讲到“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木星卫星最多”时,若教师感叹“61颗卫星何等壮观啊”,丝毫不会引起学生共鸣。假如这样说:“有一天,我们登上木星,观看这些卫星,将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呢?你将看到六十多个月亮般的星球在空中运行,快慢不一,圆缺各异,有升有落……苏轼若能在那里生活,绝不会叹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了。”这样,学生会很自然地产生情感共鸣。

为了减轻学生的压力,她每节课只布置一些小任务,如果学生完成得好,就可以放松一下,唱支歌、念首诗,再补充一点课外的好玩的知识。由于教学基础扎实,学生的成绩也不错。那时,王晶华的年纪和她的学生差不多大,交流起来很顺畅,加上她天生爱玩,经常领着学生做课外活动。慢慢地,学生们和她有了一种非同一般的感情。学生们在她面前无拘无束,有了心事喜欢对她说,女生的文艺汇演要她帮着出主意,男生打乒乓球也喜欢喊上她。后来有学生说:“王老师影响了我们一代人,是我们青春的记忆。”

王晶华一直觉得,对教育、对孩子的爱,能使一个老师变得聪明。之后的几年里,她一直踏踏实实地工作,当班主任、教研组长,被评为章丘市高中地理学科带头人,学生喜欢、教学成绩优秀,家庭美满,生活也很满足。初为人师的生活洒满了阳光。

然而,这一切到了参加工作的第十个年头,突然发生了转变,一阵强烈的恐惧袭上心头。那时,她已当了八年教研组长,工作也小有成就——可是,难道就这样下去吗?这样轻的年纪,却马上就要变成了老教师,接下来那种没有悬念、规规矩矩的生活,都能被清清楚楚地看得一目了然……

王晶华不甘心。她翻出了自己大学时的英语课本。看着有些泛黄的旧课本,忽然很想重回大学校园。她对同为四中教师的爱人说:“我想考研,想换一下环境,更新自己。”志同道合的爱人回答:“好,我和儿子都支持你。”那时,儿子两岁。

四中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老师们每天都要盯晚自习到很晚。王晶华每晚回到家中时,万籁俱寂,家人都睡着了,她还要努力摒除一天的劳累,开始拼命地学英语、学专业课。半年后,她终于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生。

2004年,王晶华硕士毕业,在山师附中初中部当老师。新的平台上有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她不敢怠慢,挑起了远比从前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除了上课,还要教研、做课件,每天都熬夜到很晚。但她的认真程度却未因为事务繁杂而减轻丝毫,讲课依然生动,做出的课件个个精彩。

生活最重要的是过程,而荣誉和成绩只是一种身外之物,是充实、精进的生活的副产品。当我们沉下心来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时,这些副产品就会不期而至。

2006年4月,王晶华在济南市当场打分的优质课评比中,第一名;同年10月,在山东省优质课比赛中,第一名。2007年1月,她被选送去海南参加全国第五届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能参与如此高规格的大赛,让她欣喜之余,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要知道,这次参赛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手,有来自海南当地的,也有来自教学理念和思路都走在全国前列的北京、上海等地的,还有一位十分强劲的竞争对手,是曾跟她一起参加山东省优质课评选的老师,语言能力、板书张力、课堂影响力都曾让她领教过,令人叹服。

王晶华只能全力以赴。

一到海南,热带风光令人心旷神怡,空气中弥漫着花草树木的清甜味道,呼吸都有如在享用奢侈品。可她顾不得享受,一到住宿的地方就打开电脑,雕琢起每张幻灯片、每个细节,精益求精,丝毫不敢懈怠。

那是一节以铁路修建为主题的课。她以青藏铁路为案例,重组教材,用壮美的地理图景配上悠扬的歌曲《天路》做情境导入,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她又通过图文分析、线路设计、案例讨论等环节,一步步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发言。在设计铁路线的环节中,各小组的设计成果跟专家不谋而合。那节课上,学生的表现感染了在场的每个人,她也从心里为他们喝彩,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在参加比赛。下课时经久不息的掌声和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是她在海南赛课的记忆中最美的画面。

那次比赛王晶华得了全国第一名。对一个普通教师而言,这是多么大的惊喜!一次全国赛课,让她更深刻地体会了“厚积薄发”的道理。

另一次迎来意料之外的喜悦,发生在她第一年参与山东省的远程研修时。

在远程研修的网络平台上,每位老师都要上传自己的作业,再由专家点评打分。在数万名老师的作业中,能被专家推荐的很少,而王晶华由于完成认真、观点独到,每一篇作业都被专家推荐了,智能系统的自动显示一下子使得她成为了全省的“热门”老师。很多地理老师纷纷找她来讨教,她这才知道,原来相当一部分老师教得那么郁闷、那么疲惫,既没有发扬学科精神,也不关爱学生……她告诉他们,可以用一种很智慧的方式来应对这种有点“小残酷”的现实,然后节省下一点点时间,来干点别的有意思的事情……

远程研修,点燃了十万教师的生命激情。“华山论剑”一般的大比拼,激起了王晶华的斗志,也让她得以在充分的交流碰撞中收获了不少他人的宝贵经验。现在回想起来,她说:“没想到自己成为了一面小旗帜。”这是王晶华教学生涯的一次飞跃式成长。

王晶华另一次飞跃式的成长,发生在2010年。那一年年底,她通过层层遴选,成为了教育部首批中小学赴美访问学者,且是整个团队中唯一一位地理老师。从双脚踏上美国大地的那一刻起,她就决定好好地珍惜这次机会。在得知这次行程计划让各科的老师只能听与自己学科相近的课程后,一向重视多学科整合的她“不干了”,说:“一个学校有上百门课程呢,如果让我只听科学课,一个这么难得的机会就浪费了。为什么不能修改行程?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我希望见到整片森林。”为了修改行程,她给负责项目的东西方交流中心打电话、写信,来来回回十几次,终于如愿以偿。从2010年11月28日到2011年5月31日,从夏威夷到俄亥俄,从纽约到波士顿,她参观了二十多所学校,听了四百多节课,写下了五十万字的访学笔记,后整理成《美国学堂记》一书出版,为千千万万没有机会出国访学的老师们推开了一扇开眼看世界的窗。

在美国,她每天都记录所见所闻到很晚。她相信,真相产生于细节中,要让读者在对细节的感受中生成真知。而她,也的的确确捕捉到不少这样精彩的细节:

……教室里,刚刚上了半节课,突然一声尖利的钟声长鸣——是火警演习。学生们快速有序地走出教室,右转,下楼,撤离,整个过程毫不拖泥带水。走出教学楼,我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那么冷的天,那么多孩子穿着短袖衫(美国冬天室内的暖气很足)在外面集合!而我已被冻得不能呼吸!但没有办法,这是火警,生命是第一位的,演习不是儿戏!……

……走进杰克逊高中,眼前是何等亮丽奢华的风景!蓬勃的青春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让你强烈地意识到这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女孩子们穿着亮丽优雅的晚礼服,款款步出豪华轿车,像公主一般被男生们牵着手,袅袅婷婷地行走,留影,谈笑,步入舞会大厅!一切都像是在梦中,令我这个抱朴守拙的人看傻了眼……

……今天,实验课的任务是分组数出所有豌豆苗的数量,看有多少是紫色茎,多少是绿色茎,多少是白化苗,然后在黑板上汇总,算出比率。整整一节课,学生都在数豌豆苗,每个小组都完成得一丝不苟……在这里老师要准备那么多实验用品,让学生提出假设,精心地设计实验,一丝不苟地通过实验探究出结论,我们三分钟讲完的结论他们居然要用一个月的时间……

谈到推动自己专业成长的源动力,王晶华这样说:

“从根本上来讲我从事的这个职业契合了我的本能。这种本能的力量是强大的。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天生是个做老师的料,所以,我热爱这个行业。然后,可能在不经意中,我都会一直在思考与教学有关的事,也一直在实践。因为我喜欢这份工作,每天都会找点小乐子,会动点脑子想点什么,这一点一滴的积累是挺重要的。毕竟,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蕴藏着无限的可能性。”

甘泉哺桃李

在济南市教了两年书之后,王晶华回到了生养自己的小泉城,回到了曾经教导自己的四中。

她心爱的儿子被她唤作“宽哥”。宽哥一直处于“放养”状态,他喜欢滑板等极限运动,母亲一概不管。现在,宽哥也在四中读高中,王晶华的很多学生都认得他。1.85米的个头,阳光帅气,擅长运动,理科成绩极好,颇有“校园男神”的样子。同学们跟他交往时,觉得他非常“放得开”,动手能力和想象力都很强。宽哥对大家说:“我在家一写作业,我妈就往外轰我,让我‘出去透透气去’。”这让大家很是羡慕。

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之下,王晶华一直在尽最大努力“解放”孩子们,让他们从书山题海中探出头来,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尝一口清甜的泉水。

王晶华的教学思维是:地理学科从根本上来讲还是理科,死记硬背不符合学科精神。她给学生的默背负担很小,要求却更高——学生的答案不应该仅仅是贴近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是高于标准答案。如何做到?自然不能默写课本上的话,而是要通过题干所给的材料以及平时的积累自己发挥。

学生张瑞珊至今清楚地记得,有一次,王老师给一位学生讲解一道小问题,由题目出发足足讲了二十分钟,把相关的整个知识体系完全讲了一遍,只为了让她宏观系统地掌握。学生高晓旭说,每次考前最不用复习的就是地理——把书本翻一遍,看一遍目录,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考试游刃有余。

在教学中,王晶华深刻地感觉到现在的学生们缺乏生活经验,没怎么接触过大自然,对“哪个季节应该种棉花”等常识只能死记硬背。考试中不管题干问的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还是西北沙漠化,或是江南丘陵的可持续发展,永远有一条正确到骨子里的答案“植树造林”。可从来没有学生提出疑问: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当地老百姓怎么不这么做?她问学生:给你家十亩地,你们会用它干什么?学生的答案千奇百怪,都与植树造林无关。于是她反思道:课本太理想,生活很现实。学习和生活不应该是两张皮,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入脑入心。

怎么办?只有走出去!上一百堂课,不如让孩子在大自然中走一天!

她带领学生去爬章丘南部的古月山,师生一路欢歌笑语,登山、唱歌、野外定向,观察民居、农田、岩石、生物,摘酸枣、摘棉花、摘野花,在山顶休息,讲地质史……学生们学着用手表定向、用太阳的方向定时间;见到了丰收的棉田;他们不会再坚持“山的迎风坡降水多且向阳因此植被长得更好”,而是发现山的阴坡也郁郁葱葱,并思索出是因为土壤里水分保存得好;他们通过观察山的地貌,理解了外力作用和古地理环境特征;在一片石灰岩悬崖处,他们的晶华老师从太古代一直讲到新生代,从三叶虫讲到鱼类两栖类灵长类,从羊齿植物讲到银杏苏铁再讲到被子植物……

孩子们看到了那一片片轻盈洁白的“白苇草”——秋芒,看到了开满蒲公英的山谷,看到了远方如积木一般的小山峰……在大自然面前,一切都变得渺小,人的生命也只是短短的一瞬,有什么理由不敬畏自然与生命,不好好地生活呢?

学生张晓燚清楚地记得,他爬这座陡峭的古月山时,手脚并用,几乎趴在山上了。等上到山顶时,他满脸满身全是泥,而王老师却只有鞋上带了点泥,一身干干净净。他说:“王老师是第一个也是上大学之前唯一一个带我去春游的老师。”

王老师对孩子们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

她依然像初为人师时那样,喜欢和孩子分享自己认为美好的东西——一支歌,一首诗,一篇散文……她把家里养的小花抱到班里带给孩子们看,路上看到了一只小刺猬也会告诉孩子。她还时不时地施点“小恩小惠”,给女生送四叶草小手链,给孩子们带零食水果,奖励他们小橡皮小本子……对有些家境贫寒、衣着简陋的少年,她心生怜悯,但同时也考虑他的自尊,在施予援手的时候笑道:“这个现在你拿着,以后你挣了大钱一定要还我,加倍地还我!”

孩子们对她的评价很独特。学生刘晓蕙说:“她是一个非常大气的人,她还是一个非常会享受生活的人。假设现在有五万块钱,我相信她一定是会选择出去旅游,或者买她喜欢吃的东西”,“她非常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她对物质的东西觉得只要够用了就可以。”

成年人的评价则要平实得多。王晶华的一些领导、同事们说她“不食人间烟火”,说:“她幸亏找对了路。要是去农村给人家当媳妇呀,早就被打死八次了!”

她自己则这样说:

“我确实不是一个懂得人情世故的人。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生命中有一大块是被浪费掉的,混混沌沌、平平庸庸、走走停停,但这样也挺开心;每个人的内心也都有一种冲动,想让自己‘绚烂’一下,抛开一切,能走多远走多远,能走多高走多高。这两种特质就一直在我的内心换来换去。有时候,我会很享受在众人中的安全感,但骨子里又不是那种能从众的人。我朋友说过一句话:‘如果在世俗中修炼的话,你不是任何人的对手,但是谁又都不是你的对手,因为你的特长和别人的长处短处都不一样。’”

猜你喜欢
四中老师教师
MTBE装置醚后碳四中二甲醚含量高的原因及优化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What do young people worry about
勤著校史,善育新人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