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玉会
考试与评价
如何运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英语教学
孔玉会
新课程实施以来,发展性评价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通过对语言评价、小组评价、作业评价及多种评价方式的教学实践进行介绍,总结出运用多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可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的发展与提升。
语言评价;小组评价;作业评价;学习积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评价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课堂即时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部 2011),让学生有机会去亲自探索、操作和实践。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快乐地学习知识,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笔者将谈谈自己在教学中采用的评价方式与方法。
体态语在语言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灵活、得体地使用体态语,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每次走进教室后,会先环视全班学生以示问候,暗示学生做好上课准备;课堂上如果有学生心不在焉时,就放慢语速,将目光停留在该学生身上片刻,有人做小动作了,会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提醒该学生集中注意力。课堂上有时候会有学生窃窃私语,笔者就把手放在嘴边意为“不要出声”,教师的动作代替了口头批评,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又不影响其他学生听课。
当学生面对提问想回答又不敢说时,笔者会给予他们鼓励的目光,并伸出右臂做加油的动作,这些动作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肯定和鼓励;有学生把问题回答得十分精彩时,笔者便双手竖起大拇指,表示他表达得非常好。多样化的体态语成了满堂英文的点缀,加快了课堂节奏。通过非正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并积极调整自己的表现(邢利红 2014),从而让学生树立自信、积极的心态,勇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
语言评价是教师在课上使用最频繁的一种发展性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语言,及时对他们课堂上的表现进行不同的评价,并且贯穿到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以激励不同层面的学生,使他们在现有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教师评价与同伴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笔者善于采用教师语言评价和学生语言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当学生参与活动或展示自己时,教师和其他学生依据这名学生或整组做出评价,会对大家说:How about me?How about us?
1.在学生朗读单词、对话和课文时评价
Youreadloudly.Youreadfluently.Youreademotionally.
2.在学生表演歌曲童谣时评价
You sang very well.You act perfectly.
3.在学生创编对话时评价
You spoke new words.You spoke new sentences.
师生之间的共同语言评价以及不同内容的赞美之辞,可满足学生的荣誉感,使其兴奋愉悦,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之间产生互相敬佩之情,增强学生之间公平、公正、客观评价他们的意识。
(二)使用鼓励性评价用语,促进学生大胆说英语
在英语课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英语学习活动,但有少数学生不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少部分学生害怕在口语表达中出现错误,受到教师的批评或者其他同学的嘲笑。作为教师,要学会容忍这些细节错误,不要有错必纠,以免学生怕说英语。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委婉、不过于尖刻,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学习中。笔者会经常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
1.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会用:你真善于思考。
You are good at thinking.
2.对于学习中需努力的学生会用:我相信你,你会进步的!
I believe you,You will make progress!
3.对于回答问题时存在不足的学生会用:你回答的很好,你能大声读一遍吗?
Youanswerverywell,Canyoureadloudlyagain?
4.对于答错或答不上来的学生会用:你今天很勇敢!我相信你以后会做得更好。
You’re brave today!I believe you can do it well in the future.
“小组评价法”是以小组为主的评价方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教学策略,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小组评价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同学、学会以集体的力量去竞争。
在每节英语课上,笔者根据学生的座位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7~10人,根据学生上课的表现,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每个小组的标志由组长抽签决定。在黑板上贴上对每个小组的评价标志。依据每个小组的表现,对看、听、跟读、表演不同环节,在黑板上给出不同等级的评价,用大眼睛表示watch认真看;用大耳朵表示listen认真听;用大嘴表示repeat大声重复;用两个小朋友代表perform,表示小组活动。
这些辅助教学形式使课堂不再枯燥,而是给学生一种直观的视觉上的感受,在每一次学习活动中,教师把对学生的语言评价写在黑板的评价栏上。如在认真听的环节,教师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表现给出评价,如:Group 1,good!一组学生会得到一颗星;Group 2,very good!二组学生会得到两颗星;Group 3,Wonderful!三组学生会得到三颗星。笔者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使用这样的评价方式,最后根据每个小组得到星的总数量,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小组奖励。
例如:Group 3是一等奖的小组,每人可以给三个笑脸,Group 2和Group 4是二等奖的小组,每人可以得到两个笑脸,Group 1是三等奖的小组,每人可以得到一个笑脸。通过培养学生在课上认真看、仔细听、大胆重复、展示自己的积极性,激发了小组内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了大声说英语,敢于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开学初,笔者给自己所教的班级设计英语墙壁评价栏的主题图,通过墙壁评价栏的设计,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很自然地带到了英语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并爱上英语。
墙壁栏的评价是黑板小组评价的延续。每节英语课结束后,评选出小组名次,以上文的黑板评价为例,根据墙壁栏的主题,教师给每个小组在墙壁做出评价(如图1),Group 1是三等奖,在梯子上前进一步;Group 2是二等奖,在梯子上前进两步;Group 3是一等奖,在梯子上前进三步;Group 4是二等奖,在梯子上前进两步。最先爬到梯子顶部的小组,将会摘得奖杯。获得奖杯的小组将会被评为英语优秀学习小组,并给该组颁发奖状。这样有延续性的评价,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团队意识,激发了学生向上攀登的学习动力,而且让学生在课上通过自己的良好表现,增加学习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
图1
作业是对学生所学英语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笔者设计了可选择的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去完成。如:A.听课文录音并跟读;B.熟读课文;C.表演课文;D.制作手抄报;E.改编课文或续写课文;F.在一起作业。这样就照顾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使他们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通过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学生可以获得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一)尊重个体差异,多鼓励、少批评
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的过程中要以奖励为主。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位学生,不能以简单的作业结果评价学生的好坏,要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例如:有的学生作业书写规范,有的学生制作手抄报富有创新,有的学生作业进步快,有的交作业及时等,这些教师都可以去表扬和鼓励。
(二)注重评价过程,增强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
大多数教师都喜欢学优生,其实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与鼓励,都希望获得成功。但是,每个班上都会有几个学习较差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每次体验到的都是失败,那么他们将会对自己失去信心。为了让这些学生更自信,笔者采取一次作业多次评价的方式,注重评价作业的过程。学生做完作业经过学生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总评后再进行修改,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多次评价的过程也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可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三)作业评价要多样、不同、新颖、奇特
在不同的作业中,采用多样不同的评价形式。笔者采用的是五星级作业评价方式,书写工整、准确无误、书写规范、占格标准、无涂抹被评为五星级作业;有进步的学生,再画上一个V形小手,退步的画一个警钟。另外,还开展了“免做作业”的评价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许多形式获得“免作业卡”。学生如果获得10次五星级作业、可背诵3篇英语课文、熟读6篇英语课文、口语交际表现出色等活动,分别可以换得一张“免作业卡”。在口语作业或创编故事,英语主题手抄报表现优秀的学生,会被评选为“英语之星”。这些小小的作业创意可以使学生产生强大的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励者及合作者。构建健康英语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多种方式的评价,有助于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语言潜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用文献
北京市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2014.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典型案例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
教育部.2011.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信息:101300,北京,北京市顺义区东风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