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斌 王丹
阵发性房颤采用贝那普利与胺碘酮联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宋志斌 王丹
目的探究阵发性房颤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于2013-12—2014-12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左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均有扩大,观察组患者左房内径扩大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房颤,能够有效延缓患者左房内径扩大,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疗效显著。
阵发性房颤;贝那普利;胺碘酮;临床疗效
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后者称为阵发性房颤[1],患者发病率高,若患者经过反复发作,可转变为持久性房颤,影响患者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为进一步研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方法,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选取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于2013-12—2014-12收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阵发性房颤的诊断标准[2],经过心电图检查均确诊为阵发性房颤;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7.8±5.2)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3.8±1.4)年,心功能分级:Ⅰ级26例,Ⅱ级14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7.3±5.6)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3.9±1.5)年,心功能分级:Ⅰ级27例,Ⅱ级13例。两组均排除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以及心力衰竭和甲亢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第1周,给予患者胺碘酮200 mg/次,3次/d;第2周仍给予患者相同剂量,1次/d,之后控制该剂量长期服药。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患者胺碘酮用药方法同对照组;给予患者加服贝那普利5 mg/次,1次/d,长期坚持治疗,根据患者血压情况调整用药量,若患者血压>13.3/8 kPa,添加贝那普利至10 mg/d,若患者血压<13.3/8 kPa,不加量。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左房内径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显效:患者气短、心悸等临床症状消失,阵发性房颤减少≥90%[3];有效:患者气短、心悸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60%<阵发性房颤减少<90%;无效:患者气短、心悸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阵发性房颤无减少;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中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显效11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左房内径治疗前两组患者左房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均有扩大,且观察组患者左房内径扩大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左房内径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左房内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
阵发性房颤是临床常见病,多是由于多重折返小波引起间歇性快速而不规则的心房节律,是起搏点在心房的异位性心动过速[4];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时会出现350~600次/min的不规则冲动,引起不协调的心房乱颤,患者发病原因主要有两种学说:①异常自律性。患者心房内一个异位起搏点以高频率反复发出不规则冲动[5],或心房内多个异位起搏点同时活动,互相竞争形成房颤。②环形运动或多处微型折返学说。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使心房肌不应期长短差异显著时,冲动在房内传导可呈不规则的微型环形折返,形成房颤;阵发性房颤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心悸、胸闷、惊慌、心律完全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等症状,且房颤发生后还易引起房内血栓形成,部分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功脉栓塞,临床上多以脑梗死为多见,常导致患者死亡或病残;临床治疗阵发性房颤多采用药物治疗手段,主要治疗药物包括胺碘酮和贝那普利等,胺碘酮属于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仅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而且具有轻度Ⅰ和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性质,能够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和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不会抑制患者左室功能;贝那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在人体内转换成贝那普利拉后生效,出现作用慢,药效维持时间长,对心功能指标具有良好改善作用,用于治疗阵发性房颤疗效显著;为进一步研究阵发性房颤的治疗方法。我院选取80例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左房内径扩张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采用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房颤,能够有效改善或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缓患者左心房内径扩大,临床疗效显著。
[1]张健,石文静,孙玉香,等.盐酸胺碘酮联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2,5(26):7-8.
[2]余信强.胺碘酮和贝那普利联合用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J].北方药学,2013,10(3):39.
[3]张长尧,尹秋.口服胺碘酮加倍他乐克转复老年人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4):335-336.
[4]黄仲略,谢彬,方江.小剂量胺碘酮和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41例的临床观察[J].临床急诊杂志,2010,11(4):212-213.
[5]张鑫,陈炬,丁敏之.胺碘酮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J].海峡医学,2013,25(5):199-200.
2015-03-20)
1005-619X(2015)10-1094-02
10.13517/j.cnki.ccm.2015.10.039
130021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