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晶
CT诊断前纵隔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蒋晶
目的探讨使用CT诊断前纵隔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松原市中心医院2013-10—2014-10期间所收治的前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当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的X线机进行检查和诊断;对治疗组患者使用CT进行检查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诊断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准确率为72.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准确率为95.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能够直接观察前纵隔占位性病变的内部结构,具有较高的临床症状诊断准确率。
CT;前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
前纵隔为胸骨和心包之间的狭窄区域,正常情况下,前纵隔区域内无包块,是正常组织,而前纵隔占位性病变就是指该区域出现肿瘤、包块等病变[1]。临床上一般以胸部X线、超声等为主要检查诊断手段,而在本研究中,我院使用CT对前纵隔占位性病变进行检查和诊断,取得了良好的诊断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从本院2013-10—2014-10期间所收治的前纵隔占位性病变患者当中选取80例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0~78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3~80岁。通过对比,两组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的X线机进行检查和诊断。
1.2.2 治疗组治疗组患者使用CT进行检查和诊断,采用美国PICTE R公司生产POS螺旋CT扫描机。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125 mA。患者取仰卧位姿势,平静吸气后进行屏气扫描[2]。首先从胸廓入口到肺底一次连续性扫描,层厚为6~10 mm,螺距1。然后采用1 mm层厚标准进行重组,矩阵512×512,对比剂用碘海醇注射液100 mL,速率3 mL/s团注,25 s开始在一次屏气下行增强扫描。全部影像在纵隔窗和肺窗下观察,纵隔窗宽340 HU、窗位15 HU,肺窗窗宽1 600 HU、窗位600 HU,可疑脂肪成分窗宽340 HU、窗位20 HU。在进行影像扫描的时候,由几名主治医生共同进行CT阅片,观察并记录前纵隔病灶的CT表现和特点。
1.3 评价标准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是否符合。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对于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诊断仪器进行诊断,在40例对照组患者中,胸腺瘤11例,胸内甲状腺3例,淋巴瘤纵隔浸润9例,胸腺增生2例,结核性淋巴结肿大1例,神经源性肿瘤5例,脂肪瘤1,畸胎瘤3例,纵隔囊肿1例,纵隔型肺癌2例,纵隔炎2例,其中有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治疗后好转;在40例治疗组患者中,胸腺瘤12例,胸内甲状腺2例,淋巴瘤纵隔浸润6例,胸腺增生3例,结核性淋巴结肿大2例,神经源性肿瘤3例,脂肪瘤2例,畸胎瘤4例,纵隔囊肿2例,纵隔型肺癌1例,纵隔炎3例,其中有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治疗之后好转。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诊断准确率经过不同的诊断仪器以及手术病理证实之后,在40例对照组患者中,诊断准确的例数为29例,诊断准确率为72.5%,在40例治疗组患者中,诊断准确的例数为38例,诊断准确率为95.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诊断准确率(n)
纵隔是左右纵膈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其间有心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气管、胸腺、神经淋巴组织等[3]。前纵隔为胸骨和心包之间的狭窄区域,正常情况下,前纵隔区域内无包块,是正常组织,而前纵隔占位性病变就是指该区域出现肿瘤、包块等病变,常见的有胸腺囊肿、胸腺瘤、畸胎瘤和恶性畸胎瘤、淋巴结结核和恶性淋巴瘤等。
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4]。与普通的X线图像相比,CT的密度分辨力高,即有高的密度分辨力(density resolutiln)。所以,CT可以更好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如脑、脊髓、纵隔、肺、肝、胆、胰以及盆部器官等,并在良好的解剖图像背景上显示出病变的影像[5]。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的X线机进行检查和诊断;对于治疗组患者使用CT进行检查和诊断。经过不同的诊断仪器以及手术病理证实之后,在40例对照组患者中,诊断准确的例数为29例,诊断准确率为72.5%,在40例治疗组患者中,诊断准确的例数为38例,诊断准确率为95.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使用CT诊断前纵隔占位性病变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占位性病所处的位置、形状、大小,从而给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更加详细的资料,提高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1]赵秀华,周华高.超声心动图诊断纵隔囊肿一例[J].中国疗养医学,2012,21(7):654.
[2]杨瑾,谢昌林,辛恒兴,等.原发性上纵隔占位性病变的CT分析与鉴别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5):457-459.
[3]赵海明.彩色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肝脏左叶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3(3):336-337.
[4]钟清.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1):59-60.
[5]陈梦宇.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心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2(35):175-177.
2014-12-15)
1005-619X(2015)10-1083-02
10.13517/j.cnki.ccm.2015.10.032
138000松原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