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霞+徐洪燕
古诗文的教学现状如何?大多数人走进了一条窄胡同: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翻译课文——背诵课文,成了一成不变的教授古诗文的套路。古诗文的美感不复存在,学生学得味同嚼蜡,古诗文这匹才美俱佳的千里马在此情形之下,实在是委屈至极。关于古诗文教学,笔者想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充分认识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
从文学欣赏的角度看,精挑细选列入初中语文课本的古诗文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有的描绘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美景色,有的揭示了社会人生的丰富哲理,有的表现了一代伟人的英雄气概,有的寄寓了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每一篇都脍炙人口,品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古诗文词句的华美,语言的精练,结构的严谨,逻辑的严密等都值得现当代文学借鉴,更值得学生模仿训练。事实上,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佼佼者,都是站在古代文学作品的肩膀上才有所建树的。
从人格培养的角度看,我们一直在倡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人格素养的提高,从古诗文的学习中就能得到不小的帮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些熠熠闪光的思想,无一不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即使已为成人的我们,也越发感受到圣贤的教诲对一个人思想成长的长远影响,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要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
“言”的教学与“文”的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言”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而学好“文”,也就弄清楚了“言”的内容。
(一)重视基础。
1.重视读音的教学。字的读音是与它的含义紧密联系的,字的含义决定它的读音;再者,对于古今异读字,学生更应该重点掌握。因而,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达到熟读成诵,进而理解其义。
2.重视词语的积累。现实的教学常常提示我们要积累文言词语。重要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就要日积月累,常抓不懈。
3.要重视句子的翻译。句子的翻译讲究的是“信、达、雅”。学生自己借助工具书翻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修饰语句、斟酌语言、严密逻辑的过程,因而句子的翻译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重视“文”的传承。
对于基础的重视,实际关注的是“文”和“言”的有机融合。影响学生长时间甚至一生的东西,决不是哪首诗词的背诵,哪个文言词语或者句子的解释翻译,而是文章蕴含的深邃思想——是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是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的坚持不懈,是欧阳修“与民同乐”的豁达,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成才治国之道……在掌握了“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悟思想、赏析感情,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之情,进而了解古诗文作为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样也就做到了以“文”带“言”。
三.古诗文课堂教学的思路流程
新课改理念下的古诗文教学,要选择适合学生基础、适合学生水平、适合学生年龄的方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尤其是课堂教学,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的做法是:以读为主,以生为主,全体参与,全面提高。
(一)读准诗文——听读试读,读准读顺。
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去读,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可放录音或视频引读,让学生模仿;可以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也可在小组内让朗读较差的学生试读,组内纠错;也可齐读,分组读,形式多样。可读全篇,也可读某几段,还可读某几句。这样做的根本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全部能够读准读顺。
(二)读通诗文——疏通诗意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方法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对照课下注释进行自学。个人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互助解决,小组长记录本组内解决不了的共同的疑难,准备在班内交流解决。在班内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主要由其他学习小组学生解疑、补充、完善,教师适当引领、点拨。这个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进行重点文言词语的分类归纳,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学生就能正确断句,读出节奏。
(三)读懂诗文——品味语言,把握内容。
词语积累、疏通文意为读懂课文打下了基础。品味是深入语言内部,感受语言神韵的必由之路。文言文的词、句、段都可以进入品味的范畴。①品味“词”。《春夜洛城闻笛》“散入春风满洛城”中的“散”字,准确地表现了笛声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小石潭记》中的“以其境过清”的“清”内涵丰富,既是环境的特点,也是作者内心的写照。②品味“句”。“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为了国家利益,不惜以死相拼,凛然不可侵犯的高大形象欲然纸上。③品味“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等表面上写鱼,实际是看到了水的清澈。这样入情入理的品味,学生的所得才是深层次的,这也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给予必要的点拨和小结,为学生提供范例和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寻找、揣摩、研讨那些语言典范,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进而提高文化修养,树立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读透诗文——探究写法,体会情感。
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而了解文章写法,把握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是古诗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历年中考诗歌鉴赏、散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具体的做法是针对古诗文写法特点,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统一见解,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他同学补充、纠正,教师点拨。这个过程中要探索作者的写作手法、为文之用心以及作者行文的一些特点。教师依据内容需要拓展延伸、德育渗透。《岳阳楼记》中洞庭湖胜景,岳阳楼阴冷、晴明等画面,远不是教师三言两语所能描绘出来的。而学生边读边意会,入其境悟其心,将自己沉浸在文章意境中所领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深刻多了。著名语文教师于漪曾说过,“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强调的也是这个道理。
(五)读熟诗文——熟读背诵,牢记心中。
中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学习语言、积淀语感的最佳时期,古诗文的积累主要是通过背诵来实现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为此,我们需要增加学生对精粹古诗文的背诵量。教师还可教给学生一些背诵的技巧,如古人行文时常用的结构修辞法和骈文、韵文等的特点来帮助记忆。再辅以课堂教学的朗读背诵训练,日积月累,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古诗文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
(六)延深阅读——拓展阅读,提升能力。
仅有课内古诗文学习是不够的,拓展、延伸在古诗文教学中也很必要。学习《论语十则》,可以选取浅显的《论语》中其它内容进行延伸。学习《关雎》时引导学生选读《诗经》中优美、上口的诗篇。这种延伸使得学生在面对古诗文时,就会兴趣大于困惑,培养兴趣的同时也能为那些将来有志于从事古代历史、政治、经济、医学、艺术、文化等研究工作的学生打下应有的基础。
以上古诗文学习六步教学流程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载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方式,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这种教学模式能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当然,适合学生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文以载道,古为今用。古诗文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知识、陶冶情操、塑造人格、成就梦想。相信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晓之以理,教之有据,学生一定会喜欢古诗文,一定能和“平平仄仄”“之乎者也”交上朋友。
孙霞,徐洪燕,语文教师,现居山东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