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10分钟随堂练字”的操作误区

2015-08-18 02:28许发金
新教师 2015年7期
关键词:练字学段生字

许发金

“10分钟随堂练字”是2011年版课标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从笔者近几年在本区域内所听的300多节各种形式的公开课来看,这种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表现在课堂上是每位教师都会安排指导写字的教学环节,都会注意部分重点生字的书写指导。但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教师不明学段目标,不懂练字规律,不问课时特点,为写字而写字,致使“10分钟随堂练字”步入了形式化的误区,当引以为戒。

一、变目标模糊的“盲练”为重点突出的“明练”

在一次观摩研讨活动中,笔者对观摩的12节公开课进行量化分析,发现练字目标不明的现象比较严重。12节公开课中,有7节教的都是上下结构字的书写,其中第一学段2节,第二学段3节,第三学段2节。7位教师都是按照“分析范字—总结要领—示范临写”的程序进行教学。这就不免让人心生疑惑:难道练字就没有学段目标可言了吗?如此“盲练”,写字教学的效率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教学目标模糊势必造成课堂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读课标,正确把握写字教学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如,“正确的写字姿势,良好的写字习惯”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写字教学的习惯目标,“规范、端正、整洁”是小学写字教学的基本目标,“美观,有一定的速度”是小学写字教学的上位目标。具体地说,“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和写好字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和正确的写字姿势,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是第一学段写字教学目标;“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是第三学段写字教学的重点目标;介于中间的第二学段,应做好承上启下的过渡工作,除了“熟练地书写”外,还应适度要求“美观”。汉字书写练习,要遵循写字教学的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由字词到段篇,循序渐进地进行。低年级重在落实“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关注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夯实写字基本功;第二学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律,领悟各种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要领;第三学段应讲究行款整齐,追求美观,并可适度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以便顺利地向第四学段过渡。上述教例中,教师在第三学段还将练字的重点落在上下结构字的书写上,将课标中提出的“速度”和“行款”的要求丢到一边,显然没有关注到课标的学段要求和学情。

随着“10分钟随堂练字”理念的深入人心,现在教师要做的具体而艰难的工作是,如何对阶段目标中提出的写字基本知识与能力进行系统规划,科学划分到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以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识字教学为例。经过梳理不难发现,这一单元的每一课都有上下结构的生字,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阶段目标,结合单元整体,确定每一课写字指导内容的侧重,制定练字方案。

单元指导主题:学写上下结构的字

《识字1》春、谷、杏;芽、花;梨(认识三种不同形式)

《识字2》足、走;竞、高(重点学习中心对称)

《识字3》笔、黑(重点学习中宫收紧)

《识字4》奔、养(重点学习收和放)

这样的写字指导单元训练方案,既有主题——学写上下结构的字,又在每一课的写字指导中,根据教学内容有所侧重,逐步教给学生上下结构字的书写要领。

二、变纸上谈兵的“空练”为真枪实弹的“演练”

一位教师教学《赶海》(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时。40分钟的课堂,这位教师直到第37分钟时才开始指导写字。教师在指导写“舅”字时又大费周折,在出示这个字的古体字后讲解了其演变历史,接着又讲解了写字要领,最后范写了这个字,一番折腾下来,已经是课堂第39分钟,只剩最后1分钟用来让学生写字。教师的口头指导严重挤占了学生练习的时间。这种“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的“空练”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还是普遍存在的。

写字是一种技能。技能,有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之分,写字属于运动技能。写字教学要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就要精讲多练,且反复练,直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是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因为写字方法的掌握和写字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讲一讲就能完成的,必须通过学生在写字的实践中,不断地感知、理解、记忆、运用才能形成。写字练习,要减少书空,增加动笔的次数,因为书空只能解决笔顺问题,而动笔才能解决写得好的问题。因此,笔者觉得要改变当前写字教学有指导无练习的现状,就必须提倡“多练”。课堂上既要有显性的练字环节,如听写、临写、抄写等,也要有隐形的练字环节,如小练笔、做阅读批注等,以检测学生的读写能力,无痕地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让“提笔即是练字时” 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书写习惯。

写字教学中的指导,重在书写行为,而不是写字知识的烦琐分析、讲解,否则提高识字写字的质量就是空谈。现在很多教师喜欢在写字指导中加入对汉字文化的探究,加入对汉字如何书写的口头指导。当然,这样做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过了“头”,则会使写字指导成为纸上谈兵。同时,要改变练字模式,鼓励“先练”。我们习惯于遵循“先指导后练习”的练字指导模式,这种做法以“教”为中心,有利于学生迅速聚焦练字的重点,发现写字的要领,更适合起步阶段的写字指导。其实,学生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后,练字的模式也应相应调整,即转向“先练习后指导”的模式上来。因为在“先写后教”的实践中,学生动笔的次数至少需要两次,即“导前写”和“导后写”,这就要求学生借助范字进行反复比照,力求一次写得比一次好,练字过程就会充满成就感。

三、变缺乏整合的“伪练”为有机整合的“精练”

一位教师教学《沉香救母》(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一课,两课时均安排了写字环节:第一课时指导学生书写“良”字,学习主笔捺画的书写;第二课时指导学生书写“武”字,强调书写时不能多一撇。两节课总共练写了两个生字,占课后生字总量的20%,指导的重点均落在学生已经非常熟悉的撇捺笔画上。这样的练字无“量”也无“质”,是一种十足的“伪练字”。

《沉香救母》一课共有10个生字:“叹、含、泪、良、因、为、恨、付、告、武”。这些生字都可以成为指导学生写字的重要资源,因为每个生字的构字特点不同,学生的认识不同,书写的着重点自然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书写时要做到面向全部生字,逐一过关,提高练字的整体效率。在第一学段,理应做到这一点,因为识字、写字教学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这位教师在每节课上如此象征性地写一个字,看似体现了课标提出的“10分钟随堂练字”的要求,实际上是教师对课堂练字的无知。当然,由于每个生字的难易程度不同,在指导学生书写时应该有所侧重。一些出现率高、书写难度不大的生字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练写,教师不必做过多指导;一些书写难度大的生字,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这样从“点”“面”入手,让练字从“单一”走向“复合”,才能保证练字的“质”与“量”。

有些课文的生字在编排上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可从中提炼,确定写字指导的主题,进行集中教学。如,《沉香救母》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含、因、告、叹”4个带有口字旁的字,教师可以在其中一个课时的写字指导中,集中这4个字,专门指导口字旁的不同写法。像这样利用教材编排的体系集中讲解,由一个个讲,变成了一串串讲、一类类讲,既可以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益,还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自主观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到了中高年级,则可以逐步减少生字书写指导的数量,以突出重难点的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endprint

猜你喜欢
练字学段生字
该练字了
读儿歌识生字
芭蕉上练字
王献之练字
豆豆练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