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茶叶贸易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2015-08-16 09:32陶德臣
古今农业 2015年3期
关键词:东方出版社绿茶茶叶

陶德臣

(解放军理工大学人文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0007)

中美茶叶贸易的发展阶段及特点

陶德臣

(解放军理工大学人文教研室,江苏 南京 210007)

美国是世界茶叶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中国茶叶主要外销市场。300余年中,中美茶叶贸易走过了兴起、盛衰、曲折三个不同历史阶段。17世纪40年代,中美茶叶间接贸易兴起,至独立战争前,贸易活动操纵在英国殖民当局手中。独立战争后,中美茶叶直接贸易兴起,茶叶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并趋于繁荣,20世纪初走向衰落,最终完全断绝。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后,茶叶贸易再次得到恢复和发展。中美茶叶贸易的不同发展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对当前更好拓展中美茶叶贸易具有重要帮助。

中美;茶叶贸易;阶段;特点;原因

美国是世界茶叶进口和消费大国,又是中国茶叶主要外销市场。300余年中,中美茶叶贸易走过了兴起、盛衰、曲折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不同的历史特点。对这样一个重要茶叶市场,学界至今尚无专文加以考察,实为遗憾。其实,考察中美茶叶贸易的发展阶段,分析其兴起、盛衰、曲折原因,揭示每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归纳其内在发展规律,对当前中美茶叶贸易健康发展提供正确指导,不但具有历史意义,而且颇具现实意义。

一、中美茶叶贸易的兴起(1640 -1783年)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土著居民,但无饮茶习俗。16世纪起,西方殖民者侵入北美大陆,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荷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瑞典人、瑞士人、犹太人等大批白人相继来到美洲大陆,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包括饮茶习俗。

(一)饮茶风习扎根北美

欧洲饮茶风俗的先驱荷兰殖民者最先将饮茶风俗带到了北美大陆。“应该是当时荷属新阿姆斯特丹人饮茶最早,时间大约在17世纪中叶。”[1]当时新阿姆斯特有能力购买茶叶的人“都已开始饮茶,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2]“到17世纪末,饮茶已非常流行。”[3]从当时遗留下来的饮茶用具看,饮茶早已成为当地人们的一种社交风尚,与荷兰国内没有太大区别,茶盘、茶台、茶壶、粮碗、银匙、滤筛等饮茶工具,成了新姆斯特丹荷兰家族的珍品。新阿姆斯特丹的社交名媛,不但亲自煮茶,而且用不同茶壶来烹制数种茗茶,以满足不同宾客的饮用爱好。

英国紧随荷兰将饮茶习俗带入北美。“英国人原本就有饮茶的习惯,因此茶也成为了他们殖民地的人民最普遍的饮料。”[4]大约在1670年,马萨诸塞殖民地已有一些地方知道茶或者已经开始饮茶。1690年,本杰明·哈里森、丹尼尔·沃恩领取了营业执政,开始在马萨诸塞的波士顿销售茶叶。“后来随着波士顿饮茶的风气日渐盛行,饮茶也就显得不足为奇了。”[5]北美殖民地的饮茶品种、方式与英国本土相似,武夷茶、红茶是常饮品种。1712年,波士顿勃尔斯药房目录上已有出售绿茶和原茶的广告。

18世纪中期,饮茶习俗成为北美殖民地各阶层的普遍需求。一位到过北美的法国旅游者写道:“在北美殖民地,人们饮用茶水,就象法国人喝酒一样,成为须臾不可离的饮料。”[6]1720年后,北美殖民地开始正式进口茶叶。据不完全统计,18世纪60年代,北美殖民地平均每年消费茶叶120万磅,1750-1774年,宾夕法尼亚从英国年均输入茶叶4万磅。[7]“美洲殖民(原文如此——引者)在18世纪已经成为茶叶的庞大的消费群体,就像以后几个世纪中的澳洲人一样,只不过后者从一开始就选择走私的低价茶,而不愿意购买由伦敦运到的纳税茶。”[8]

(二)兴起时期的茶叶贸易特点

中美茶叶贸易兴起时期历时百余年,这一阶段的茶叶贸易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

第一,茶叶贸易的总体规模不大。1720年后,北美殖民地才正式进口茶叶,到1760年以后,年均茶叶消费量达到120万磅,折合9002担。即使是1773年《茶叶法》颁布时,英属东印度公司将全部存茶倾销到北美殖民地,也只有1700万磅,合127531.88担,与美国进口中国茶最多时的1894年40多万担相比少很多。

第二,茶叶贸易须经过英国转口。1600年12月31日,英属东印度公司领到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皇家特许经营证书,直到1773年,“他们的特许证书才被授予中国和印度贸易的特权。”[9]1834年,东印度公司专买权被废止。在这一段时间内,英属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进口茶叶,运至伦敦,经拍卖后,再由英国本土商人用英国船只运往殖民地销售,北美殖民地被禁止派船赴英国或中国开展茶叶贸易。1733年,《茶叶法》颁布后,东印度公司取得北美茶叶销售的垄断权。整个中美茶叶贸易兴起时期,直接的茶叶自由贸易被禁止,间接的垄断贸易自始至终存在。

第三,北美人民的抗茶并非拒茶。北美殖民地饮茶风习的兴起和发展跟随欧洲之后,欧洲移民是其中主要推动力量。但追求自由的北美人民,将英国进口并交税的茶叶视作英国压迫北美的标志,因而激烈加以排斥。但说到底“让英、美商人感到厌恶的茶叶专卖制”[10]才是北美殖民地人民抗茶的根本。

第四,战争为茶叶贸易扫清了障碍。威廉·乌克斯说美国独立是“不饮茶国家的诞生”,所谓“人民仍然保持不爱饮茶的遗风”,其实是一种典型的误解。刚打碎殖民枷锁的年轻的美国,第二年就迫不及待地派出了“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广州,开拓了对华贸易的直接通道,迎来了中美茶叶直接贸易的崭新时代。没有北美独立战争的洗礼,就无法为中美茶叶贸易的正常发展创造条件。

二、中美茶叶贸易的盛衰(1784 -1950年)

美国独立后,“茶业才在美国兴起。”[11]美国商人立即把茶叶贸易置于中美贸易的首要位置,1784年2月22日,派出“中国皇后”号首航广州,拉开了与中国进行茶叶直接贸易的序幕。自此开始,直到1909年,美国自中国茶叶输入量逐步上升,嗣后不断下降。新中国成立后,受政治因素影响,中美茶叶贸易完全断绝。

(一)茶叶贸易的发展(1784-1840年)

这时段美国消费的所有茶叶均来自中国。首次开辟对华贸易直接通道的“中国皇后”号,满载人参,于1784年8月25日到达广州,售出了所有货物,运回中国茶叶及特产,茶叶一项(包括红茶2461担、绿茶563担),占全部货物总额的92.1%。[12]该船于12月27日驶离广州,次年5月10日回到纽约,贸易投资12万元,获纯利30727美元,收益率25.6%。“中国皇后”号成功返航后,美国国内掀起了一股强烈的中国热。“这时,一些人对于新兴茶叶贸易的狂热不亚于采金,当时,有一位历史学家甚至称美国每一个小村落的每一条小河上都有可以乘坐五人的帆船准备出发装运茶叶,但实际上仅有纽约、费城、波罗威斯顿、撒冷及波士顿有船开往中国。”[13]1789年前,输入美国的茶叶不多,仅有14艘船载茶3815660磅(合28624.6担),平均每年只有4船载茶953915磅(合7156担)。1789年,赶往广州的美国商船增至14艘,等于前5年的总和,运茶3093200磅(合23204.8担),是上年的2.6倍。发生这一显著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法国大革命爆发,欧洲局势动荡不安,各国无力兼顾对外贸易。这就为美国从事对外贸易提供了良机,因而乘机把茶叶大量转口到欧洲。二是对华贸易享有美国1789年《航海法》的保护。美商进口货物吨税比外国船进口中国货少交3角3分5厘,“对于茶叶则给以绝对排斥任何非美国船载货出口的保护”。三是税收及货款优惠。茶商“还享受到一种附有复出口退税办法的货栈制度以及最关重要的茶叶关税得延期两年缴纳的特别优惠待遇”,加上贷款优惠,所有这些使茶叶贸易“蒸蒸日上就不难想象了。”[14]兹见中国茶叶输美发展表(单位:磅):[15]

年份1784-1793 1794-1803 1804-1813 1815-1824 1825-1834 1835-1840总计__船只______ ______总数47______ _____ 158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249_337_285_195_1271 __运茶总数__ __11308160__ ___ 57635373__ ___ 52371550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88287605_99191397__ ___ 93214079__ _ 4_________ 02008164 __折合担数__ ___84832.4___ __ 432373.3__ __ 382884.8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 ___662322.6_744121.569928.4___ __ 30_______ 15815

此时,美国输入的茶有红茶、绿茶两大类。起初以红茶为主,嗣后发生变化,地位互换。如1784年“中国皇后”号运回的茶,红茶2461担,绿茶562担,比例分别是81.38%、18.62%。1792年运回的茶,红茶7882担,价值157640银两,绿茶195担,价值7800银两,数量比例分别是97.59%、2.41%。[16]到19世纪初,绿茶比重逐渐加大。1810年,美国进口的红绿茶数量基本相等。嗣后,绿茶数量不断增加,最终占绝对优势。美国进口的茶叶相当数量用于复出口。“在这期间,美国人所从事的广州和欧洲的直接贸易以及经由美洲的间接贸易,则一日千里。在1803年,输入美国的茶叶,半数以上是再出口到欧洲去的。”[17]1790-1812年间,美国复出口茶叶约占进口茶数的30%。[18]1825年,美国输入76591担茶,有22774担再出口,占29.71%。1826年、1827年、1828年茶叶复出口量为27.75%、27.68%、18.40%。[19]这是由于美国国内茶叶消费量所限,加上咖啡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日益增加所至。

(二)茶叶贸易的兴盛(1841-1909年)

这段时间经历了茶叶完全由中国提供到日本、印度和锡兰茶对中国茶的竞争过程。1844年,美国迫使清政府签订了《望夏条约》,取得最惠国待遇。此时的美国,航运业十分发达,“19世纪40年代是中国茶叶快剪船蓬勃兴起的时期”,19世纪“60年代,汽船开始和快剪船竞争,当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汽船就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21]1846年,美国免除了中国茶的入口税,加上法国动乱,这些都为美国开展茶叶贸易奠定了良好基础。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纽约的茶叶贸易发展极为稳定,并且由于美国铁路的逐渐发展,纽约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中心。”[21]1861年前,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货物,茶叶占主导地位。1844年度,美国从广州输出茶叶155683担,占出口货值78.83%。[22]1845年,美国输入中国茶14725担,占出口货值78.6%,1849年是122429担,1850年为215629担,占货值69.5%,1854年,出口茶叶跃至236428担,1855年降为182795担,占出口货值61.6%,1860年又回升至229249担,占出口货值64.8%。[23]在这个时期,“茶叶居于首要地位,各年占输入总额的3/5-4/5不等”,[24]即60%—80%不等。20世纪40年代前期,购茶中心在广州,美国年输入中国茶在10余万担。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每年运茶回国的船只平均约40艘,后来增加到60艘以上。[25]这时的购茶中心已转移至上海,“至茶之输往美国者,几全为绿茶,衡其数量,足抵中国绿茶产额四分之三。”[26]仅从上海出口美国的茶叶数量就可概见美国进口中国茶数量之多。1847-1848年度,为1741千磅(合13060.77担), 1848-1849年度,增至2986千磅(合22400.60担),1850-1851年,再升至11069千磅(合83038.26担),1851-1852年度为18000千磅(合135033.76担)。[27]19世纪50年代,美国已主要从上海出口茶叶。据统计,1854年,美国输入20余万担,从上海进口占74.7%,广州降为8.13%,福州为17.1%。

1861-1865年,“茶叶贸易在内战期间受到很大打击,除受战时征收每磅25美分茶税的制约外,还有因投机所遭受的损失。”[28]中国输美茶叶数量税减,1867年,得到恢复。美国所购茶“几全为绿茶,核其每年数量,约占绿茶出口总数三分之二,而在全国茶叶输出总数之内,竟有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多”,[29]地位特殊,但此时日本绿茶开始大举进军美国,致使中国茶输美量停滞不前。至19世纪60年代末,“由于多种原因,促使纽约成为美国唯一的茶叶市场”。在“1863年前,所有输入纽约的茶都来自中国”,但就在这一年,日本茶进入了纽约市场,“不久,日本茶大受欢迎,最后进口增加到占全美进口茶叶的40%以上。”[30]1901-1905年,美国茶叶年均净输入数量虽比1861-1870年增加6342万磅(约合475769担),[31]但此时中国茶年销美量却在20万担至30万担间徘徊。与此同时,英国殖民地印度、锡兰红茶也进入了美国市场。“1890年以后,美国人口众多的地方对绿茶的嗜好被红茶所取代,于是茶叶贸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后,传入英属地出产的红茶,更是借助有利的宣传、广告及旅行运动,使得中国和日本绿茶的行销遭受了很大的打击。这种新茶的逐渐普及,使荷印红茶也乘机而入。”[32]从统计数据看,此阶段中国茶输美数量有所增长。从1868年的188613担上升至1894年的历史最高点403197担,大多数年份为20多万担,少数年份超过30万担,只有1875年低于20万担,为151642担,说明这一时期是中美茶叶贸易最为兴盛的时期。1895年后,日本割占台湾,台湾乌龙茶对美国的出口归于日本之后,中国茶叶输美数量增长跌停,动荡中有小幅下降,大多数年份仍能维持20万担的水准,但1901年、1905年为18余万担,1898年、1906年为15余万担,数量均不及1868年之多,[33]中美茶叶茶叶贸易危机初显。出现这种衰败征兆的原因主要是受到美国对中国茶的限制及日本茶的扶持、日本及印度和锡兰茶的竞争、中国茶叶质量的不断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三)茶叶贸易的衰退(1910-1950年)

受清末民初政局动荡、两次世界大战、世界资本主义萧条、中国国内战争、日本侵华战争、中美对抗等多种事件影响,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深渊,在茶叶生产萧条、茶叶贸易倒退的大背景下,中美茶叶贸易一路下滑,最终完全断绝。1910-1917年,美国输入中国茶在13万担-17万担之间,1918-1920年锐减到7万担-8万担,1921-1923年曾回升至10余万担, 1924年旋降为不足8万担。1925年刚超过10万担,1926年又降为9万余担。嗣后,一路下滑,1939年、1940年跌入历史最低谷的17085担、22511担。[34]1941年珍珠港事件发生后,中国茶叶输美停止。抗日战争胜利后,茶叶对美出口得以恢复,但不足10万担。1947年、1948年稍有增多,均为10余万担,其实销是的陈茶,并不代表茶叶贸易的复苏。随着国民党政权倒台及美国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敌视,中美茶叶贸易最终寿终正寝,1951年完全断绝,并一直持续到1971年。

中国茶叶对美贸易最终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事实上华茶衰败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压榨,封建主义的盘剥,落后的小农生产,由此决定着中国茶在种植、制造、贸易诸方面根本无法与国外资本主义大生产竞争的客观必然性”,[35]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造成的产业破产结果。具体到中美茶叶贸易的衰败、破产,大体受到如下因素影响:

第一,近代中国茶叶衰败、生产贸易衰落的必然反映。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茶叶生产、贸易被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变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受到世界资本主义的严密控制。由于相当长一段时间,“茶叶只能从中国取得”,[36]“西人需茶急,茶船入泊汉口,收茶不计值”,[37]刺激了茶叶生产畸形发展。随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程度的加深,外国侵略者逐渐控制了中国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印度、锡兰及以后的爪哇茶业先后通过改进技术,推进资本主义大农场生产,实现了茶业的机械化,茶业得到飞速发展,对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传统茶业造成了巨大压力,严重冲击着中国茶叶的生产与外销。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茶业从鼎盛跌入深谷,呈现“江河日下”[38]之势,茶叶产区萎缩、产量减少、外销不振、茶业亏本的情况比比皆是,“种茶之区,市疲山败”[39]这几个字概括了中国茶业在外商控制、盘剥、洋茶竞争下的悲惨实况。进入民国后,茶业总体情况没有根本好转,加上受到战乱的影响更深,茶业经济最终走向崩溃。受此大局影响,中美茶叶贸易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破产。

第二,美国扶植英国茶叶限制、抵制中国茶的必然结果。美国希望“自己也可生产价格便宜的茶叶”,而“不必依赖外国进口。”[40]为此,美国派人潜入中国,窃取中国茶叶生产技术。“美国对于建立茶业企业并使之成为商业基础的尝试非常努力”[41],但一直无实际成效,1915年左右,“商业性生产不再有人尝试。”[42]茶叶是美国全国性饮料,消费量又很大,禁止输入当然不行,于是美国采取歧视政策,通过立法限制中国茶叶输入。1883年,美国议会通过《禁止伪劣茶进口法》,专门限制中国茶叶输入。其实,所谓茶叶立法“这不过是一种限制的办法,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授权给检验人员,凭借个人的观点决定。”[43]它随意性大,杀伤力强。翌年,美国“验得美商某号买中国平水茶三千箱,从前另有验出私以别物搀杂之茶亦由中国购到,均不准其在本国售卖,押令装运出口,该处新报遂张大其词,谓此等茶叶甚劣,食之伤人,一面诋毁中国茶之劣,一面赞美日本茶之佳”,[44]影响十分恶劣。1897年,美国国会借口“近年各国入口之茶,拣择不精,食者致疾,因改新法,茶船到口,须由茶师验明如式,方准进口,否则驳回”,[45]颁布《禁止掺假货物进口条例》,特别申明“对从中国进口的绿茶和乌龙茶加以特别控制,使平均进口量立即减少三分之一。”[46]这个法案“在提高某些等级的标准方面起了不小的作用。在这项法案开始实施时,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平水茶被禁止进入这个国家。”[47]1911年禁止着色茶输入,1912年又设立茶叶审查监理人,专门对付输入的中国茶叶。嗣后,又制定茶叶入口标准,中国茶对美出口愈为困难。扶植英国殖民地茶、日本茶是美国间接打击中国茶的另一手段。美国“一方面用政治的力量限制和藉口禁止中国茶的入口,一方面鼓励日茶在美扩大宣传”,[48]致使日本茶输美数量大幅度上升。20世纪后,美国扶助印度、锡兰茶进入本国市场,支持英国大做茶叶广告,使茶叶输入剧增。九一八事变后,美国策划远东慕尔黑阴谋,谋求对日妥协,在茶叶贸易上愿“适当顾及”日本利益。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推行绥靖政策,对中国抗战态度冷淡。相反,美国却扶助印度、锡兰、日本茶在本国、北非大力扩张。美国茶叶政策的出发点是抑制中国茶,怂恿日本侵略,鼓励印度、锡兰扩张,与英国、日本勾结,牺牲中国的侵华政策完全合拍。

第三,日本、英国殖民地及荷印茶激烈竞争的严重影响。“1863年以前,所有输入纽约的茶叶都来自中国,但是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初,有一艘三樯帆船‘恩主’号输入第一批日本茶,委托A.A.罗兄弟公司销售。不久,日本茶大受欢迎,最后进口增加到占全美进口茶叶的40%以上。”[49]到“19世纪70年代台湾乌龙茶很受新英格兰人士欢迎,日本茶的输入也日渐增加,但中国茶仍然是这一贸易的支柱。”[50]1890年以后,“美国人口众多的地方对绿茶的嗜好被红茶所取代,于是茶叶贸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后,传入英属地出产的红茶,更是借助有利的宣传、广告及旅行运动,使得中国和中国绿茶的行销遭受了很大的打击。这种新茶的逐渐普及,使荷印红茶也乘机而入。现在(20世纪30年代——引者)由东印度公司输入的茶叶竟然占到1/3,锡兰及印度茶则共占2/3。”[51]由此可见洋茶对中国茶竞争的严重后果。中国茶在美国市场上经历了从1860年前的一枝独秀至1910年左右的三分天下有其一,再到1915年前后的20%左右和1935年的10%份额。嗣后,市场份额再次缩减至10%以下。在洋茶竞争下,中国茶在美国市场上已无足轻重。[52]1951-1971年,中国茶叶完全退出美国市场,虽然这主要是政治因素影响的结果,但也反映了中美茶叶贸易盛衰的历史轨迹。

(四)盛衰时期的茶叶贸易特点

纵观1784-1950年中美茶叶贸易的盛衰史,可以归纳出这一阶段中美茶叶贸易的四个特点:

第一,茶叶贸易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1784年,中国茶叶出口美国仅3024担, 1789年跃升至23199担,翌年降为5975担,1791年迅速升至13974担。嗣后,除个别年份出口数量有所波动外,基本呈现直线上升趋势,1825年达到96162担,1840年出口181439担,1850年为272158担。[53]嗣后,大体保持年销20-30万担的水准, 1894年达到403197担的新高度。这个数字是1784年数字的133倍,增长132倍。1910年后,中国茶销美数量跌至20万担以下,以后呈不断萎缩之势,但无论如何,年出口数量都比1784年前的出口数量要多。

第二,茶叶贸易完全掌握在美商手中。自1784年美国派出“中国皇后”号商船首航广州运回茶叶后,中美茶叶贸易进入直接贸易的新阶段。商人们不但将大量茶叶运回国内进行销售,而且大量转销欧洲等地。费城、波士顿、纽约等地开辟了与中国的直接航线,造就了一批经营茶叶发财致富的富翁,代表人物有费城的斯蒂芬·杰拉德、波士顿的托马斯·汉德希德·帕金斯、纽约的约翰·贾克布·阿斯特,“这些人都是因茶叶致富,成为当时的大富翁,上述三人都拥有资产上百万,而在当时的美国人有10万元已被认为是富翁了。他们的资产给几乎濒于破产的各州经济带来了有利的商业模式。”[54]

第三,绿茶为主到向红茶、乌龙茶过渡。19世纪初,中美茶叶贸易结构中红茶、绿茶比重平分秋色,嗣后绿茶比重不断增加,到1900年前,中国出口美国的绿茶均占美国进口中国茶叶的一半以上,1921年为三分之一,1922年、1923年尚超过20%,嗣后不断下降,均低于20%。与此同时,乌龙茶的地位不断上升。所以,中美茶叶贸易是否繁荣,应该主要看绿茶贸易繁荣与否。

第四,受洋茶竞争及咖啡消费双重夹击。“中国绿茶在美国与日本茶对抗的情况,与中国红茶在英国与印度茶对抗的情况非常相似;但是按绿茶说,竞争达到了一个更高阶段。看来日茶正在把它的对手驱逐于市场以外。”1874年,有人说:“日本茶在美国愈来愈受欢迎,已经大大地刺激了日本茶的生产;甚至于严重地破坏了今年上海运出绿茶的正常计划。”美国各地都要求“给我们日本茶,我们不要你那平淡无味的绿茶。”[55]可见,在美国市场上,日本又竞争成功。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后,“日本控制下的台湾茶叶同在美国受欢迎的中国大陆的乌龙茶展开了有力竞争。除了特制的上等珍品和高价货色,中国的各种茶叶质量低劣,不能成功地同印度、锡兰和日本茶叶进行国际竞争。”[56]

美国人特爱咖啡。“在19世纪的美国人日常生活中,咖啡在早餐和午餐桌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而‘茶’与晚餐(Supper)常被认为是同一意思,是互不可分而相互融合的。”1897年,美国人均茶叶消费量达到最高峰,也仅有1.56磅,之后大减。城市居民的中餐中,“茶也为咖啡取代”,至1907年,茶叶人均消费量降为0.96磅,以后持续下降,20世纪30年代仅约为0.75磅。这一变化及消费格局对茶叶消费产生巨大冲击。兹见1929-1939年英美两国茶叶、咖啡人均消费量比较表(单位:磅):[57]

年份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美国__咖啡__ _12.09_ _ 12.75_ _ 13.94_ _ 11.90_ _ 12.52_ _ 1_____ ________ ____ 1.96_13.65_13.48_ _ 13.08_ _ 15.19_ _________ __15.59 ________ __茶叶__ _0.73_ __ 0.68_ __ 0.69_ __ 0.75___ 0.76_ __ 0.5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 8____0.67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0.63_0.72_0.62_ __ 0._7_2_____英国__咖啡__ _0.76_ __ 0.79_ __ 0.80_ __ 0.80_ __ 0.76_ __ 0.74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 _0.65_0.72_0.72_0.71不祥__ _________ __茶叶__ _10.15_ _ 9.87_ __ 9.64_ _ 10.56_ _ 9.09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 __9.43_9.80_9.31_9.19_9.09不祥__

三、中美茶叶贸易的曲折(1951 -2014年)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中美经济联系断绝。1972年,中美签订《上海公报》,两国关系得以改善,贸易往来兴起。嗣后40多年来,中美茶叶贸易经历了持续增长、趋于繁荣、缓慢下降、逐渐回升的发展态势。

(一)曲折时期的茶叶贸易数量

1972年,中国向美国输出茶叶38.97吨,价值4.51万美元。这点茶叶甚至比1784年美国首次从中国输出的茶叶3024担还少三分之一以上,与1950年销美的111.54吨(价值12.46万美元)茶叶相比,也只占其份额的34.94%。嗣后,数量不断攀升,1984年已突破1万吨,1988年突破2万吨,1990年不足2万吨,翌年再次回升至2万吨以上,1992年达到历史最高峰的23465.16吨,第二年起再次缓慢下降,但至1995年仍在2万吨以上。不久,中国茶叶出口美国数量跌至2万吨,并且持续下降,2000年仅有12636.292吨。2001年起,中美茶叶贸易量继续上升,2007年已接近2万吨,嗣后各年均超过2万吨,表明茶叶贸易有相当程度的复苏。[58]

伴随中美茶叶贸易的起伏变化,中国茶在美国茶叶进口中的比重也呈现动态性。1949年占4.42%,1977年升至4.58%, 1980年增至10.14%,1985年达到9.36%, 1988年迅速上升至22.43%,1990年降为19.18%,[59]2001年比重为16.00%,2004年增为18.00%,2006年降至17.24%。[60]

(二)曲折时期的茶叶贸易特点

1952年至今的中美茶叶贸易历时60余年,曾有20年的完全断绝时期。1972年,茶叶贸易恢复后,得到一定发展,贸易额已超历史最好时期的1894年。综观曲折时期的中美茶叶贸易,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茶叶贸易呈现向前发展态势。1972年,中美茶叶规模很小,仅有38.97吨,这是中美茶叶贸易史上历年最低的一年(1951-1971年中止贸易时期不考虑)。嗣后,增长很快,第二年增至150.23吨,这一趋势一直延续至1988年,出口数字是22789.33吨,超过1894年的2万余吨的水准。1989-1991年,中美关系发生波折,茶叶贸易受到影响,茶叶输美有所下降, 1990年的数量低于2万吨,1991年再次回到2万吨以上,1992年达23465.16吨,嗣后又缓慢下降,1996不足2万吨,2000年达到12636.292吨的低谷。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美茶叶贸易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茶叶销美很快回升,加上21世纪美国对中国绿茶需求的增加,推动了中美茶叶贸易的发展。2008年,茶叶销美国再次突破2万吨,达2.2万吨。受美国金融风波影响,2009年中国茶叶销美数量低于2万担,为1.93万余吨。嗣后的几年,销美量均在2万担以上,为历史最好时期,除2013年为22077.681吨,低于前期历史最高数字的1992年外,其余的2010-2012年均超过该年出口量,其中2010年为24820.698吨,是1972年数量的636.918倍,2011年达23861.786吨,是1972的数量612.3117倍。可见,这一时期的中美茶叶贸易虽有波动,但总趋势是不断向前发展,呈现一定生机和活力。

第二,茶类格局以红茶为主到以绿茶为主的转变。1972-2000年,中美茶叶贸易结构红茶数量一般占茶叶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左右,有的年份甚至基本就是红茶出口。如1974年、1978-1983年,红茶比重均在90%以上。1984年,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在接下来的10余年中,比重基本在70%以上,个别年份如1985年为53.97%, 1987年为66.41%,1988年为83.15%, 1990年是67.60%,虽有升降,但这10多年的平均比重超过70%,即占三分之二份额。进入21世纪,美国对绿茶的需求增加。如2001年,美国绿茶进口比1991年增加55%,比重由8%上升至11%,而红茶增加11%,比重由92%下降到89%,可见美国茶叶市场绿茶消费的增加。[61]正因为如此,为中国绿茶更多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条件。最近10余年中,中美茶叶贸易结构中,红茶比重不断下降,由2003年的49.95%下降至2013年的43.04%,绿茶比重由0.50%上升至1995年的24.46%,再由2003年的37.56%增至2013年的51.82%。其余则为花茶、乌龙茶、白茶、普洱茶、六堡茶、紧压茶等特种茶。

第三,中国茶叶出口管理从相对集中到自由经营。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外贸垄断体制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外贸主体的多元化,外贸公司、拥有外贸出口权的企业甚至都可以向美国出口茶叶,一时造成多头出口,相互拆台、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茶叶贸易被置于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的环境中,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公司、企业,纷纷抢滩中国,通过自建基地、工厂或中外合作等方式,直接将中国茶叶装运回国,进行拼配、再加工,制造出适合美国市场上的茶饮料。这就意味着中国茶输美竞争的加剧及中国茶产业从属地位产生的危险。这种经营特点的危险之一是中国茶仅仅是美国茶叶经销商的原料,茶叶贸易的利益源源不断流入美国跨国公司巨头的腰包中,中国茶不但价格难以提升,中国也难以得到正常的利益。因此,研究曲折时期中美茶叶贸易的特点,才能正确把握中美茶叶贸易发展的正确方向,促进中美茶叶贸易的健康发展。当前中国茶叶出口美国的特点仍然未变,即:出口企业多,效益差;贴牌多,品牌少;散装多,精品少;国外农残检测指标多,变化快。这些特点严重影响了中美茶叶贸易的正常发展。

总之,研究300多年中美茶叶贸易的历史,具有多方面意义。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不同阶段茶叶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把握中美茶叶贸易的兴衰原因,揭示其中的种种奥秘和内在发展规律,为今天及以后更好地开展茶叶销美活动提供有益借鉴、可靠依据和正确指导。

[1](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上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53.

[2](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上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53.

[3](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933—934.

[4](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73.

[5](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53.

[6]曾丽雅,吴孟雪.中国茶叶与早期中美贸易[J].农业考古,1991(4).

[7]曾丽雅、吴孟雪.中国茶叶与早期中美贸易[J].农业考古,1991(4).

[8](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上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92.

[9](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上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79.

[10](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上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93.

[11](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824.

[12](英)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2卷)[M].伦敦:1926.63—75.

[13](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825.

[14](美)泰勒·丹涅特.美国人在东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7.

[15]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287-288.296.陈舜年.中美茶叶贸易简史[J].茶叶研究.1943(5).

[16]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292.

[17]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286.

[18]李定一.中美早期外交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2.

[19]曾丽雅,吴孟雪.中国茶叶与早期中美贸易[J].农业考古,1991(4).

[20](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830.

[21](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830.

[22]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660.

[23]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656-657.

[24]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655.

[25]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657.

[26]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657.

[27]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567.

[28](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830.

[29]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1038.

[30](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830.

[31](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135.

[32](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832-833.

[33]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 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1204—1205.吴觉农,胡浩川.中国茶业复兴计划[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84-86.

[34]吴觉农,胡浩川.中国茶业复兴计划[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84-86.中国茶讯,1951(4):90.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经营史录编辑委员会.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经营史录(1949 -1993)[M].香港:百能广告有限公司,1994.328.52.

[35]陶德臣.中国茶叶商品经济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1999.580-518.陶德臣.简论华茶贸易衰落的原因[J].镇江师专学报, 1994(1).陶德臣.外国侵略者对茶业的资本输出及后果[J].农业考古.1995(4).

[36](英)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4.

[37](英)格林堡.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4.

[38]佚名.论中国挽回茶业之难[J].农学报,17.

[39](清)卞宝第.卞制军政书(第4卷).

[40](英)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10.

[41](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上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222.

[42](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上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222-224.

[43](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823.

[44]申报,1887—(06)—(27).

[45]佚名.两江督宪刘整饬茶务札[J].农学报,79.

[46]徐雪筠.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328.

[47]徐雪筠.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60.

[48]应道.由茶叶史料认识美帝侵略的本质[J].中国茶讯,1950(12).

[49](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830.

[50](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832.

[51](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832—833.

[52]贸易月刊,1941(2):29.陈舜年.中美茶叶贸易简史[J].茶叶研究,1943(5).俞寿康.浙江茶业的新生.中国茶讯,1951(3).

[53]吴觉农,胡浩川.中国茶业问题[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69—72.

[54](美)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下卷)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826.

[55]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2.1198—1199.

[56]徐雪筠.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882—1931)——海关十年报告译编[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5.328.

[57]蔡维屏.茶叶[M].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外销物资增产推销委员会,1943.137.

[58]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中国茶叶出口统计汇编[M].北京:1997(内部版).774—775.中国茶叶,2013(3):24.中国茶叶,2014(3):33.

[59]程启坤,庄雪岚.世界茶业100年[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5.485.

[60]佚名.2006年美国茶叶进口概况[J].广东茶业,2007(2)[M].中国茶叶(历年).

[61]佚名.美国茶叶市场稳定发展[J].茶报,2004(2).

Development Stag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US Tea Trade

Tao Dechen
(Humanities Department,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jing,Jiangsu 210007)

The United States is a large tea import and consumption country in the world,and a major importer of Chinese tea at the same time.In the past 300 years,the US-China tea trade went through the stages of rising,thriving and decline.In 1640s,there began China-US trade tea trade.Before the War of Independence,the trade was under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British colonial authorities.After the Independence War,there rose the China-US tea trade,later tea trade has gone through rapid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Decline came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and eventually completely discontinued.Afte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US relations in 1972,the tea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resumed and developed.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China-US tea trade reflects different historical features.Understanding these is helpful for the expanding of US-China tea trade in the future.

陶德臣(1965—),男,解放军理工大学人文教研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茶业经济和文化史、军事历史、党的创新理论。

Key Worts:China-US,Tea trade,Tage,Characteristics,Reasons

猜你喜欢
东方出版社绿茶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THE PRICE OF BEAUTY
The Price of Beauty
绿茶或能预防和延缓阿尔茨海默病
The Images of“Scapegoat”in Young Goodman Brown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香喷喷的茶叶
红樱绿茶两相欢
《几生修得到梅花》
便携式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