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丽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2015 )06-0037-02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当今新课改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做到:
一、引导学生乐学、主动探究的能力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积极考虑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怎样设计才能使学生拥有积极、主动、自信的学习态度;其次,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给他们充分的自学、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体验学有所获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口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车、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不但能激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营造积极氛围,激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
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就能绽放出灿烂的智慧火花。如:在一次《图形的认识》的研讨课上,我安排学生小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联系很紧,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的粉笔盒时,都发生了争议,有的认为那个粉笔盒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是长方体的。我走过去仔细观察了一下粉笔盒,原来,这个粉笔盒的正面是正方形的,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义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探索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采取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来辨别。又让学生观察他们带来的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化装品包装盒、药品包装盒等特殊的长方体。当老师再次举起那个粉笔盒时,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时我感到很欣慰,由于教师的参与,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发现了问题,并指导他们圆满地解决了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这才是我们小组合作探究的最终目的。
三、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学过程中,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做一做,才会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方式,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同时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发表见解,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在小组交流、合作中达到共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在“拼积木”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拼成的形状各种各样。教师再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在“随意拼”活动中,让学生利用各种实物和立体模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拼出了火车、大炮、坦克、长颈鹿、机器人等物体形状。这样的实践活动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
四、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现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必须从根本上保证其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她)有足够的时间去自主探究,去获取新知;其次要设计一些弹性化的、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要创设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给他们充分的思维空间去拓展;再者还必须将学习方式的选择权真正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圆的认识”一课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甲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五、改变学生单一的个体学习现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时,就自然地渴望与伙伴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渴望下的情境,往往能使学生取得互求得到,启迪智慧的效果。如:在“观察物体”这节课中,我提出“如果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形体时,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这一问题,学生的答案有:1个、2个、3个、4个……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又不能用准确的理由说服别人。在学生思考不成熟的情况下,我组织了小组合作,让同学们边观察、边记录,从某一个角度看到的面有:从正对着长方体的某一个面甲视时可以看到1个面;从正对着长方体的某一条棱平视时可以看到2个面;从对着长方体的某一个项点观看时可以看到3个面。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们悟出: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时,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在困惑之中求得小组的合作,学习豁然开朗,对探讨出来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只是随便看看书,而是会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会在书上用铅笔写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自学时就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即三角形的面积一底x高÷2。自学检测表明学生的自学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