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燕 司泰龙
1.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2.国网技术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2
职业培训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培训是对职业职工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使其熟练掌握从事某种职业的必要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加强职业培训有利于加速培养技术业务骨干和熟练工人,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专门人员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1]。
职业培训的内容分类主要可以分为管理类和技术类。而技术类又可以分为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为了实现职业培训的目的,培训内容往往是相关岗位或工种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演练。受训者经过职业培训,获得谋求职业或保障职业安定必须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职业培训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培训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均根据职业技能标准和受训单位的实际要求确定。二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培训形式上可采取委托培训、定向培训等方式;在培训期限上采取长短结合的方式,可以脱产也可以半脱产;在培养对象上依据岗位的实际需要灵活确定;在教学形式上不受某种固定模式的限制,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三是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主要体现在教学要紧紧围绕生产实际进行,通过教学与生产经营相结合,既培养了人才,又创造了物质财富,获得社会、经济的双重效益。四是培训方法上强调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突出技能操作训练。
职业竞赛活动作为职业培训的一种综合方式,职业业培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竞赛内容主要是针对某一工种或岗位而开展,涉及管理知识、技术知识、实际操作等各个方面,广泛开展职业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优秀职业技术骨干,可以促进企业整体人才素质提升。如何做好竞赛和竞赛准备工作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开展竞赛备赛工作,首先,在接到上级通知以后,制定整体备赛方案,关于方案制定,通常将备赛工作分为 5 个阶段[2]。
第1阶段,各参赛单位自我培训并初步选拔选手。这一阶段选拔的特点是参加范围广,选拔出的人员覆盖范围大,这样一来,一方面是对专业人员的一次全方位的检测,另一方面降低初选门槛,能够让更多的职工参与进来,进一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第2阶段,对各参赛单位选拔出的选手进行赛前集中培训;由于这一阶段人数较多,因此培训内容安排往往侧重于技术知识培训,拓展和深化知识结构,理论性较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培养项目设置难度和时间分配适中,旨在对职工自身知识的总结和系统,引导和完善知识体系,激发和发掘有潜力人员。
第3阶段,组织选拔赛。内容分为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两部分,难度较第二阶段培训内容有一定的拔高,重在考查职工的专业素养和知识积累情况,以及潜在能力发挥。基本确定出最终参赛人员。
第4阶段,组织赛前强化培训;强化培训需要严格按照竞赛要求开展,是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一个最求极致标准和规范的过程。一方面理论知识需要进行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另一方面操作能力需要进行高强度、高规格的渐进式训练,同时增加体能、心理、战术等方面的辅导。
第5阶段,参加竞赛。竞赛需要全程对选手进行干预,包括饮食起居、心理调整、战术调整等多个方面,确保选手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平和的心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
为使备赛工作有序开展,实现标准化训练,从一开始着手,即将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备赛的思想融入到整个竞赛计划中去。
一旦最终参加竞赛的人员确定下来,在每个选手的心里,就不应该再是一个人,不能再独立行动,而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整个训练应该兼顾到每一个人,保证团队向上的一种凝聚力。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要认真把握选手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话,一举一动都要有根有据,一言一行都要合理规范。在训练的中后期,逐渐对操作流程进行了固化,并不断改进,最终形成标准的训练程序和操作步骤。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练始终贯彻标准化训练的思想。
科学分工、明确职责。根据标准化管理的理念“明确职责分工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教练组进行科学细致的分工、明确每个人的职责。每一项工作都要落实到每一位精心挑选的教练和辅导老师。在共同完成总体计划的基础上,每位教练针对本人的分工制定详细的计划和训练方案,真正做到“凡事有人负责”。
注重过程、立足专业、科学量化[2]。为了将备赛计划落到实处,保证效果。教练需要对各个目标进行了细化分解分析,认真查找影响目标实现的诸多因素。理论培训方面,对选手的复习进度和复习的反复性,提出明确要求;在时间分配上,对各个学科所占时间进行了严格量化。在操作训练方面,对选手的训练时间和训练工作量进行了科学量化,既不让选手感到疲劳,又不让选手很容易地完成工作任务。
固化优化,持续改进。教练组在时间安排上给选手留出了较大的自我支配空间,要求在教练制定的计划下制定适合自身的个人计划。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对好的方法和好的思路进行了固化,并且做到了持续改进和不断优化。在理论方面,对每次考试试卷进行讲解分析记录,建立错题备忘录,并且定期复习,在每个复习科目结束时,分小组进行相互交流和出题测评。在操作方面,要求选手做到“写我所做、做我所写”,各选手按照分工,将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所做所说,按照合理的顺序细致地进行脚本撰写,然后按照脚本进行操作,每次操作完毕,再对脚本进行修改和改进。在改进的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往往一些不起眼的细节,可以赢得宝贵的竞赛时间。
备赛工作除了加大训练和学习的工作量之外,必须要不断创新,要突破传统的备赛培训模式,不断引入新的辅导方式和训练方式,才能够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理论培训方面,可以采用小组测评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在备赛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参训人数较多,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为了发现发掘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入了这种培训方式。分组的规则是:每个小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并且每个小组设定组长。测评时间设定在每一科目复习结束时,各组将自认为的难点和重点集中起来,然后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换测评,实现知识的互补,以期消除知识盲点。在完成小组测评之后,小组之间还要进行阅卷和点评,针对有价值的、大家共同关心的题目还要组织小组讨论。
在操作训练中引入脚本指导法[3]和录像分析法。一是对每个操作项目进行事先制定脚本,并定期对脚本进行修正改进,不断完善。二是每周对每个操作项目进行录像,当天教练和选手共同研究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训练方式。选手通过录像看到自己的操作和相互之间的配合,本身角色发生了改变,由当局者变为旁观者,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样可以有效地从中发现更多问题,及时对脚本进行补充和修改。这两种方法的完美结合,使得训练形成闭环效应,实现了不断的挖潜增效。实事证明这种方法有效地保证选手的操作能力和操作效率。
竞赛是职业培训的一种良好形式,如何能够做好竞赛的准备和参加工作,如何更好的发挥竞赛在培训中的作用,如何将竞赛活动本身及其成果进行延伸产生更大的附加价值,而不单单是为竞赛而竞赛,值得我们深思。竞赛活动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历,谈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希望对读者能发挥一些借鉴作用。
[1]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柳溪.提高电力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9,(7).
[3]李平.关于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