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伟
(哈尔滨理工大学后备军官学院 哈尔滨市 150001)
要解决生态危机,仅仅靠技术治理和政府投入是不够的,它需要人们环境观念的转变和环境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提高生态素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之路。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其生态文明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能否顺利实现。
生态道德理念是生态德育的基石。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理念教育,就是要帮助其树立生态价值观。所谓生态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道德关系的一种普遍社会意识,是人类与自然相互利益关系为基础,以善恶评价为形式的社会价值观念,它决定人们的环境行为取向。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价值教育,是为了使大学生从价值观念上发生彻底的改变。新的生态价值观强调人仅仅是自然链条上的一个环节,链条上哪一个环节断裂,整个生态系统都将濒临崩溃。因此,必须学会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其和谐共处。帮助大学生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意味着要与传统的人统治自然的价值理念决裂,培养一种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简朴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美化自然,促进环境良性发展,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生存空间而奋斗。
生态道德行为的养成是生态德育的实践目标,是生态德育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生态道德行为应从以下三点养成:
1.善待自然。善待自然就是要求人们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满腔热情去维护自然界的完整性、多样性和动态平衡,爱护和珍惜自然系统中各种生物群的生存和发展,尊重生命,尤其要爱护和珍惜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大学生在善待自然、保护环境方面应做到:一是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明确人是自然的朋友,而非主宰,人类的生存以自然的存在为前提。二要珍惜自然资源,节制资源的使用和开发,尤其是珍惜和节制非再生资源的使用和开发,并完善资源的使用和开发方式。三是维护生态平衡,珍惜和善待生命,特别是动物的生命和濒危物种。救助野生动植物,从改变生活价值和生活方式开始。大学生拒绝用野生动物制品,保护脆弱的生物链,并在心目中设立自然保护区,养成主动和自觉地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2.科学消费。消费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领域。为此,在生态道德的消费指向上,应着重强调科学消费。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态消费、可持续消费和适度消费。首先大学生应养成生态消费习惯。生态消费是一种适度的合理的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和消费行为,它是指既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又能满足人的消费需求,既符合生态生产的发展水平又符合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其核心是绿色消费。其次,大学生养成可持续消费。大学生养成持续消费,就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绿色生活、环保选购、重复使用、多次利用、分了回收、循环再生、保护自然、万物共存。再次,大学生养成适度消费的习惯。它要求学生以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为标准,而不是鼓励对物质资源的无止境占有。无节制消费是一种脱离现实生存环境与合理需求的消费方式,它是以享乐和挥霍为特征,既有害于自然生态,又有害于健康。
3.人际关爱。大学生要养成人际关爱,首先要明确生态德育不是否定传统德育观,而是用生态德育观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要求大学生在人际关爱养成上体现两个方面:一是要消除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正确看待人际、代际、国际间的竞争,在满足本人、本代、本国的正当利益的和需要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后代、他国的正当权益,以凸现代际之间、种族之间、性别之间的生态共生关系;二是要深刻认识上代或几代人所造成的生态危机及其对当代人生存与发展的威胁,养成为了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而自觉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的智慧、意志和能力。其次要确立适度人口观。这是人际关爱的重要体现。要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人口增长过快不利于资源、环境、生态系统的休养生息,必然导致资源短缺、环境退化与生态系统紊乱。要引导当代大学生从思想深处树立起男女独立、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等意识,养成预防和消除男尊女卑、限制女生生存和发展思想的智慧、意识和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由他人教育和自我教育构成的统一体。大学生自我教育就是围绕社会要求这个中心,对自我主动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调控、约束与认识,从而使自我素质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教育实践活动。在高校,大学生的生态德育需要“他人教育”、更需要自我教育,使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内化为自觉地行为,自觉地形成优秀生态道德品质,促进生态德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大学生的独立倾向日益明显,自我意识强烈。高校为了增强生态德育的实效性,可以结合大学生的固有特征,引导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自我教育,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增强生态道德意识、提升生态素养、养成并践行生态行为。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自我教育能力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促进自我完善。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途径主要有:自我修养,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