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影玲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 广州市 511442)
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之中,是当前广东文化强省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可持续向前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有效性和学生综合素养的重大创新。岭南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原文化融入到本土文化,与海外文化交融,多种文化思潮交错而形成的,它不只是一段历史,而是有着强大的现实生命力。地方院校与所在区域内涵的各种文化要素有着必然的联系,区域文化在其长期的历史沉淀中形成的经济基础、文化资源、精神价值,都是大学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滋养、丰富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大学精神文化打上地域特色的烙印。
有不少广东地方院校在把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取得不错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努力。
第一,研究大而泛,具体实践研究不多。目前,就岭南文化做为整体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而言,当前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描述、经验分析和介绍述评方面,少有深入的实践研究,更缺乏将岭南文化引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从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研究岭南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面比较薄弱,缺乏对其它领域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借鉴。在研究方法方面大多停留在定量分析、现象表述上,缺乏定性分析。对于岭南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尤其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之中的具体方式方法;通过岭南文化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岭南文化如何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的渠道来达到其自身的传承与发展、社会影响的扩大,目前研究的不多,深入探讨的更少。
第二,缺乏从事岭南文化宣传教育和研究的优秀教师。广东地区高校教师大都来自全国各地,由于语言等因素,他们无法浸润于岭南文化之中。因而无论是在岭南文化了解,还是兴趣爱好方面都很难让他们深入研究,挖掘岭南文化素材并运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之中,更难以独立讲授岭南文化课程。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经济高于一切,无力也无兴趣对岭南文化进行研究,导致岭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群众基础越来越薄弱。当前需要重点建设和投入的是岭南文化师资力量的储备,尤其是具备全面岭南文化理论与实践综合知识的人才培养,重点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研究水平的教师队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的要求和规律,总结实践经验,为丰富和加强岭南文化教育工作做好基础储备工作。
第三,学生中缺少学习研究岭南文化的氛围。广东一直以重商自居,改革开放以来,面对知识贬值,金钱至上,广东人变得浮燥而功利。学生中能够埋头苦读的人寥寥无已,学生中谈论哲学、道德、理想成了另类,而如何赚钱则成了主题,物质追求成了大部分学生的价值主导。在这种背景下,岭南文化研究在学生中缺少枝繁叶茂的土壤,学生对生他养他的本土文化缺乏激情。因此,将岭南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努力做到“知识性与参与性的紧密结合,加强对岭南文化精神的宣传教育以及对群众文化素质的提升,注意有形地域文化与无形地域文化的紧密结合,加强对广东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第四,缺乏进行岭南文化特色课程教材。岭南文化特色课程的内涵至少包含三外层次,首先必须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文化精神;其次是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能体现为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课程建设能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终推动学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岭南文化特色教材的打造不应只是追求表面的“乡土特色”,而应力求彰显文化品味,弘扬文化精神,不仅要体现岭南文化的形式,更要体现岭南文化的内蕴。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适用于高职的岭南文化特色教材很少,水平不高,各个高职院校进行岭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也只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岭南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文化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格的塑造及人文精神的养成。现在使用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存在结构上的缺失,政治性内容过多,道德性、文化性内容过少,更缺乏地方文化教育内容。岭南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教学之中,是对教材内容结构性缺失的最佳弥补。
第一,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引入近现代以来岭南文化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精神信念及社会责任意识。理想信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反映,是大学生政治方向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核心内容。岭南文化有着开放兼容,开拓创新,务实进取等精神品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岭南人奋勇向前。在广东接受中原移民的历史进程,不断接受来自先进地区的中原文化,加上广东地处沿海,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较大,从而形成了广东独特的海洋文化,有着务实、灵活变通,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的品格,树立起广东人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风雨同舟的协作精神、海纳百川的开放气度和迎潮而上的开拓进取精神的人文底蕴,这在近代中国革命及现代改革开放中表现尤为明显。近代的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康梁戊戌变法,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等等;现代“踏出一条血路”的改革开放,深圳奇迹、东莞、顺德、中山、南海经济腾飞,无不广东开放务实创新海洋精神的体现,这对深化“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现代广东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寻找人生的意义,关注生命的内在价值,确立人生的目标,树立积极向上精神信念及社会责任意识有积极意义。
第二,在爱国教育中,将近代广东革命精神、岭南侨乡文化融入其中。近代广东人热血爱国,留下了大量的政治教育资料,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康梁维新变法、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高举革命大旗挥师北伐、创建黄埔军校这些都彰显出广东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对广东所片土地的热爱,从而努力探索广东现代化改革发展的道路。而近代广东人远下南洋创业,他们在异国他乡顽强拼博,饱经沧桑,形成了以浓浓的家国情怀为特征的侨乡文化。从开平雕楼到梅州围龙屋,从珠三角到粤东山区,广东处处充满爱国爱乡之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将深厚的落叶归根、爱国爱乡、造福桑梓、捐资助学、扶危济困、艰苦创业的侨乡文化融入其中,以此来加强学生爱国爱家情感,增添他们建设美好家乡的信心与勇气。
第三,在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中,将广东人开放、务实、包容、进取、拼搏精神融入其中,活化岭南文化资源。在广东长期的发展中,由于古代南粤本土文化与中原汉族外来文化的碰撞交融,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三大文化体系: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这三大文化体系有着各自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生活习俗、传统习惯和精神气质。但都有着开放、务实、乐观、包容的个性特征,有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潮汕人在商业上更是精打细算,极善经营,闻名海内外,有"中国的犹太人"之称。客家人有着勤劳、耐苦、节俭、慷慨、团结、爱国、敢作敢为等优点,客家精神的核心在于团结和奋进,是和睦亲邻、繁荣社会的精神。客家名人如孙中山、何子渊、黄遵宪、朱德、叶剑英,成为了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的标志和象征。广府人务实、乐观、包容,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较强,精明能干,善于计算,创造了珠江三角洲多元化农业商品经济,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人”清中期就已驰名全国,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的最大。广东三大民系各有特点,但都市体现出岭南人刻苦、坚忍、勤奋、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引入岭南文化的多元品格,利用丰富的岭南文化资源强化学生的文化体验和感受,提高文化的品位和格调;指引学生兼容并包、博古通今,拓展和提升人文素质;培养学生自我认同感及坚毅的品质,勇于创新的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帮助学生学会自信,学会交往,学会探究,并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和适应现代化生活的基本技能,从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深厚的文化依托。
如何将岭南文化学习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社会责任感养成结合起来;如何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岭南文化传承发展结合起来中;如何将岭南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之中并积淀成为文化底蕴,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学校精神,是当前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要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努力:一是要开发岭南文化资源,编写教材,确立岭南文化实践基地;二是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教材内容做一些资源的开发。三是要将岭南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1]谢延龙.教育与文化强国:耦合逻辑与实现机制》[J].《湖北社会科学》,2013(8)
[2]周秋莲.论黄石的矿冶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互动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13(8)
[3]欧阳九根、傅洪健.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9)
[4]王本祥.从地域文化视角看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岭南文史》,2011(4)
[5]王克、陈新田.“三通”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五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为分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