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引入

2015-08-15 00:55:09汪利平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5期
关键词:同学教师教学

汪利平

(余姚市舜江中学余姚市315400)

一、引入的功能

1、引起学生关注,进入学习情境

引起学生的关注在课的起始,要给学生较强的、较新颖的刺激,以帮助学生收敛课前的各种其他思想活动,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

2、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兴趣是情感的体现,能促进动机的产生。学生学习有兴趣,就能积极思考,所以“善导”的教师,在教学之始,总是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和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动起来,学生就想知道,乐意学;利用已有的素材作“引子”,有自如地导入新课题;通过实例、实验的观察引入,也可为思维加工铺垫。

二、引入的原则

引入的方法和类型很多,在设计和实施中均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导致有方。

1、引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要有助于学生初步明确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恰当的引入方法。

2、引入要具有联系性

善于以旧招新,温故知新。引入的内容与新课重点紧密相关,能提示新旧知识相联系的特点。

3、引入要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

尽量以生动、具体的事例或实际为基础,引入新知识;设问和讲述能达到激其情、引其疑、发人深思。

4、引入要有趣味性,要有一定的艺术魅力

既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又能造成悬念,这个魅力很大程度上依赖老师生动的语言和炽热的情感。

三、引入的方法

1、实验观察引入法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用观察与实验导入新课,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手段,不仅生动具体,把学生对现象观察的兴趣引到对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这种直观的感受与抽象的思维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形成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充满情趣和趣味的引入,可为学生创造出轻松有趣、专注而投入的课堂氛围。如在介绍水的一个化学性质(和金属反应)时,我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滴水生火”。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乙醚和一小块金属钠,然后滴入几滴水,学生马上看到了异常现象,将水滴入后立即燃烧起来,水怎么会生火呢?学生马上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顺利引入新课。再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用一个小“魔术”作为引入-“清水变牛奶”:手持一杯澄清石灰水,告诉学生这是一杯“清水”,然后请一位同学小心地用导管向其中吹气,不一会儿制成一杯白乳状“牛奶”

2、纠错讨论辨析法

为了使学生明辨是非,纠正错误认识,获得正确的知识,采用传统的误识或不科学的做法作专题讨论来导向课题,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全面掌握科学知识的必要性。如在讲“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课时,教师举出生活中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当人们经过极其肮脏、气味难闻的地方,总是习惯把鼻子堵上用口呼吸。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做法对吗?到底用鼻子呼吸好,还是用口呼吸好?同学们情绪振奋,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教师不做评判,待同学们充分发言后指出:究竟用什么呼吸好,我们的回答必须有科学的依据。我们知道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当我们了解了呼吸道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之后,正确的结论自然就会得出。这样的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使学生分析、判断、表达等方面能力得到培养。

3、设疑置问求解法

科学教学中有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起学习兴趣。

如在“简单的磁现象”一节,我曾以这样的形式引入:上课一开始,我用手指对着磁针,在磁针上方划圈,磁针跟着手指旋转,学生感到惊奇。我说:“我不会魔术,也不会气功”。接着从袖口中抽出条形磁铁(学生大笑)。在轻松而教师而又不失兴趣的气氛中引入新课。

在讲“物质代谢”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今天的你和昨天的你不一样,马和牛都吃草,但肉味且不同,人不吃很多脂肪也会胖起来。患了肠炎几天就会瘦下去,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引而不发,学生疑问重重,求知欲倍增。教师因势利导,当我们学过“物质代谢”的知识后,大家就会明白了,引入新课。

对“摩擦力”一节的引入,一般大都采用例举生活中的实例而引入新课。我用一个非常短小的悬念式提问和一个小实验引入。师生问好后,我就问:有什么办法在不使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用手竖直地把一本书提起的同时,将另一本书也“粘起”?学生马上兴趣骤然,相互讨论并争先恐后表述自己的看法。最后请一位同学上台演示(把两本书一页一页地对插起来,并把书压平,提起一本书,另一本也被“粘起”)。

在讲蒸发时,走上讲台时,用浸过酒精的湿棉花在黑板上擦出一痕迹,师生问好后,转身再看湿棉花擦过的地方,痕迹没了,酒精到哪里去了呢?自然引出课题。

4、谜语诗词法

以妥帖而合适的谜语或诗词开头,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而使科学课充满了情趣和人文气息。

如在讲“照明电路”中主要用电器“点灯”时,我先请同学们猜个谜语:屋里有根藤,藤上接个瓜,太阳一落山,瓜里开红花。在讲“地球的运动”时,我这样设计:请大家先轻松一下,猜个很简单的谜语:

有个球,可真怪,不用发动不停转。

春夏秋冬按时换,满载人类千千万。

发现很多学生举手,我说,哟,这么多同学才出来了,好,大家一块说,这是什么?地球。对,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

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用苏轼的诗:“峰多巧障目,江远欲浮天”开头,很自然地引出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讲参照物时,以“轻舟已过万重山”、“巍巍秦山两岸走”作引入也很自然。

在讲“CaCO3”时,朗诵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山在人间。”并告诉学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清明刚正的品质。其中也包含了三个化学反应的原理,这是学生从未想过的,由此引入,效果极佳。

在讲“污染”时,幻灯片先映出旧词新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黑波”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水污染日趋严重的生活场景,引入自然。

5、复习引导过渡法

任何新的知识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旧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对旧知识的积累就没有新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再认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思维方式虽以形象思维为主,但由于知识的积累和增加,经过不断地总结、归纳,抽象的逻辑思维逐渐形成,具有了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根据这一心理特征,教师对一些前后知识联系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抓住新旧知识的交接点,采取复习引导的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向新知识过渡,不仅使旧知识得到巩固,新知识过渡自然,更重要的是从一上课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比如“新陈代谢”一节,概念性强,知识深,难度大,学生不容易理解。为将这一知识难度化解,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与新陈代谢有关的知识。人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这几章内容涉及到生物生存的共同性的生理问题,究竟是什么呢?学生认真思考,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人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教师补充:还有能量交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新陈代谢”引出课题。

6、激情引入法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联想,自然引入新课。

如讲“密度”时,我这样开场白,市场上的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大量制造伪劣产品,有些商品很难辨别其真假,同学们都想成为一个聪明能干的人,都不想上当受骗,不想把铜戒指当成金戒指去买。生活中铜和金均为金黄色,但价格相差却很大,怎么区分他们呢?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就能解决上面的问题。

又如“氢气的性质”一节开始讲授前,我将事先准备好的氢气球放飞在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红色绸布,上书,向同学们问好,欢迎同学们学习氢气的性质。学生精神激昂,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气氛。

7、开门见山法

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过程的引入方法。如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时,开门见山,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的速度加快,减慢或改变方向),那么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会怎样呢?

如在“电磁感应”的教学中,我直接提出问题:电流可以产生磁场,磁场能不能产生电流呢?一句话就自然引入新课。

初中自然科学中某些具有对称性或相似性的概念或规律,都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引入课题,如效率与功率、省力与省功等。

以上是我阐述了几种常见的引入的方法,其实,引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录像引入法、小故事引入法、综合练习法、检查预习法、借助事例法、以旧拓新法等等。但无论哪种引入方法,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创设最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结束语

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因此,引入的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疏霍姆林斯基讲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学生在越少感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好,这条规律是教育技巧的核心。因此,引入的艺术手法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最主要之处是教师在引入时尽可能使学生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图,而又巧妙地渗透了新的教学内容,且能较快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猜你喜欢
同学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