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爱国: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指向——基于大学生对中日钓鱼岛争端认识的调查分析

2015-08-15 00:44胡春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理性

胡春艳

(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中坚力量,但作为在各种思想激烈碰撞交融的全球化时代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群体,其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对一些国内外现象、重大问题,尤其是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事件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但这种爱国热情极易受外界的干扰。许多大学生浮躁、盲从,对问题的本质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和理性的行为能力,甚至逞一时之气,图个人之快,易把激扬的爱国情感转化为不理性行为,甚至触犯法律。因而,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尤其是要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培养成熟、理性的爱国主义。

中日钓鱼岛争端是近两年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事件之一,全国上下高度关注这一事件的进展。当代大学生对这一事件也给予高度关注,并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这一事件的认知状况,笔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 200份,回收率为96%。调查对象主要是河南理工大学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本文拟以大学生对中日钓鱼岛争端认识的调查(以下简称“调查”)为基础,分析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行为特点,以及在全球化时代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理性爱国主义教育。

一、爱国主义:由情感爱国到理性爱国

爱国主义就是对国家主权、利益和文化的维护,就是在思想上认同自己的国家,在情感上对世代生活的土地和文化的依恋。可见,爱国主义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爱国情感、爱国认知和爱国行为,是三者的高度统一。

爱国情感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对养育自己的家园的怀念和依恋,对祖国和人民的亲和感、归宿感,以及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不惜牺牲生命英勇奋战的精神。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的最低层次和起步阶段,也是社会要求的最低标准和国民爱国行为的最低境界。爱国认知是对祖国的悠久历史、现阶段的具体国情以及个人与祖国关系的一种科学理性的认识,它以爱国情感为基础,能够帮助人们客观、冷静地分析问题,避免由于情感的片面性而产生认知误区,从而从世界观、人生观的高度确立爱国主义信念。而爱国认知的形成离不开教育,通过各种教育能使国民正确看待祖国的历史和现状,体认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进而把爱国情感提升到爱国觉悟的高度。爱国行为是在爱国主义思想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爱国活动,是爱国情感和爱国认知的具体体现,也是人们践行爱国主义理想的终极目标,是爱国主义的高级阶段。爱国情感是产生爱国行为的内在基础,爱国行为是爱国情感的外在表现。但由于受制于各种因素,如个体行为的差异、社会环境的制约等,爱国行为与爱国情感常会发生偏离。有时饱满的爱国热情却通过不理性的方式释放出来,甚至触犯法律;有时虽然有浓厚的爱国热情,但对一些有损于国家利益的事情却无动于衷。这就要求我们表达爱国热情时,要做到合法、有序、合理,从而把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有效地转化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做到理性爱国。

什么是理性爱国?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对理性爱国有这样的经典阐述:“另有一种爱国心比这种爱国心富有理智。它虽然不够豪爽和热情,但非常坚定和持久。它来自真正的理解,并在法律的帮助下成长。它随着权力的运用而发展,但在掺进私人利益之后便会消减。”[1](P268)梁启超也提出,“我同胞有爱国者乎?按脉论而投良药焉。”[2](P14)由此可见,爱国不仅是情感的表达,更应是理性行动。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理性爱国就是要做到爱国情感、爱国认知和爱国行为的高度统一,就是在对本国历史、现实国情正确认知的基础上,用理性的态度来维护国家利益,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从根本上有利于国家的利益和大局。由此可见,理性爱国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要有高度的爱国情感,这是形成理性爱国的情感基础;二是对本国历史、现实国情要有正确的爱国认知,这是形成理性爱国的认知基础;三是表达爱国情感和认知的理性态度,即在表达爱国热情和诉求时,不是以狂热、极端的行为逾越法律和秩序的界限,而是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客观理智地对待纷争与矛盾,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理性行为能力。因而,真正的爱国者必须具备饱满的爱国热情、坚定的爱国信念和理性的爱国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行为特点

目前我国大学生多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群体。他们的爱国主义行为表现出新的时代特点。

(一)具有饱满的爱国主义热情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尤其体现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重大事件发生时。爱国主义、国家意识已成为大学生社会意识的主流。通常会使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最为高涨的两种情况:(1)在国家尊严受到损害、国家利益受到侵犯时。2012年,对不断发酵升温的中日钓鱼岛事件,大学生给予高度关注。调查中发现100%的学生都知道这一事件,并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及时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在事件最为紧张的9月份,全国范围内爆发了抵制日货的浪潮,广大的青年学子也参与其中,并通过理性或非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2)在国家举办重要的国际赛事或国家发生重大灾难时,大学生也能挺身而出,报效祖国。这一点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大地震中有着鲜明体现。“据统计,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总需求约为7万人,残奥会志愿者总需求约为3万人,青年学生人数将占志愿者总数的70%左右。”[3]在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各地自愿奔赴四川灾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部分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呈现出弱化,甚至缺失的倾向,对国家民族身份的认同感下降,产生了民族虚无主义心态。虽然这不是主流,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爱国认知有待进一步强化

在调查中发现,尽管大学生对中日钓鱼岛争端给予高度关注,但当问及我国的海洋战略以及钓鱼岛的具体情况时,得到的答案却不甚乐观。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事件本身高度关注,但缺乏对事件相关知识的了解。而且在分析问题时也抓不住关键,看不清本质,看待问题表面化、情绪化,极易受外界的影响,易把激扬的爱国情感转化为不理性行为,甚至触犯法律。因此,强化爱国认知是将爱国情感转化为理性爱国行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爱国行为需要积极引导,从而建立理性的爱国主义

当代大学生爱国行为易受某些激进言论的影响,把理性爱国看作是情感爱国的对立面,宣扬理性爱国是没有血性的表现,凡事主张强硬对峙,希望通过武力等强硬手段解决。调查显示,当问及“您对保钓行动中,某些不法分子打砸抢烧日系在华商铺有何看法?”时,高达61.9%的学生认为“心情可以理解,可从宽处理”,只有38.1%的学生认为“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问及“如果您身边有人组织保钓活动,您是否愿意参与?”21.4%的学生表示一定会参与,78.6%的学生表示要视情况而定。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极易受别人的影响与煽动,对事情的本质缺乏理性思考。当问及“您认为中日钓鱼岛事件今后会如何发展?”时,有高达43%的学生认为应该通过武力解决,只有26%的学生认为应该继续“搁置争议,共同开发”,31%的学生认为应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从中可以看出,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主张在解决国际冲突时要持强硬态度,最好能以武力解决。

总之,要加大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引导力度,加强理性爱国主义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热情与理性并不矛盾,在法律的框架下,在道德的范畴内,以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为着眼点,合法有序地表达,就是理性,理性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

三、当代大学生理性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认国情:加强国情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

爱国必先“知国”,深知国情是理性爱国的基础。国情教育就是使大学生深入了解本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国情形成的客观依据;具体了解本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军事及国际环境等方面基本国情的历史变化与现实状况。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盲目迷恋西方的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加之国内改革过程中各种社会问题的涌现,社会矛盾不断激化,造成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生自身的认知有关,他们对我国的国情缺乏深入了解。高校要重视国情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历史、社会现状、国际地位以及国家的核心利益等。同时,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与宣传,特别是借助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加大宣传力度,以增强大学生的认知效果。

(二)识形势:认清国际形势,拓展当代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开放包容的大国国民心态

中国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而且我们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采取相对“温和”的外交政策,对于一切国际事务,我们都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为世界的和平繁荣而努力。[4]但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刻意制造与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等各种论调,企图破坏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使中国陷入封闭、动荡、停止发展的状态之中。那么如何正确看待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西方不友善论调?这对于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理性爱国主义至关重要。因为当代大学生对国际形势缺乏关注,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我国的对外战略缺乏正确的认识,更不能体认到国家一些战略决策背后的考量。这点在调查中也有明显体现。

因此,要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际意识的教育和塑造,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经济全球化形势,理性思考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前途,从而对西方国家的各种论调做出正确评判,培养开放包容的大国国民心态。国民心态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个体与社会之间产生的心理活动。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实现大国崛起,这种崛起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实力的强化,更多的还体现在国民心态的变化上。而且中国一贯倡导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崛起的中国要做一个理性大国、责任大国和平衡大国。这就要求我们要具有积极开放包容的大国心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引导大学生要正视历史,正确看待西方发达国家的对华遏制战略,从国家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国际交往中的起伏与波折,能够理性地接受挑战,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民开放、自信、宽容的精神面貌,为中国发展赢得重要的战略机遇。

(三)造氛围: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的氛围

中共中央早在1994年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就强调,要为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播创造一种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爱国主义教育的成败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首先,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所以爱国主义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营造和培养。从制度上对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的环境进行明确规范,对各种不利行为进行积极抵制,在全社会提倡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社会已有资源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进行实地的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全社会共识,成为民族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每一个人行为处事的重要原则和标准。

其次,注重校园环境的营造。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环境,也是营造的重点,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前者主要体现为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到教学楼的建筑风格、校史馆的运用,小到宣传栏的设置等,都可以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营造良好的物质氛围。文化环境则是大学生爱国情感升华的重要途径,因而要重点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可以利用重大事件的纪念日在校园举办纪念活动。

最后,要抢占网络阵地,加强网络引导。网络已成为获取各种信息和教育资源的重要途径,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教育工作者在抢占网络阵地的同时,更要加强网络引导。校园网作为学校的官方网络平台,要给予充分重视与利用。加强校园网建设,建立形式多样的理性爱国教育专题,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爱国情感的场所,针对突发的、容易引发爱国浪潮的国内外事件及时做出解答,消除大学生的疑惑,对事件进展及时跟踪报道。与此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建立网络邮箱,BBS在线留言板等,与大学生及时沟通与交流。同时,高校教师要积极跟进,对学生的疑惑及时解答。

总之,在各种思想激烈碰撞交融的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着力使人们形成一种理性精神,将爱国情感建立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并将爱国认知升华为理性的爱国行为,充分体现爱国情感、爱国认知与爱国行为三者的高度统一,这也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指向。针对当今大学生的具体情况,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与深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上,强调对其爱国主义理性认知的培养,以及认知与行动的一致性。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大学生辩证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正视本国的历史和国情,认清当今的国际形势以及各种社会思潮,找准自己的位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1]〔法〕托克维尔.董果良.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5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2008奥运会有哪些故事?[EB/O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0933238.html.

[4]胡春艳.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邓小平国际政治理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5).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理性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改革牛和创新牛都必须在理性中前行
爱国主义教育
理性的回归
爱国主义教育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