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建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安徽 黄山245000)
中国古典小说中,有题华阳散人编辑的珍本四回本《鸳鸯针》,藏大连图书馆,往昔因版本难得一见,故流布不广。“1927年3月,日本学者盐谷温的女婿辛岛骁发表了大连图书馆小说戏曲类目录,1927年4月,马隅卿发表了大连图书馆所藏中国小说戏曲目录,《鸳鸯针》始为更多人所知。在此之前的1926年夏,辛岛骁曾在北京拜访鲁迅。鲁迅据辛岛骁提供的两种书目和清人钱曾 《也是园书目》撰写了《关于小说目录两件》。孙楷第专程到大连图书馆阅读小说,并于1932年撰写出版了《大连图书馆所见小说书目》(附《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后),第一次对《鸳鸯针》版本、内容作了评述和介绍。因是孤本,不易看到,此后几十年没有人作进一步的研究……1957年,东北人民大学图书馆,按《鸳鸯针》原书版式刻写油印120部”①,方使一些研究者得以接触到该书内容。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鸳鸯针》,则使此书真正得以流传,给研究者带来诸多方便。根据此书的出版前言,我们知道大连图书馆还藏有《一枕奇》二卷、《双剑雪》二卷,“此二书实为析《鸳鸯针》第一二卷和三四卷另刻单行本”,“据《鸳鸯针》卷目合三书点校排印,仍名《鸳鸯针》。 ”②
《鸳鸯针》全称《拾珥楼新镌绣像小说鸳鸯针》,题“华阳散人编辑”、“蚓天居士批阅”。清初卓尔堪选辑《遗民诗》卷5收有吴拱宸《丰城兵火后荒凉竟无客舍》和《离虎丘》二首诗。卷前诗人小传介绍吴拱宸:“字襄宗,号华阳散人,丹徒孝廉。肆志山水,终于茅山。”诗的作者名下写道:“襄宗,号华阳散人。江南丹徒人。觚斋集。”[1]7这大约是目前所见关于吴拱宸最多的个人信息记录。王汝梅先生的文章在引用了同样的资料后,又查光绪刻本《丹徒县志》选举志卷二十二“举人”目下记载:
崇祯九年丙子科,(章旷榜)
钱志驺,(见进士)
吴拱宸。[2]226
王汝梅先生由此推论“吴拱宸大约卒于康熙初年。1636年(崇祯九年丙子)中举人,上推20、30年为万历末年,约生于1610年前后。其生平大致可分四段:万历末年至崇祯九年,即中举以前;崇祯九年至崇祯十七年,即明亡以前;1645年福王政权建立至桂王政权亡;康熙初年。”[2]226
清代王豫辑《江苏诗征》“吴拱宸”条注释:“吴拱宸,字襄宗,丹徒人。崇正丙子举人,著《觚斋集》。”又,小字注出处;“遗民集。孝廉。肆志山水,终于茅山。号华阳散人。”[3]卷十一崇正当为崇祯。“正”为避胤禛之禛字。清代避讳字,音同、音近字也尽量避免,如真、贞。禛以正代。吴拱宸华阳散人的来历,是因他“终于茅山”的茅山上有华阳洞,故有华阳散人之号。丹徒现归属镇江,茅山位于句容和金坛交界处,是道教名山之一,山顶有茅山道院。
关于王豫称吴拱宸“著《觚斋集》”,有必要讨论一下。王豫对吴拱宸的介绍,有两处文字,一是“遗民集。孝廉。肆志山水,终于茅山。号华阳散人。”一是“吴拱宸,字襄宗,丹徒人。崇正丙子举人,著《觚斋集》。”这两条吴拱宸资料都是出自卓尔堪《遗民诗》,虽然书名有“集”和“诗”一字之差。除了卓尔堪所生时代早于王豫,还有就是《江苏诗征》所收吴拱宸两首诗完全与《遗民诗》相同。中华书局曾在1961年出版了卓尔堪选辑《明遗民诗》,在“出版前言”中写道:“清代乾隆年间查禁书籍时,本书曾两度被列入禁毁书目中,故流传很少。直到辛亥革命前一年,上海有正书局据原刻本影印,因印数不多,目前已难寻觅。我们今据有正本断句排印。原刻本只称《遗民诗》,不标明时代;有正本则改题《明末四百家遗民诗》,都不妥切。现在排印,书内名称仍旧,封面及扉页则加一‘明’字,以标明时代。”[4]2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遗民诗》“出版弁言”云:“《遗民诗》康熙间付梓,乾隆中两度列入禁毁书目,故流传绝少……一九六○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据有正本断句排印,改题为《明遗民诗》。世人少见十二卷之元本,遂认为十六卷本为尔堪所手定者矣。所幸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尚藏有十二卷本《遗民诗》一部,一函十二册,审为康熙间原刊,《四库禁毁书丛刊》影印行世,今爰据为底本,标点校订,以还原书之旧貌。”[1]337试查《清人别集总目》③,《遗民集》未能检索到。《遗民集》与《遗民诗》虽有一字不同,但所指应为同一本书。
王豫说吴拱宸“著《觚斋集》”,与卓尔堪所说“襄宗,号华阳散人,江南丹徒人。觚斋集”,意思可能并不一样,我们可以理解《觚斋集》是吴拱宸所著,也可以理解成吴拱宸的名号、籍贯信息出自《觚斋集》。卓尔堪在“遗民诗凡例”说:“余生也晚,未能遍悉诸君子事实,为之立传,然出处爵里不可不载。兹从诸诗序传志中采其一二,仿《品汇》式,列于目录内,其详者亦约言之,略者宁缺,弗敢虚饰。”[1]337这就是说诗作者小传的来源是从“诗序传志中”来,查看了数十位作者资料,发现所附书目均是诗作者本人的作品。另外,在诗人小传中,大多在书名前有著字,在名字下则只有书名而无著字,如甘京著《轴园不焚诗》;刘城著《峄桐集》;雷士俊著《艾陵集》;王璜著《南陔集》等皆如是,而吴拱宸小传中没有提到著《觚斋集》,但这也并非说《觚斋集》非吴拱宸著。
《中国藏书家通典》中,清代昆山人叶方蔼著有《觚斋集》记录:“叶方蔼(1629-1682),清初藏书家。字子吉,号訒庵……虽跻身清廷官僚之列,但寓所‘卧榻板扉,布帐多补缀’。所有积蓄多为购置图书,家中有‘觚斋’,图籍满架,其中先祖叶盛旧藏有数部。著述有《读书斋偶存稿》4卷及《觚斋集》、《独赏集》等。”④又,清初昆山人呼谷《葵园集》1卷,为顺治十三年丙申(1656)叶方蔼刻本,吴远抚《葵园集序》曰:“葵园集者,予友呼子德下之诗也。今年冬,其门人叶子吉谋刻其自为诗,曰《觚斋集》,乃先辑呼子之诗而刻之。以予与葛子瑞五为素所知,呼子者属各出一言以为序……丙申岁莫同里吴远抚武陶书。 ”[5]卷一·序呼谷原名简在,字德下,号葵园。 昆山人。明崇祯诸生。入清更名隐居。《葵园集》有复旦大学教授王欣夫跋云:“作者为明末隐士,与金少章、归元恭等友善。不但姓僻,其人亦罕有知者……其行事仅见杨凤苞《秋室集·卷五》‘呼德下纪略’。”序者吴远抚生平不详,但自谓同里,自然也是昆山人。由上述资料,叶方蔼有《觚斋集》诗集是可以确定的。而吴拱宸是否有同名的 《觚斋集》,就目前资料而言,尚嫌证据太少。我们已知叶方蔼的生卒年,但过去对卓尔堪了解很少,而华东师范大学版《遗民诗》“出版弁言”对其介绍已比较清楚:“卓尔堪,字子任,号鹿墟,一号宝香山人,隶籍扬州江都(今属江苏),靖节忠臣卓敬之后,生于清顺治十年(一六五三),卒于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以后……”[1]337卓尔堪与叶方蔼为同时代人,但比叶方蔼小24岁,如果《觚斋集》曾刊刻,他当然有机会读到《觚斋集》。如此,卓尔堪《遗民诗》中吴拱宸史料转引自叶方蔼《觚斋集》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遗憾的是我们因无缘一睹叶方蔼的《觚斋集》而难辨是非。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是国家二级馆,馆藏文物近十万件,在馆藏中发现了两件和吴拱宸相关的文物资料。其一为吴拱宸行草书碑刻,石为青石质,纵47厘米,横104厘米,厚6厘米。此碑碑面不知在何时被人为敲击有许多小坑,幸文字尚能释读。碑刻文字为:“微雨不滑道,断云踈(疎)复行。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秋日沾新影,寒江落旧声。拱辰”,钤“吴拱辰印”白文印,“襄宗氏”朱文印。引首钤“闲来写幅青山”朱文印。此诗为唐杜甫《雨》四首之一,杜诗全文为“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柴扉临野碓,半得捣香粳。”经过对比,吴拱宸所录“秋日沾新影,寒江落旧声”与通行之杜诗略有出入。由碑刻之印章,进一步验证吴拱宸字襄宗。而明唐寅有诗云:“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此或是吴拱宸引首章之“闲来写幅青山”的出处,似能说明吴拱宸能绘画,并有可能在某个阶段靠鬻画为生。另一件为关羽坐骑像拓片,像上方有吴拱宸赞跋:“乾坤之运,济于伟人;用锡国宝,中兴式冯。功开荆壁,威慴慕庭;祚终盗烈,物秘人神。气机呵护,土润云停;圣时则见,海晏河清。弘治三年十月十八日,扬州浚河获玉印一方,环钮,重二斤四两,其文曰‘汉寿亭侯之印’。镇江吴拱辰讃。”此碑刻显然是为发现关羽印而专门制做,历史上发现所谓关羽印,宋元明皆有记载,如南宋洪迈《容斋四笔·四卷》卷八记载曾先后四次发现“寿亭侯印”,[6]724元人王寔在《东吴小稿·寿亭侯印铭并序》中记载丙戊年间役工得“寿亭侯印”。与前者不同的是明代发现的关羽印印文不是“寿亭侯印”,而是“汉寿亭侯之印”,如明代黄希声记载明弘治三年(1490)10月18日扬州淘河获“汉寿亭侯之印”。从时间、地点看,吴拱宸题赞者与黄希声所记为同一物。王献唐先生在《五灯精舍印话》“寿亭侯印”[7]112开宗明义说发现的诸多所谓 “寿亭侯印”皆“为好事者所喜造”,吴拱宸题赞的“汉寿亭侯之印”亦在此例,因为此印章钮式、文字、称谓等都不符汉制。印之真伪不在本文涉及范围,从略。拓片右下有四字印,只可辨“之印”二字。左下有印两方,一朱文“湖北”,一白文“杨炳南印”。杨炳南此人无考,不知与此碑有何关系,或为画像人?刻碑人?此拓片意义有二,一为吴拱辰自署籍贯镇江,最有说服力,验证了《遗民诗》诗人小传的记载。二是除了行草书,吴拱宸的小楷也很精能,楷法甚工,有钟王遗意,他的行草书挥洒自如,气脉贯联,足证吴拱宸是一位功力很深、颇有成就的书法家。虽然根据他的“闲来写幅青山”印章推测他能丹青,因未见他的绘画作品,不能妄作评论。
《鸳鸯针》第三卷,即《双剑雪》第一卷,描写了宋珏(字连玉)、卜亨(字文倩)等一些文人的日常交游、写诗作赋和科举考试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大约这一卷最接近作者本人的生活状态。王汝梅先生论及《鸳鸯针》在明清小说史上的地位和意义时说它是“一部早于吴敬梓《外史》百年的短篇儒林小说”,所指应该就是这一卷。吴拱宸作为举人出身,他自然经历了乡试,或许他也曾参加过会试,故他关于科举人与事的描写是源自生活的。吴拱宸作为精书法能绘画者,既然此卷涉及到文人的生活,就不能不对此有所描述,如第一回写卜亨书屋的陈设:“一架堆的是,历朝明公墨迹石刻,及我朝沈石田、唐六如、董玄宰、文徵明的手卷,都是锦轴玉签,越发堆的耀人眼目,中间悬一匾道:‘古道照人’,是董玄宰题的……”[8]129书中比较有趣的是写卜亨“生来文章与他无缘,却生来手指灵滑,写得一笔好字。不论重金白纸扇子,拿起来,飞飞舞舞写去,虽不是颜柳欧苏,□些新鲜图书印色,居然可以藏拙得过。 ”[8]119
从以上资料可以知道,学者之所以认为吴拱宸是《鸳鸯针》的作者,是因为吴拱宸号华阳散人,目前也只是一个孤证。在没有得到新证据的前提下,只能从此说。本文披露的相关资料,对证明吴拱宸是《鸳鸯针》作者没有什么帮助,只是补充了吴拱宸的新资料和佐证了一些旧资料,不为无益。吴拱宸作为小说家,因为采用别署,有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感觉。但吴拱宸作为一位很有造诣的书法家是毋庸置疑的。吴拱宸有作品遗存,但未能留下更多的个人生平记载,似可见遗民在朝代更迭时生存状态之一斑。
注释:
①王汝梅《〈鸳鸯针〉及其作者初探》,《鸳鸯针》第223页,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11月版。按:鲁迅《关于小说目录两件》并无《鸳鸯针》书目,与之近者有清版《鸳鸯配》,二本,烟水散人编。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八卷“集外集拾遗补编”第171页。
②出版说明。此说明列目录前,未标记页码。
③王欲祥,李灵年,陆林,陈敏杰.清人别集总目[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④李玉安,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M].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
[1](清)卓尔堪.遗民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王汝梅.鸳鸯针及其作者初探[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3]王豫.江苏诗征[M].道光元年刻本.
[4](清)卓尔堪.明遗民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1.
[5]呼谷.葵园集[M].顺治叶方蔼刻本.
[6]洪迈.容斋四笔·四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5.
[7]王献唐.五灯精舍印话[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
[8]华阳散人.鸳鸯针[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