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渗透”模式的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15-08-15 00:46朱国兴余向洋朱红兵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环节旅游

朱国兴,余向洋,朱红兵

(黄山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一、背景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旅游管理类专业伴随着旅游业大规模发展而兴起,其培养方案是根据1998年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所制定的业务培养目标而设计的。由于历史的原因,专业目录对于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涉及很少,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体现为宏观管理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难以满足旅游产业发展主要领域的实践人才需求,与旅游业目前发展的现实要求有巨大差距。具体表现为:理论教学多,实践课时少;通用性课程多,行业针对性课程少;校内教学多,校外活动少;学生虽然具备较好的理论水平,但缺乏充分的实践训练,普遍存在毕业后难以适应行业需求的尴尬。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与用人单位的脱节,导致不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低就业率与高流失率”。[1]146-149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和实践教学模式相对缺失是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

旅游管理属于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其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此,重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于全面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认识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学生专业认可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多维渗透”实践教学模式旨在改变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的现状,提升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必要性

(一)高等教育发展要求

2009年教育部进行的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试点)的评估标准中对实践教学的要求更加具体化,对实践教学在总学时(学分)中所占的比例有了具体的要求。例如在人才培养方案这一观测点中就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20%,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学时)比例不低于30%。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2]343-345中对旅游管理类专业进行调整,并将旅游管理列为一级学科,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3个专业,专业地位得到提高,同时在培养要求上也更加注重实践管理和实践技能训练、职业素养的培育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确指出旅游管理类3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研究型人才。要实现这些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目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还依然以注重学生吸收知识为主,无法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气氛呆板,“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思维受到束缚,其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教育思想、教学方式亟待改变。应重视实践教学,并将实践教学环节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构建稳定的、可操作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这样才能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不仅仅满足于验证理论教学的成果,它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行业发展的必要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将达到15亿,入境旅游人次达1亿。《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同时也指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础达到世界强国水平。旅游业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人才。旅游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有着巨大需求,同时旅游业的成熟发展更需要高质量的人才,尤其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旅、科教兴旅”战略,编制全国旅游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旅游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此外,教育部还提出“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科专业建设。明确应用型、技能型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和学位授予标准。普通本科学校要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应用性、实践性课程,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于普通高校而言,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高等教育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4]89-90与传统精英高等教育模式不同,[5]41-43旅游行业属于服务性行业,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培养不仅需要学科知识和技术技能经验的互相支撑,还要在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能仅仅理解为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还应包括组织管理、协调沟通等能力在内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全面、系统、多样的人才培养观在现代旅游业发展趋势下显得更为重要。

三、“多维渗透”模式

“多维渗透”实践教学模式是从旅游专业自身发展特点和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出发,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课程模块之间、实践环节之间以及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之间的互相渗透,从简单的以叠加式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综合能力、提高职业素质为主的多维渗透式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强调“学做合一”、“知行合一”,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构建“以能力为主线,学用一体,课堂教学实践、课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延伸到课堂,把企业场景搬到课堂上来,把教师科研项目、旅游企业经营发展与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结合起来,真题真做,形成一套完整的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多维渗透”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系统性

教学计划是专业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它在执行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程和教学环节的设置,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定衔接性,但在具体实施时却往往发生一些偏差,表现在课程模块之间边界分明、教学环节之间联系松散、理论与实践之间被人为切断,从而影响了培养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育主要侧重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服务意识与技巧、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6]88-90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7]122-124“多维渗透”实践教学模式是将教学计划中的通识教育平台、学科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加以有效整合,通过由基础实践到综合、创新实践的逐级深入培养,把实践教学渗透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充分体现系统整体效应。

(二)针对性

目前许多高校不重视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即使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没有把实践教学放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实践教学活动没有落到实处。同时还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应试教育现象,这使现行专业教育过程中各个环节只是一种简单叠加。通过渗透模式能把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素质与能力联系在一起,尊重学生个性,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有着更高的激情和热爱,从而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三)灵活性

多维渗透是一个全方位的循序渐进过程,不应受特定时空条件的限制。在培养过程中可以根据专业要求,采取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方式,将需要达到的目标渗透到教学活动中,不只是局限在实践教学课堂,更不是单纯为了实践教学环节采取简单、生硬的方式向学生直接灌输。旅游专业毕业生要满足社会需求,绝对不只是要求单纯的操作技能的“硬实践”能力,还需要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管理的基本能力,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不竭的创新能力和服务意识、团队意识等“软实践”能力。[8]89-92其获取在于更多地与校园文化建设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衔接起来,需要采用灵活性大、机动性强、易于操作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把专业教育和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育有机统一起来。

四、实施过程

(一)观念渗透

由于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就业门槛低,社会认可度低,学生及家长的观念出现诸多偏差,因此不少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思想不够稳定。加上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校在硬件方面投入不够,学生的实践实训条件落后,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造成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够。高校传统的办学模式也与现代旅游业发展严重脱节,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实现应用型办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强化学生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认识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强化教师的专业观念培育,做到教学合一,正确指导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学模式的改革离不开教师的设计、组织和实施。“学生的优秀来自教师的卓越”,在课堂教育中如何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师是关键。[9]26-28同时需要彻底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根除实践教学只是“走走过场”、“可有可无”的思想认识,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10]130-131

(二)项目渗透

专业培养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1]1-5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职业适应性,毕业生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保障,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环节的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它们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应用性和针对性,体现了学历教育与职业素质养成的科学统一。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为依据,结合旅游行业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计划中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项目预置、学分要求,规定学生毕业时所需要的最低实践环节学分的标准,在学生进校伊始就告知,从而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环节的安排。

(三)内外渗透

课外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具有参与度高、吸引力强、开放性好、辐射面广[12]75-78的特点。旅游管理专业可通过围绕开展各种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大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新局面。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并回报社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人才培养模式的合作教育特征是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13]17-21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层面与层次,找准产、学、研合作的结合点,将行业标准引进专业建设中,推进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通过“冠名班”、“精英班”、“卓越经理人”等定向培养项目,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该举措同时对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模式创新、“双师双能”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共建实训中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效果。一方面学校能够充分利用校外优越的实践实训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变课堂教学为现场教学,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赢;另一方面达到服务社会的高校功能,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14]6-11在实践教学上实现校内、校外渗透。一些采取“校企零距离对接式”[15]83-84的校企合作模式值得借鉴。

(四)过程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落实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到整合性、递进性和合理性。在校期间培养目标的确定、教学计划的设计需要循序渐进,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成长过程、接受能力的不同时期,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项目和步骤,分阶段和层次进行,力求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逐步积累和深化,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4]88-90同时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修)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素质、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全面提升,以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本科四年的学习期间,多方位的专业教育渗透和不同过程的指向性设置是非常必要的措施。

(五)机制渗透

实践教学模式建立的目的是提高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以保障教学效果。对于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监督、考核等环节需要建立系统的机制,采取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带队教师评价、实践教学单位同行评价、实践教学单位客户评价等多角度的评价,通过过程评价、能力考核、跟踪调查等环节,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工作态度、钻研精神和实践效果等一系列表现开展横向考核和纵向评价。[16]85-87坚持校内外相结合,在校内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逐渐转移到以社会评价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同时还需要进行毕业后的跟踪,建立起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评价机制,构建起全方位的管理、监督、评价、考核机制。

五、结 语

应用型、复合型的本科人才培养首先是由地方本科院校倡导和实施,这是我国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就目前来说该工作还处在积极摸索阶段,还没有公认的成熟及成功的模式,旅游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极强,更应是转型发展的先锋。从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和现代旅游业发展看,旅游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应既“顶天”又“立地”[17]85-87;从学校层面而言,学生培养应满足行业需求,应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符合度,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学生、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校期间能够寻求到与所学知识、能力相匹配的职业的规划定位和发展路径,这样才能学有所长,学以致用。目前中国正从一个旅游大国迈进旅游强国,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质量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瓶颈。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和运行效率,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1]王淑娟.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3(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201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07-2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4668/201407/xxgk_171904.html.

[4]刘芙,王韶春.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现代教育管理,2011(3).

[5]陈萍,胡瑜.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的教师阻抗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1(2).

[6]谭海鸥,纪秋颖.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7]李茜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

[8]刘文涛.基于能力培养的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

[9]丁淑琴,魏军,徐广贤,等.“多学科渗透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检验医学教育,2011,18(4).

[10]姜天华,赵峰.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

[11]苏甦,张金霞,黄其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三·三·二”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时代经贸,2007(9).

[12]曾永卫,刘国荣.“卓越计划”背景下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1(7).

[13]陈小虎,杨祥.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14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3(1).

[14]陈小虎.校企融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理论思考与南京工程学院的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15]胡善风,程静静,朱国兴.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2010(6).

[16]徐岸峰,韩忠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学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2).

[17]刘志鹏,杨祥,陈小虎.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猜你喜欢
应用型环节旅游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旅游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