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5-12-04 06:06
黄山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检出率问卷心理健康

方 杰

(黄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心理健康是指对待环境和问题能够表现出积极的适应性。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学把幼儿时期视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许多幼儿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自私自利、脾气暴躁以及独立性差等,可能影响其未来发展。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以某幼儿园幼儿为例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国外关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已经发展了一个多世纪,成果丰硕。我国对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不同城市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结果也不尽一致,对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比较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1]56-59在研究中一般采用国外比较成熟的研究量表,国内自行编订的量表并不具有代表性,仅能在小范围内使用。[2]25-26选择5岁左右幼儿为研究对象,在国外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考察幼儿心理健康水平,并通过对教师和家长调查进行研究。[3]797-799

二、研究方法

在分析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国外Achenbach幼儿行为量表(CBCL)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将其作为调查问卷。CBCL于20世纪70年代编制,目前在国外已经出版了相关使用手册,不少研究表明,CBCL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4]18-19,N=1.201,具有完整的信度、效度检验资料。教师用CBCL应用性良好,家长用CBCL包括112个问题调速,每一项均分为3个等级。教师用CBCL与原量表基本保持一致,其中在幼儿表现上进行相应的修改,同样分为3个等级。[5]205-206

在研究中,先进行预测问卷的翻译,即将英文稿件CBCL翻译为中文,形成初步使用的问卷。在翻译后的问卷中,前一部分为开放型题目,因此在修订中删去了这部分内容,修订后共包括112道题目。无表现记做0分,偶尔存在表现记做1分,经常出现这种表现记做2分,得分越高,幼儿心理问题越严重。[6]201-204在初步测试阶段,选取5所幼儿园的5岁左右幼儿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对家长、教师开展调查工作。教师主要包括幼儿园园长、班主任等。针对一些不易理解的题目,做好解释工作。初测阶段共发放问卷300份,得到有效问卷285份,有效回收率为95.0%。再测阶段采用修订后的问卷再进行调查,得到数据后进行分析。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幼儿年龄、性别以及营养状况等,家庭情况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情况、文化程度以及疾病史等。调查结束后,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软件进行。

三、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

1.问卷修订结果分析

采用修订问卷调查表进行分析,按照总分从高到低排序,得分在27%之前为高分组,27%之后为低分组,各项题目均具有显著性,鉴别效果良好。采用方差极大法进行诸因素分析,采用碎石图提取公共因素,并排除不符合研究的题目类型。问卷经过修订后形成7个因子,共22个条目,包括幼儿心境、情绪、攻击性、注意问题、指向性等。

2.调查一般情况

初测阶段共发放问卷300份,得到有效问卷285份。调查幼儿1 262人,其中男孩693人,女孩569人;3-4岁幼儿408人,4-5岁幼儿408人,5-6岁幼儿446人。

3.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检出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26.5%的幼儿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社会性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3.1%,生活习惯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6.8%,情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1.1%,认知能力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5.9%。不同性别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检出情况差异不明显(表1)。

表1 不同性别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检出情况

不同时期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0%,各年龄阶段问题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分析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3-4岁幼儿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表2)。

表2 不同年龄幼儿心理问题分布

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条目基本保持一致,为更好地分析研究结果,删除一些不一致的题目,仅保存相一致的题目。问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教师和家长回答问题结果的检验情况显示二者在幼儿注意力等问题上一致,其他维度均存在明显差异(表3)。这表明教师能够更加明确地指出幼儿心理问题。

表3 家长和教师关于幼儿心理问题的检验

4.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采用年龄、性别、幼儿健康、学习成绩等作为单因素分析变量,分析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发现独生子女、抚养人等因素与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无明显相关性,而教育态度、教育方式、健康状况以及学习成绩等均是影响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

在调查中发现不同年龄幼儿组之间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各年龄组在社会性问题以及人事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情感和意志问题方面无明显差异,3-4岁幼儿组在社会学问题上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从性别因素分析,男性幼儿社会性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幼儿,而女性幼儿情感和意志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幼儿。在学习成绩因素方面,学习成绩差的组别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学习成绩一般的幼儿在社会性问题和生活习惯方面检出率明显高于学习成绩好的幼儿。将学龄前幼儿营养状况分为差、一般、好3个组,发现营养状况不良可能增加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父母教育态度一致的幼儿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教育不一致的幼儿组,采用说服方式进行教育的幼儿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采用其他教育方式的幼儿组,父母关系和谐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富裕家庭的幼儿情感、意志和认识等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明显低于其他组。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影响社会性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男性幼儿、居住地区、父母教育态度以及营养状况;影响情感和意志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营养状况、教育方式、父母关系、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幼儿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营养状况、父母文化程度;影响幼儿认识能力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居住地区、教育态度。

四、讨 论

1.幼儿心理问题问卷分析

目前世界上在评估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时,普遍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我国很多教材对该量表有不少介绍,并进行了修订。该量表更加适合使用于6-10岁儿童,而本次研究对象为5岁左右的幼儿,因此在研究中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提高了问卷信效度。

从问卷结果中可以看出问卷信效度整体比较理想,删除分度指标小于0.35的题目选项,通过检验,问卷a系数为0.7,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在效度上,量表结构比较理想,各个维度之间相关系数在0.1-0.6之间,每个维度相关系数和总量表相关系数均表现出显著水平,结构效度良好。

2.幼儿心理健康现状

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与以往研究报告结果相一致,[7]104-105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普遍性。

在对家长和教师的调查结果中发现,家长和教师在对幼儿注意力等问题上基本一致,在其他维度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多数家长并不了解幼儿心理健康内涵,认为幼儿不需要进行心理教育,长大后不良习惯自然会消失,不少家长只在幼儿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心理问题后才予以重视。[8]26-28在内向性和外在性问题上,教师若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更早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而不少家长则认为,幼儿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是由于其不懂事引起的,从而忽视其可能的存在心理健康问题。

3.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因素发现,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经济条件、社会背景、父母关系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从幼儿个体因素角度分析,不同年龄组幼儿心理问题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3-4岁幼儿心理问题检出率最高,为34.1%。这可能是该阶段幼儿在认识和社会性心理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检出率明显下降。由此可见,对幼儿的教育要尽早入手。

分析家庭因素发现,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9]15-16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幼儿的教育态度、家庭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在和谐的家庭中,幼儿能够得到更多的关心,能较好地健康成长;父母关系不好,幼儿每天处于紧张的环境中,无法得到应有的关心,容易出现懦弱、恐惧等不良情绪。从父母的教育态度分析,父母对幼儿采取一致的教育态度能够帮助其培养独立性和积极性;若父母对幼儿过度溺爱,幼儿容易表现出适应能力差、任性等特点。父母文化素质高,能够以自己的知识影响、教育子女,同时也能为其学习给予更多指导,因此父母文化程度与孩子心理健康水平息息相关。从社会因素分析,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是保证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幼儿居住环境与心理健康存在明显相关性,郊区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明显比城区幼儿突出,这可能与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教育方式不正确等因素有关。

4.教育建议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幼儿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结果表明,教师更能够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因此在以后的调查中不能过多依赖家长问卷,而应同时结合家长问卷和教师问卷,保障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幼儿时期是心理问题出现的萌芽阶段,在这个时期如及时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引导,能够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由于大多数家长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不多,缺乏相关意识,建议政府部门和教育机构积极开展知识讲座,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的认识,减少幼儿心理问题的发生。在讲座中,要重视幼儿家长的心理健康,提高家长认识能力。对幼儿教师而言,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定期邀请一些高校教师进行讲座,不断丰富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以便尽早发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幼儿。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的言语和行为都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家庭不和睦容易增加幼儿心理问题,建议家长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更不能拿孩子出气。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能一味采用溺爱、骄纵的教育方式,避免幼儿过度执拗;父母也不能一味采取高压政策,避免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家长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和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学习氛围。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榜样;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尽早发现和纠正幼儿不良心理问题;应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开展讲故事和做游戏等活动,为幼儿学习提供心理上的良好氛围;多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幼儿,促进其社会角色转型。

五、结 语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其中社会性问题和生活习惯是检出率最高的问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社会性问题影响因素包括居住环境、父母教育方式以及父母关系等,父母关系的和谐能够减少幼儿社会性问题的出现。生活习惯影响因素包括居住环境、父母教育态度、营养状况等,父母教育态度保持一致、采用说服教育能够减少幼儿认知能力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中,影响因素包括幼儿个体、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在幼儿教育中要综合考虑这三个方面的影响状况,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1]李南.幼儿教师职业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济宁学院学报,2014(2).

[2]王心爽.长沙市流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黄蕾,刘月芬,张玲,等.甘肃省贫困地区婴幼儿喂养困难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6).

[4]闫春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东胜区幼儿教师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5]赵诗蝶.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调整的策略[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8).

[6]余秋梅,等.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

[7]于得澧,等.家庭、幼儿园与医院配合对心理发育问题儿童综合干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11).

[8]贾明.昆明四个区(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3.

[9]孔雪源.某地区放射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初探[D].苏州:苏州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检出率问卷心理健康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问卷网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