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斯民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团委,湖北十堰442000)
依托新媒体而迅速走红,广泛应用的微公益,成为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自然选择,只需动手转播,就能表达一次爱心,唤起一次关注。青年大学生通过微公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服务,提升道德素养,是青年实现社会化成长的主途径。高校共青团的核心使命是组织引领青年,助力青年成人成才,依托青年志愿者工作是高校共青团实现组织使命的方式之一。在新的传播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微公益创新高校共青团工作,是团组织适应新环境、新挑战的必然。笔者所在团委利用微公益理念,巧设项目,开展了两次微公益活动,对微公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摸索了一条高校共青团开展微公益项目的基本路径。
微是微小、细微的意思,公益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因此,微公益是利用WEB2.0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以公益精神为核心,传递公益价值和公益理念,塑造公益习惯的一种公益模式”[1]。基于此,两个微公益的情况如下:
2013年11月中旬,在广西凤山县服务的郧阳师专2013届毕业生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李志强向母校发来求助信息,他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凤山县瑶寨学校有不少学生因家庭贫困无法温暖过冬,希望得到帮助。随后,郧阳师专团委和团委负责人以此为微公益项目,依托团委实名认证的微博平台,以“#小力量成大爱#”为话题进行推送,每天定时发送求助信息,在线上进行宣传、号召和发动,让此话题成为校内志愿者关心的消息。在线下,团委发出倡议书,设定捐款点,启动募捐。在线上,团委微博平台上对募捐的情况进行实时广播和推送,及时发布感人的信息,及时对活动进行评论和引导。经过一个多月的固定推送、基层团组织和校内青年志愿者的相互转播,该活动已成为校内青年学生热议的话题,并引起了学校所在城市电视台和报纸的关注,宣传效果进一步放大,捐款行动逐步增加。截止到12月26日项目结束,成功募集善款1465.2元、2000余件衣服、400多本图书和100余套文具。2014年元月3日,这批物资已全部送到广西凤山瑶寨的小学生手里。
2014年3月中旬,郧阳师专援疆干部发来消息,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达坂城区高崖子民族小学缺少图书。随后,该校团委利用迅速微博和微信平台以“#其实,愿望很简单#”为话题,向全校团员青年推送求助信息。线下,发起倡议,张贴海报,设立固定捐赠地点,启动募捐。海报上标有团委微博、微信二维码,随时扫描,随时均可参与网络活动。团委微博、微信平台全程直播捐款情况,让其成为校内热点新闻。每天与校内意见领袖、各基层组织、青年团员进行互动,扩大宣传的效果。4月10日后,线下增设了流动捐款点,进入各教室进行募捐,微博、微信平台现场直播募捐情况,累计募得善款400余元。5月中旬,在网上推送活动的基础上,把校园舞蹈大赛改造成慈善晚会,推动了志愿者项目的进展,活动结束共募集善款2500余元。6月2日,用善款购买的200多册图书送到牧场学校。
两个微公益项目分别来自瑶族和哈萨克民族,均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困难需求十分明确,真实可靠,消息一经发出很快引起注意。同时项目的对接人均来自学校,对青年志愿者本身具有较强的亲切感和认同感。项目的每一步实施,每一项内容都能收到项目实施地的回应,具有很强的现场感,适应了现在青年志愿者的特点。
两次项目的发起都是通过团委微博、微信平台,迅速在青年大学生中形成风暴性事件。定时定点,随时随地,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全程直播,一条微博、一次转发、一次评论、一个视频、一张图片,都能在第一时间向所有人传播;两个项目发送微博几百条,阅读次数上万,将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裂变式传播的特点发挥到极致,也让微公益项目深入青年大学生的心中,为项目实施奠定基础。
两个微公益项目均是少数民族地区对图书或者衣物的需求,如何吸引青年大学生的注意是实施项目的第一步。在微博或者微信平台上,精心设置话题,有效包装项目,确保在微公益项目起始阶段唤起青年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促进青年行为的实施,或转发微博形成舆论支持,或转入物质捐赠,或带动其他同学形成群体行动。在线上进行微公益话题推送的同时,团委微博或者微信平台主动担负起主持人的角色,第一时间发布募捐的进展情况,及时评论、转发、互动微公益项目的信息,回应青年志愿者的关注,进而扩大微公益项目影响。两个项目实施的过程,项目话题都起到统领项目,短期集聚青年志愿者的作用。
(四)线上线下结合,有效获得资源。两个微公益项目均在线上获得上万人次的关注,收听和跟踪,一时间成为校园内显性话题,重点新闻。这是转入线下的关键,青年志愿者人人知晓,人人行动。在线下,设立固定捐款点,使青年志愿者道德内在体验感迅速转入实际行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增设流动捐款点,在晚自习时间,走进教室,来到志愿者的身边,进行募捐。最后,与传统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进行慈善晚会举办,掀起青年志愿者献爱心的高潮,最大限度地获得资源。
微公益实施一般以微博为主要平台。青年学生已成为微博用户的主体,达到9387万人[2]高校共青团要建设好官方微博,充分发挥官方微博的作用,紧密关注微公益话题,认真包装项目,积极在校园内深入推广,将向真、向善、向美之心聚拢在一起,并且从网上延伸至网下,汇聚成一股股爱心的暖流,充盈着人们的内心世界[3],确保微公益项目在网上成为热点话题,唤起青年学生注意,获得青年学生的支持,用点滴的行动贡献个人力量。
对接社会,与社会有关义工组织紧密合作,积极征集各类微公益项目,把微公益项目与青年志愿者组织、团的志愿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最终形成志愿者队伍的广泛化和志愿者项目的多样化。联系实际,贴切青年需求和思想实际设计各类微公益项目,比如“上课不玩手机”、“我和国旗合个影”等正能量话题,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和不同层次的青年志愿者适时供给项目。
微公益依靠新媒体发动,但是微公益项目的实施最终需要转到线下投入成本实施。在线下实施的过程中,高校共青团以层级为动员主要方式的组织优势得到彰显,各级基层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学生社团和线上的微公益项目进行联动,线上发起,线下操作,线下的每一步都再线上呈现,线上线下来回交织互动,紧扣新媒体社交化运作的特点,实现微公益项目运作的快速实施。
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是组织实施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主要机构,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人力资源优势。高校共青团组织发起微公益之后,项目实施主要依托成熟而完备的青年志愿者组织。并对微公益项目进行项目化管理,汇聚和整合来自各方的支持,通过项目的设计、报申、运作、检查和反馈,及时调集志愿服务资源,与志愿服务项目的品牌结合起来,进而建成品牌,凝聚资源,青年学生喜欢,社会收效明显。
微公益虽然简单易行,实施成本低,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离不开传统活动。在工作运转上,既要发挥新媒体技术传播的优势,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集聚在一起,也要重视在传统活动比如校园歌手赛、文艺晚会等方面创新活动的形式,丰富活动的内容,把传统活动与微公益项目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最广泛的社会动员,最终将公益行为转变为普通人随手可做的“微行动”,实现志愿服务的最大化。
[1]冯莹姣.微公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D].浙江师范大学,2012.
[2]唐绪军,等.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36.
[3]栗蕊蕊.道德阳光照进微世界——基于微博的道德话语生成及道德教育方式构建[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6):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