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视域下中美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比较研究

2015-08-15 00:45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张 喆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江苏南京210031)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做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具有鲜明意识形态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特征的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比较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强烈的向心凝聚力。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是爱国主义的直观特征。爱国主义无处不在,浸润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通过道德、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隐形渗透,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1]58。

爱国主义作为民族情感的“脐带”,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卓越的创造力,贯穿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成为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升华为中华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民族基因。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衍变为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基础和道德基础[2]。

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内容体系的的重要内容,其形成经历了一个逐步凝练和完善的过程。十四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3]31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当代大学生要深刻领悟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真谛,争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先锋。

在美国,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公民教育为主。其主要内容包括:美国政体和法律常识,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美国公民应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包括尊重人类的生命、参与民主程序、宽容、诚实、尊重别人的有同情心、为共同的目标而工作等。年满18岁的美国公民还要通过参加成人仪式,宣誓效忠祖国。

二、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比较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凝聚力,无疑像一盘散沙。因而,不论什么性质的国家,都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到极端重要的国家意识形态高度的层面上。就中国高校而言,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多维度层面的意义:从政治规范意义上讲,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是唤起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极大热情,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及其三位一体关系的自信,以所学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从道德准则意义上讲,爱国主义教育倡导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引导教育学生要正确协调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高等学校要坚持“育人”为根本任务,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积极致力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去。

美国高校办学理念的基石是爱国家、爱自由。“课本、文选和供青年人阅读的历史几乎每一页都讲到爱国主义。”[4]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重点,建立了与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以及本民族的历史发展相适应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向学生输出自由、平等、博爱等资本主义价值观,其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开拓进取、崇尚个人奋斗精神的美国公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将爱国主义上升到宪法权威性的高度,从而培养出大批认同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流社会公民。

中美高校都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中国大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有整体性、系统性和理论性的特点,内容翔实全面,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原理概念的灌输,注重发掘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观”体系的融会贯通。美国大学爱国主义教育重视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紧密联系,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和实际,不注重理论、抽象概念的教育方式。

三、中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途径比较

(一)课堂教学

在教育途径方面,中美两国高校都重视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地传授爱国主义的相关知识。

在中国,通过课程设置让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进入教材,进入课堂。1994年8月,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教育。2005年3月,中宣部、教育部发出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强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通过引导大学生真正了解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在思想意识中抵御外来文化中消极因素的侵蚀[5]。

美国大学非常注重用历史教育与成就教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历史课程培养学生对祖国深厚情感,使学生形成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著名史学家格尔达·勒内认为“没有历史,任何国家都不能享有合法的地位或唤起爱国热忱”[6]。美国大学还注重国情教育。9·11事件后,美国高校在社会和历史课程中增设了许多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内容,得到时任美国总统布什的认同,他认为:要加深学生对美国的热爱之情,通过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美国历史知识,关注美国的国内现实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二)校园文化与活动

校园文化载体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途径,因而受到中美两国的广泛重视。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德育体系的意见》中进一步要求,“大中小学校都要举行隆重的开学和毕业典礼,培养学生荣誉感和责任意识。要利用重大节庆日举行升旗仪式等活动,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美国特别注重校园文化载体建设。美国学校的开课仪式,所有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面向国旗宣誓“我效忠于国旗和国旗所代表的美利坚合众国”,并虔诚地唱国歌。在学校的走廊和教室里,随处可见历任美国总统和为美国做出杰出贡献人物的画像,美国国旗、美国地图也布置于显要位置。在校外,普遍设立纪念馆、博物馆,这些场所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美国的自由精神”,传递着美国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美国向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生动教材。

(三)创新型爱国主义教育载体

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灌输”和“渗透”有机结合的过程。中美两国均能注重效果、潜移默化,巧妙地利用网络、影视作品、微信、微博等创新教育载体的隐蔽性和渗透性,强化高校学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电影作为政治宣传的一种媒介,起到了效果明显的政治宣传和教育作用。马克思曾经这样形容政治宣传和教育:“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7]629近年来上映的反映中国历史和推进现代化建设重大事件题材的电影,如《大进军》、《惊涛骇浪》、《横空出世》、《大转折》等,描写中国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奋发图强的事迹。《走进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焦裕禄》、《雷锋》等影片对伟人和优秀党员干部光辉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弘扬民族精神,鼓舞民族士气的良好效果。

中国央视前段时间热播的八集系列片《南海纪行》,央视记者跟随中国海监人员、巡逻船船员、执法队员、当地渔民和海洋专家分赴南海海域各个角落,采写见闻。其中中国军人坚守南沙赤瓜礁喊出“上礁就是上前线”的响亮口号,画面震撼,感人至深。纪录片起到了激发大学生观众的爱国主义情绪,唤起要保卫南海广大蓝色国土的紧迫感的预期效果。

此外,在信息化时代,中国高校还利用微信、微博、文艺汇演、红色之旅等形式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让大学生亲身体验,激发爱国意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美国也是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弘扬爱国主义。美国允许并鼓励民众购买印有国旗图案的各类产品,大学生可以买到印有国旗图案的产品,包括食品、玩具、鞋帽、服装等,有的还在汽车后保险杠上贴上“我们支持美国”等爱国主义口号。作为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美国好莱坞出品了大量的“主旋律”电影,在大学生群体中潜移默化宣扬美国精神,起到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近年来的好莱坞大片《爱国者》、《珍珠港》、《独立日》、《空军一号》、《拯救大兵瑞恩》等,不仅主题鲜明,而且制作精良,大牌明星云集和扣人心弦的情节使其无不成为热门大片。美国多位权威电影人曾经指出,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项——奥斯卡奖的评奖历史,本质上是一部宣传美国精神的历史。

除了电影以外,音乐、电视、出版等其他文化行业也不甘落后。在被列为美国大学生必读的25部书籍中,《林肯传》、《独立宣言》等富含爱国主义内容的书籍占了多数。美国各大高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费城独立宫、杰斐逊纪念堂、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等。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出现的种种道德失范不仅严重冲击着我们的社会,更对高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途径之一是在国内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探索出适合中国当前国情的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新路。另一个重要途径则是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和改进中国现代高校爱国主义教径。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尽管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是完全对立的,但以美国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方面,非常注重形式,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的手段丰富多彩,强调对大学生的感染力,让他们乐意接受,以求取得最佳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坚持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在坚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吸收美国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长处,注意课程设置注意层次性和连续性,把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1]高星.中美高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2]朱志明,蔡毅强.具有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与中国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2-26.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王永和.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及其经验借鉴[J].上海教育科研,2004(11).

[5]陈勇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回顾,基本经验和探索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9).

[6]郭守艳.美国品格教育的爱国主义内容及其启示[J].学理论,2011(2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趣味英语听力 什么是爱国主义?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