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莉,张媛媛
〔郑州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450044〕
语言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它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时代精神,借助于语言,人们才可能交流思想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与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语言在发展变化过程中,新词汇的产生、语体风格的变化等现象色彩纷呈,气象万千。本文拟就几个细微侧面进行简要论述,望方家指正。
语言的空间分布是扩散、变化和发展的结果。其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新词汇的产生,新词汇表示新事物的产生,新事物包含着新知识,新知识孕育新的话语体系,它们同时又作用于社会的变革。
新词汇的产生,是语言社会属性的一个明显现象。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技的进步是惊人的。2003 年,人类第一次破译人体基因密码的时候,在我国参与下,许多国家协作攻关,潜心研究10 年之久才完成了30 亿对碱基对的排序。而到2013 年,15 分钟就可以完成同样的工作。
语言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特别是今天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过程中,新的词语不断涌现出来。据统计,进入21 世纪后,新词以每年数百个的数量增加,有的呈井喷之势。如:
云时代(The cloud era)即云计算时代,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新常态(New Normal),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国内最早提出“新常态”一词是习近平在2014 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用来描述新时期的中国经济,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 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大数据(big data),人们用它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随着云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在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以及军事、金融、通讯等行业存在已有时日,因近年来互联网和信息行业的迅猛发展而引起人们关注,大数据一词越来越多的被提及。
大数据给我们的生活、思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大数据时代的开启是一个时代的重要转型。
资料显示,互联网日产生内容可以刻满1.68 亿张DVD;发出的邮件有2940 亿封,发帖子200 多万个,售出手机近40 万台,比全球每天出生的婴儿数量37.6 万还多。
2012 年,数据量已经从TB(1024GB =1TB)级别跃升到PB(1024TB =1PB)、EB(1024PB =1EB)乃至ZB(1024EB = 1ZB)级别。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 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为0.49ZB,2009 年的数据量为0.8ZB,2010 年增长为1.2ZB,2011 年的数量更是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 以上的数据。而到2012 年,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200PB,全人类历史上所有语言的数据量大约是5EB。IBM 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而到了2020 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 倍。[1]16
可以想见,在这种形势下,新词汇的产生速度是相当惊人的。
幽默(humour),简言之就是可笑,而且意味深长,令人思索。莎士比亚说过:“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Humor and wit is the flash of wisdom.)
它是由语言的各种要素的变异使用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审美情趣的言语行为,但是恶俗的搞笑、滑稽只是廉价的笑料,那些无厘头的插科打诨、嘲笑生理缺陷、不男不女冒充幽默的庸俗表演,只会把我们的社会搞得浮躁而低俗。一个人的幽默水平往往和他的文化素质成正比,而沉迷于对低俗搞笑的欣赏,只能使人的文化素质每况愈下。
文化大师们所展现的幽默,则是另一番境界:
马克·吐温常常向人说起他小时候的一段伤心往事。据说,马克·吐温出生时是双胞胎,他和他的双胞胎兄弟长得一模一样,连他们的母亲也分辨不出来。有一天,保姆为他们洗澡时,其中一个跌入浴缸淹死了,没有人知道淹死的究竟是双胞胎中的哪一个。“最叫人伤心的就在这里。”(The most call a person sad right here.)马克·吐温说,“每个人都以为我是那个活下来的人,其实我不是。活下来的是我弟弟。那个淹死的人是我。”(everyone thought I was the person who survived,actually I'm not. Live is my brother.The drowned man is me.)马克·吐温的语言使人产生了思维断层,造成似是而非而又无可辩驳的幽默效果。
一次马克·吐温应邀赴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你太美丽了!”(madam,you was so beautiful!)不料那妇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Sir,but sorry,I can't answer you in the same thing.)头脑灵敏、言辞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回答:“那没关系,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It doesn't matter,you can also like me lying.)马克·吐温以轻松幽默的语言出其不意地回敬了对方的无理与傲慢。
我国的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武汉大学进行过一次“填鸡教育”的启发式演讲:
当听众正凝神准备听讲时,陶先生却不慌不忙地从包里拿出一只活蹦乱跳的鸡来,在目瞪口呆的听众面前拿出一把米撒在桌子上,并按住鸡头逼它吃米,鸡不从,陶先生又掰开鸡口往里塞米,鸡仍大叫不从,先生只好把鸡放到桌上,自己退后几步静观,只见鸡四处张望后安然吃起米来。
陶行知向会场扫视了一圈,加重语气说:“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们,他们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去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么,效果一定会好得多!”说完,陶行知把鸡装进包里,向大家鞠了一躬道:“我的话讲完了。”[2]
陶先生的这一别开生面的幽默“演”讲,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说服力,比那些长篇大论更能令人深思。
鲁迅先生杂文里的冷幽默,也表现在日常生活里:
1934 年秋,《人世间》杂志开辟了“作家访问记”专栏,并配以接受采访的作家肖像。该杂志的编辑写信给鲁迅,要求采访,并想以书房为背景拍一张照片,再拍一张鲁迅与许广平、海婴的合照。鲁迅写了一封十分幽默的信予以拒绝:
“作家之名颇美,昔不自重,曾以为不妨滥竽其列。近来悄悄醒悟,已羞言之。头脑里并无思想,寓中亦无书斋,‘夫人及公子’更与文坛无涉,雅命三种,皆不敢承。倘先生他日另作“伪作家小传”时,当罗列图书,摆起架子,扫地欢迎也。”[3]
可以想见,当时编辑们读着鲁迅这封信时那种惊讶、感佩的复杂表情。
钱玄同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新文化运动的猛将。上世纪30 年代起一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他的讲课以幽默著称。1936 年,钱玄同在北师大中文系讲授传统音韵学,讲到“开口音”与“闭口音”的区别,一同学请他举一个例子,他说:
北京有一位京韵大鼓女艺人,形象俊美,特别是一口洁白而又整齐的牙齿,使人注目。一次,女艺人因事故,掉了两颗门牙,应邀赴宴陪酒时,坐在宾客中很不自在,尽量避免开口,万不得已,有人问话才答话。她一概用“闭口音”,避免“开口音”,这样就可以遮丑了,如这样的对话:“贵姓?”“姓伍。”“多大年纪?”“十五。”“家住哪里?”“保安府。”“干什么工作?”“唱大鼓。”
以上的答话,都是用“闭口音”,可以不露齿。等到这位女艺人牙齿修配好了,再与人交谈时,她又全部改用“开口音”,于是对答又改成了:“贵姓?”“姓李。”“多大年纪?”“十七。”“家住哪里?”“城西。”“干什么工作?”“唱戏。”[4]28
一个人的姓氏与年龄不可能一会儿一变,在此钱玄同只是幽默的举例而已。这种生动风趣的教学方法,令人难忘。
李敖2005 年在北大演讲时,一开始就引用罗马教皇的话说,演讲的时候不能用稿子,用稿子表示记不住,如果演讲者自己都记不住,又怎么能让听众记得住,演讲就失败了。说到这,李敖掀开西装,向大家展示:“大家看,没有稿子,也没有小抄。”此举引起听众一片笑声。
大师的幽默令人想起那些只会照念秘书起草的报告的官僚,他们自然记不住报告的内容,甚至连“括号,此处有掌声”,“转下页”之类的提示也照念不误,至于不辨句读,语序乱串,诸如“黄河小,浪底大,坝”之类窘态百出的情况更是司空见惯。听众没叫倒好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人称“巴蜀鬼才”的魏明伦,于1995 年访问台湾,经人牵线,结识了狂人李敖。一见面,李敖就笑着主动伸过手来:“欢迎光临,我是李敖。”他问:“您这次到台湾,是带剧团来演出荒诞剧《潘金莲》?”魏明伦点头诙谐地答道:“我在大陆拜读李敖先生的大作,您有句名言:‘中国女人的牌坊要大,金莲要小!’我扛不动贞节牌坊,只把三寸金莲带来了。”旁边有人打趣说:“你俩都是鬼才,今天见面,真是鬼撞鬼了。”魏明伦幽默地说:“不敢当。我是小巫,李敖先生是大巫。今天是小巫见大巫。”李敖伸出大拇指,妙语解颐:“巫山在四川省,要说巫,还是四川来的魏明伦为大!”[5]
这是文化人之间幽默语言的交会,充满了知识的韵味和智慧。
大师是文化的传承者,是文明理念的播种者。大师的幽默语言和理性思维,任时光变迁,依然耐人寻味。
有些词语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讹变,如:
成语“空穴来风”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之句。后来在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因果关系,指事物有根据有来由,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所谓“无风不起浪,空穴才来风”。而一个“空”字,一些人就望文生义,以为凭空之意,想当然的认为是无中生有的意思,结果,意思截然相反。[6]260
“无毒不丈夫”原话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意指胸怀宽广、有度量才可称得上真正的大丈夫。结果,谐音错字,“无度不丈夫”竟变成“无毒不丈夫”了,意思整个相反。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句俗语的讹变有时竟成了一些人作恶时的语言依据。[6]260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说法更令人心惊,实际应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狼,就要跋山涉水,不怕费鞋。南方一些地区把“鞋子”叫“hái zi ”,很接近“孩子”的发音,结果就错讹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这样让人惊讶的说法。[6]261
“昨日黄花”,一些媒体把时过境迁的事物说成是“昨日黄花”,让人莫名其妙。其实应为“明日黄花”。原出自苏轼的词《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中的句子:“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7]九九重阳,登高赏菊,今日黄花盛开,明日黄花凋零,作者将蝴蝶赋以人情,菊花明日行将枯萎,无花可依,不禁生愁。由蝶愁寓人愁,含蓄委婉,词中抒发了作者旷达乐观而又不无惆怅的矛盾心境。一些人不明所以,凭臆测乱用。更有的商家把自己的商品命名为“明花牌”,精明的商人原想附庸风雅,殊不知却把自己的商品贬为过时的东西。
语言的“从众现象”很普遍,如果某个词语大家都用错了,那么这种流行开来的说法就得到了公众认可。上述成语“空穴来风”就是如此,甚至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在该成语的正确释义后,又特意加了一句“现多用比喻消息和传说毫无依据”。
本来是由于一些人对词语的片面理解和误用,时间一长就积非成是,眩视惑听。尽管一些责任感很强的人士对此类现象一直下大力气予以纠正,可谓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为语言的健康发展做出很大贡献,可是语言的种种误用仍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
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于中外文化背景不同所产生的。电视片《世纪行》中有一段解说词:“毛泽东忽然对斯诺说:‘我就像一个手持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后来,熊向晖在《关于斯诺最后一次访华的几件事实》和龚育之在《关于“手执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等文章中对这个误传进行澄清与纠正。当时毛泽东用了一句俗语:“我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由于文化的差异,被斯诺译成了“我就像一个手持雨伞云游四方的孤僧”。斯诺的错译,既有文化背景的差异,又有他对毛泽东晚年心态和心理的准确把握,结果引出一句所谓的毛泽东“名言”。因为他的错译,产生了令人震撼的语言效果。
语言传播过程中的这种变异现象非止一端。
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如何对待语言交流中特殊的变通,委实是既需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方能不影响交际。例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难道不在“万事”之列?显然,其意是表明其他事项都准备好,就差东风了。
“他谁都不怕,就怕彭公”。既然谁都不怕,为何怕彭公,岂非自相矛盾。当然人们不会误解,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除了彭公,他谁都不怕”。之所以这样说,语言习惯使然。
“都来了,就差他一个”,表达的意思其实是“应到人数还差一个”。
有时语言成分不当省略,会造成误解。例如:主人请客,有的客人未到,主人随口说出“该来的没有来”。此话容易让已到的客人产生误解,认为自己是不该来的,一怒之下,拂袖而去。主人见状,又说“不该走的走了”。结果,剩下的几位全都离席而去。从逻辑的角度看,实际是主人这两句话构成的直言判断,均省略了“有些”这个量项,该用特称的却用了全称,引起了客人的误解。
有些人利用汉语丰富的表意性与海量的近义词,处心积虑把一些词改动一下,“意境”就迥然不同。比如:用“下岗”、“待业”来取代“失业”;用“待富者”取代“穷人”;用“负增长”代替“下滑”。把“罚款”说成“执法”,把“涨价”说成“调价”;把“渎职”,说成“管理不到位”等等,不一而足。
语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形形色色的变化,显示出独特的交际功能,在复杂的社会交际中应对各种变化,产生更有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衍生出更多的基于生活实际的意义。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表达观念的符号,社会性是它的本质属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都产生不同方式、不同形态的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与数量也不均衡。在不断的研究中,人们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规律来解释和预测语言的变化,这不但体现了人们对于语言学的关注,同时也表明语言的变化性还是有据可依、有律可循的。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丰县陶行知研究会.陶行知教育故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3]苏生.与文坛无涉[M].江淮文史,2001(2).
[4]柯仁.课堂上的幽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 -12 -06(8).
[5]陈甲取.巴蜀鬼才多幽默[OL].blog. sina. com. cn 2009-04 -08.
[6]己声.同步教程[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7](宋)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A].陶文鹏,郑园.苏轼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