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清,胡群英
(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邯郸056005;2.邢台市园林局,河北 邢台054000)
十八大之后,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掀开了党风廉政建设新的高潮。借此东风,网络反腐迅速崛起,在反腐倡廉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都起到了非常大的正面作用。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依托网络开展的网络反腐也必然会利弊同存,网络反腐在给党风廉政建设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正确认识近年来网络反腐成效显著的实质,辩证看待当前网络反腐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我们今后更好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2015年2月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占上网人群的85.8%。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普及率已经到较高水平,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人数保持增长趋势,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网络反腐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一大热点,特别是随着杨达才、刘铁男等一批大案要案的查处,大大提振了民间反腐倡廉的信心,激发了民众网络反腐的热情。如今,中央纪委监察部接受群众举报的来信、来访、电话和网络四种举报方式中,通过网络举报的已占举报总量的近一半。
在一项“你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的网络调查中,74.6%的参与者选择了“网络曝光”,而选择“信访”方式的只占1.27%;47%的受访官员认为县处级干部最怕网络监督。大部分网友最愿意选择网络曝光,而不少官员则最害怕网络监督,两相对照,足可以说明网络反腐的震慑力非同一般。而“网络曝光”的方式除了在各大知名网站论坛发帖,还可以通过民间反腐人士自建的反腐专题网站和新浪微博等渠道将举报信息发布出去。以中纪委监察部为代表的官网举报开通以后,通过链接在各大知名网站首页也都设置了“网络监督专区”,网络举报的渠道更加通畅了。
近年来网络反腐在反腐倡廉过程中之所以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表面看是网络的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风险的技术优势所导致,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央反腐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人民群众的力量得到了更好发挥,换句话说是党的群众路线得到了更好地贯彻所导致。
根据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最新的报告,2014年底中国接入到互联网上的设备超过了地球上人类的数量,目前活跃网站数量接近9个亿,全球域名注册数量为3个亿。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网络电视、手机等网络硬件设备在快速普及,QQ、微信、YY等网络即时沟通软件被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青睐利用网络来发布信息、表达诉求。网络所具有的技术特性,也使得网络反腐具有传统监督形式所不具备的公开透明性、快捷高效性、直观互动性、匿名安全性以及低成本性等技术优势,决定了其在举报腐败现象、监督公权运行、制造舆论宣传等方面越来越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网络只是一个工具,为反腐提供了便利条件,如若没有党和政府愈来愈坚定的反腐决心和愈来愈有力的反腐措施,再好的工具也发挥不了作用。从2005年12月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标志着网上举报正式纳入官方权威反腐渠道,到2013年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的正式开通,这里面的每一步都显示出官方的反腐决心和力度在逐渐增强。中央纪委不断加强力量,健全措施,对网络举报线索实行严格的审核督办制度。2014年12月中纪委又开通专栏,接受海内外举报追逃线索。十八大以来,中央通过强化巡视、开通网上举报、践行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一系列举措,依法依纪严惩党政公职人员的腐败腐化行为,截止2015年3月20日已有69名省部级官员落马 (不含军队官员),赢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和普遍的国际赞誉。正由于中央反腐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民众的网络反腐信心也越来愈强,与官方的反腐决心形成了一种相互呼应、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态势。
网民数量的迅速增加使得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无论是民间的网络反腐,还是官方的网络反腐无不得益于这种互联网的无障碍信息传递功能。传统的民间反腐主要有直接上访和信件举报两种形式,由于被举报者往往是拥有很大公权力和影响力的“大人物”,所以举报者被反陷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举报信石沉大海甚至最终被转到被举报者手中的事件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其实质是拥有公权的当权者力量与单个的个体民众力量严重失衡导致的结果。改变这种局面的办法至少有两个:一是加大对其他公权者由于不作为或袒护被举报人而处罚的力度,迫使其秉公处理,二是个体民众能够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的合力,迫使其他公权者不敢不作为或袒护被举报人。网络曝光使第二个办法变成了现实,一旦某个官员的负面信息在网络上被曝光,引来众多的围观和声讨,则再也没有人敢袒护他了。群众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力量,而网民数量的增加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这种联合更加便利,这正是近几年民间网络反腐轰轰烈烈异军突起的根本原因。
网民通过论坛、贴吧、微博等方式反映腐败问题,成为纪委查处腐败的重要信息来源,一批官员纷纷落马,彰显了网络反腐的巨大威力。但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面性,网络反腐也不例外。同时,网络暴力、信息虚假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引导网络反腐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健康发展道路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1.网络匿名弊大于利。匿名性的特点使得一方面可以保护举报人的权益不受损害,但另一方面也极有可能被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加以利用而对他人进行恶意造谣、诽谤。温州两名男子因为自己的工程项目没有得到工商部门的审批,他们把怒火撒到了一名官员身上,利用网帖曝光“局长开房200次”致其卧轨,虽然两名男子最终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但悲剧已然发生。匿名性使得不法分子胆大妄为,也增加了公安机关办案的难度。另外,匿名性也促使一些网民不负责任地乱发布信息,不负责任地推波助澜,导致太多虚假信息泛滥,使得政府部门疲于应付,无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2.网络曝光存在局限。网络曝光作为网络反腐的重要形式,在当前反腐大潮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其自身存在的一些“短板”,也限制了它的发展。比如曝光对象有限,网络曝光只适用那些生活作风存在问题的“高调”贪官,对于“低调”贪官很难起到监督作用。另外,网络曝光自身作用有限,并不是所有的网络曝光都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形成群体效应,从而吸引官方介入,大多数的网络曝光由于关注度不够,在一浪盖过一浪的信息大潮中很快被湮没在网络角落无人问津。
3.“中央热地方冷”现象依然存在。当前,网络反腐已经从一开始的民间网络反腐如火如荼官方网络反腐冷冷清清的“民间热官方冷”阶段走向了“民间热官方也热”的阶段,但当前的“官方热”还主要体现在“中央热”,相比之下,地方的官方反腐依然缺乏主动性。首先,政府网络反腐的关注点基本上只限于政府主办的论坛,那些以地方为主题的民间论坛并没有纳入关注范围,里面反映的涉嫌腐败的官员的问题鲜有正面的回应和最终结果的反馈;其次,政府网络反腐还基本上局限在“为民解忧”这样的层面,对于潜藏在政府机构中的腐败官员缺乏深入的挖掘,对于民众的“忧”也只是被动地应付,对于给民众造成“忧”的深层次原因往往不予追究。再次,地方的纪委监察机关有的还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网站,网民通向地方纪委监察机关的网络举报渠道还不够通畅。
1.加快网络登记实名制及配套制度的实施。现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已经开始实施,今后网民在微博、博客、论坛、贴吧等后台注册账号时,须使用真实的个人信息。这对于克服匿名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必将起到显著的遏制作用。但同时这也意味着网民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愈加凸显出来,必须加紧出台配套法律制度和措施,加大对各个网站的监管力度和违规惩罚力度,保障公民网络信息安全。
2.加强地方政府部门参与网络反腐的力度。地方政府需要健全制度,强化责任,增加力量,对以地方为主题的各种论坛和地方性网站进行定期监控,发现反腐线索及时采取措施并给予回应,杜绝不作为甚至动辄封网、删帖事件的发生;对于民众的“忧”不仅仅解决表面问题,还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地方纪委监察机关切实负起责任,畅通网络举报渠道,对于民间举报和上级转下来的举报线索认真对待及时处理并给举报人予以反馈。
3.依靠法治完善网络反腐的奖励和追责制度。随着网络登记实名制的实施,为出台专门的网络反腐法案奠定了基础,网络反腐法治化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网络举报人的安全,对举报人尤其实名举报人进行奖励才有法可依。对恶意造谣、诽谤的人才能够更好地追究责任。中央和地方可通过网络发动群众征集线索,及时公布网络举报成功案例,对于举报有功者给予奖励;对于那些民间网络反腐专业人士和反腐专题网站,可通过评选网络反腐先进人物/优秀网站等形式,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鼓励更多民众参与到网络反腐过程中来,形成人人参与网络反腐、人人支持网络反腐的社会氛围。
总之,我们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央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网络反腐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人民群众对反腐理性化、法治化认识的不断提高,网络反腐在党风廉政建设中一定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